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陶瓷集团第二瓷厂是唐山陶瓷行业中的大型企业之一 (1989年与河北省工艺进出口公司、中国“香港”陶艺进出口公司合资建立河北长城陶瓷有限公司)。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二瓷厂几代人用勤劳和智慧吸纳了悠久的中国陶瓷文化底蕴,秉承了唐山陶瓷的传统、制造工艺和艺术风格,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精华和艺术特色,引入了国际陶瓷工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汲取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使之成为一个集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经济气息于一身,在国内外同行业享有盛誉的新型民族陶瓷企业。
初 创
唐山市第二瓷厂成立于1964年11月1日,是在原唐山市高压电瓷厂基础建立起来的,在当时是一家技术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生产能力较强的日用陶瓷生产厂家,也是当时唐山较大的轻工企业之一。建厂初期,厂区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除了生产车间等生产建筑面积之外,还配有食堂、保健站、宿舍楼等福利设施。当时,二瓷厂的生产设备主要有:粉土碾、球磨机、真空搅泥机、滚压成型机、链式干燥箱、倒烟窑、隧道窑、电烤窑等,全厂共有职工1356名,其人员组成绝大部分是由东缸窑陶瓷厂、三合义瓷厂、第四瓷厂改组合并而来的,其专业技术力量和生产、技术实力在当时同行业中是较为雄厚的。
建厂初期,二瓷厂年生产能力为1000万件日用瓷,出口销量 760万件。从1965年到1975年10年中,二瓷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中,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进步的推动,在技术、生产、经营管理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技术更新上,先后成功地实现了滚压成型生产连续化和隧道窑热能综合利用,并自行改造建立了油压榨泥连动线、贴花连动线、电窑烤花,改造成功了三孔烤花隧道窑等,在提高生产效率、节能降耗等方面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在产品品种上,由建厂初期的20多个品种、100多个花面增加到80余个品种、400多个花面。在营销上,其出口销售由政府外贸部门统一管理,产品市场主要有亚欧部分国家和地区,出口销量在10年间提高了1.2倍,近2000万件,经济效益也从1965年的68万元提高到248万元,成为当时唐山陶瓷行业的排头兵。
震 后 重 生
1976年7月28日凌晨,在那蓝光电闪的一瞬间,已有12年厂史的唐山市第二瓷厂倾刻间化为废墟。98%的厂房倒塌,65%左右的固定资产毁于一旦,经济损失达522万元,设备、供水、供电等均陷于瘫痪状态。
英雄的二瓷人和唐山人民一样并没有被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劫难所吓倒,他们相濡以沫,披荆斩棘,以群体的巨大力量同肆虐的自然灾害顽强抗争,用热血和汗水铸起了一个崭新的二瓷厂,用勤劳的双手捧出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二瓷厂腾飞的大门。
地震过后,在解放军的支援下,他们在废墟上展开了一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顽强斗争。原料被废墟掩埋,他们扒开瓦砾,取出再用;机械被房梁砸坏,肩扛手搬,日夜抢修;没有模型,他们就制作新模型;没有厂房,他们就头顶烈日,露天贴花、彩绘。隧道窑被震塌,烟囱被震倒,给烧窑、烤花带来极大障碍,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近一周的时间内修复了一座70立方米的小窑,树起了一座25米高的烟囱。1976年8月22日上午,1.1万多件“抗震瓷”诞生了。产品不但有几百个青花彩碗和十几套银光闪闪的银中茶具,还有200多件手彩的墨竹盖杯。人们欢呼,人们跳跃,厂里政工组还谱写了一曲《咱们的抗震瓷出了厂》的歌曲,唱出了二瓷人斗志昂扬的英雄气概。
1977年春节刚过,二瓷厂进入了重建家园大会战。为实现早日正式投产,生产出“争气瓷”,市委统一部署,统一安排,把2月 28日零点前完成2.7万平方米厂房的柱脚、柱基、屋架的任务作为会战第一战役。在天寒地冻、人力物力财力严重缺乏的困难条件下,要在25天时间里完成第一期工程,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他们毫不畏惧,边拆除、边清理、边设计、边施工,围绕协作搞会战,拼死拼活流大汗,争分夺秒抢时间。基建科钳工组同志们吃在焊机旁,睡在工地上,在战斗中,他们同甘苦、共患难,连续奋战。就这样,安排8天完成的24架7米多长的屋架,钳工组的同志们仅用3天就完成了。第一战役提前3天胜利结束了,会战现场飘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春风送暖,大地回春,第一战役首战告捷,第二战役接踵而至。原计划两个月完成会战任务,向“五一”劳动节献礼,但是,飞速发展的形势,向二瓷人提出了更高要求。2月26日下午,市委领导专门在二瓷召开了各有关局、部、委、办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听取了陶瓷公司会战指挥部负责同志关于第一战役的简况和对第二战役的安排的汇报,提出了提前完成任务的要求。二瓷人带着上级领导的信任和重托,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多少个风雨之夜,多少次风餐露宿,重建家园大会战胜利结束。完成了2.7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从此,沐浴着仲春的阳光,二瓷走出了废墟,走进了正规生产,在全市众多兄弟单位中,成了恢复生产的领头雁。
1997年7月30日,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企业原彩烤车间划分为一彩、二彩两个车间,二彩主要承担高彩产品的生产任务,面对新的生产任务和简陋的生产条件,他们发扬抗震精神,昼夜苦战,3天恢复了3台喷枪的生产,5天恢复了5台喷枪生产,7天恢复了8台喷枪的生产。同时,他们一手抓复产,一手抓产品、质量,到8月10日,喷彩工时效率已达到震前水平,第一窑内销高彩产品合格率达到94.89%。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瓷厂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能力的日益提高,产品推陈出新,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1979年8月,首次将3272花面“金顶”45头餐具1万套产品打人美国市场,成为全市陶瓷行业第一个跻身美国市场的厂家(从1979年至今,二瓷与美国客商一直保持贸易关系)。同年,“宇宙”牌雕金喷彩大理石咖啡具获轻工业优质产品称号。
发 展 壮 大
