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有惊喜、有遗憾,不管怎样,只要课后进行及时的反思,都会有所收获。
刚刚教学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记得学生在探究“33-7”的得数时,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1)从33倒着一个一个往下数7个;(2)10-7=3 23+3=26(3)13-7=6 20+6=26 ……尽管学生对问题解决了。但学生的认识水平仍停留在原有的经验层面上。当时我发现,学生的第3种算法与笔算比较接近,如果掌握得好,可能更有利于向笔算减法迁移,因此,在学生出现多种算法之后,我趁热打铁,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促使学生的思维更上了一个台阶。(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62-5。计算后同桌说一说你的思考与算法,这样做是让学生感受算法是多样的,自己的方法是成功的。(2)依次计算12-5 22-5 32-5 52-5 62-5,并想一想这几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计算这些题时都可以先算12-5,在分别计算几十加7。(3)现在你打算怎样计算54-8,此时大部分学生就可能在上述学习过程的启发下选择第3种算法了。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想:如果教学仅仅是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发现,而对学生良莠并存的思维方式视而不见,对影响后继学习的关键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放任不管的话,那么就会失去教师“教”的真正意义,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反思、比较、交流、提升的机会。相信我的这一做法一定会使学生得到发展,一定会有变化。
上一篇:数学素养
下一篇: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