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陶行知,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宝贵财富,他的教育思想,他的做学问的态度,都是我们受用不尽的源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殷殷期望。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有一颗赤子情怀。传播真理,教授知识,重在一个“真”字。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上,我们都应该真实做人,真诚做事。唯有一“真”,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对得起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心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落实到教育上,实则是要求老师们必须时时刻刻把重心放在教育本身上,不要有太多的私心杂念。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他认为“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哪些事他们该学的,哪些是他们所不应该学的。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陶先生列举了教学合一的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这的确是极富真知灼见的。教与学不能统一,你教你的,他学他的,这恐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希望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能更多地体会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精髓,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颗拳拳之心。
上一篇:有关语音教学的思考1
下一篇: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