从1980年开始,二瓷厂围绕经济效益这一中心,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了组织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开展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组成了QC攻关活动小组,使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竞争能力。1982年,企业进行全面整顿,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年生产量已达1947万件,其中,出口1520万件,仅“金顶”牌45头餐具就出口680万件,主要产品餐具、咖啡具等已销往南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不断发展壮大,1982年,已有球磨机16台,链式13条,白瓷隧道窑3条,辊底烤花窑4条,建湘式烤花窑2条,企业职工达1937人。同年,还原焰烧成新工艺过关,新产品八方餐具已接受订货,全厂被列为省技术改造重点单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1984年底,企业重新组建了以中青年为主的专业化比较配套的厂级领导班子,并于1985年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企业由过去的计划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同年3月30日,在五届三次职代会上,厂长首次提出“出口为主,内销为辅”的企业经营方针,这期间,企业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技术改造日新月异,产品由单一白瓷系列发展到白瓷、炻器、艺术瓷三大系列上百个造型各异的产品品种。 1986年,企业再鼓干劲,年底考核的8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建厂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利润比计划提高283%,比1985年提高151.22%。到1987年,企业更上一层楼,年生产量达2603万件,实现利润429.22万元,人均创利税额2734元。随着企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刷新,企业声誉和知名度不断扩大,1985年至1987年间,企业共获得各种先进荣誉称号61项,其中:1987年,被国家授予“二级企业”、“全国轻工优秀企业”、“外经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当时,国际陶瓷市场消费需求逐年递增,世界上最大的陶瓷消费市场美国每年约有20亿美元用于陶瓷消费,其中,50%依靠进口来满足。由于当时美国国内陶瓷生产厂家的制造成本逐渐提高,致使其日用陶瓷进口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当时的唐山市第二瓷厂同国内其他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陶瓷厂家一样,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二瓷厂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仅靠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经营方式,想实现大的发展相当困难。唐山市第二瓷厂是全民所有制企业,除了1976年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之外,20多年来一直在计划经济的“温室”里成长,几乎没有经历过国际市场的风雨磨炼。当时的二瓷厂虽说在唐山陶瓷行业还算得上名列前茅,但置身国际陶瓷行业大环境里,与其他国家同行业厂家相比较,无论是生产规模、设备条件、管理模式还是经营观念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二瓷厂没有自营出口权,多年来产品出口一直由河北省外贸代理,对外销售形成了“隔山卖牛”的模式,使企业市场信息搜集、市场形势预测以及产品开发等关键环节显得跟不上发展节奏。种种客观因素使二瓷厂在机遇面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是在这个关键时期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为二瓷厂这样欲在国际经济舞台一展身手的国有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当时,全国各地新闻媒体对办合资企业的成功经验报道,为二瓷厂领导班子打开了思路,搞合资企业可以引进外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工艺水平,还能借助外商在国际市场上的信息与销售渠道来扩大市场,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国家赋予合资企业的自营出口权,使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真正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主角”。可以说,搞合资企业是二瓷厂把握发展机遇,迈向国际市场的最佳方法和途径。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经济预测后,该厂正式向主管部门唐山陶瓷工业公司递交了筹建合资企业的申请。 1986年初,经批准,二瓷厂正式开始了合资筹建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联系国内外客商,积极寻求合资伙伴。在意向洽谈中,二瓷厂充分展示了自身的生产优势、区位优势、质量优势、市场优势。使众多国内外客商看到二瓷厂的实力和合资经营后的前景。在省、市及陶瓷工业公司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友好协商,于1986年12月4日,与中国(香港)陶艺进出口有限公司、河北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初步达成合资意向。河北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隶属于中国工艺品总公司和河北省经贸厅,该公司经营的品种有抽纱、草杂、特艺、鞋帽、家具、陶瓷等,其中,陶瓷约占总经营额的70%,年经营量在7000万件以上,年收购量25亿件左右。其主要市场在美国、东欧和西北欧。中国(香港)陶艺进出口有限公司在香港工商署登记注册,在香港银行中享有较好的信誉,具较强的陶瓷产品进出口能力,国外销售市场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87年初,唐山市第二瓷厂、河北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中国(香港)陶艺进出口公司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达成一致协议,共同投资在原第二瓷厂的基础上建立合资经营企业——河北长城陶瓷有限公司。合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经营期间,三方以各自的出资额度对公司的债权、债务承担责任,各方按出资在注册资本中的比例分享利润和分
担风险及亏损。合资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的总经理负责制。1987年10月 20日,省外经委、省计经委批准了上报的合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88年8月3日,唐山市第二瓷厂、中国(香港)陶艺进出口公司、河北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三方代表汇聚深圳,郑重举行了合资项目及章程的签字仪式。
1989年元月1日,河北省长城陶瓷有限公司宏张开业。同年 4月15日,投资三方按合同规定将各自应投资金额全部投齐。从此,长城公司开始了新的创业。
腾 飞
合资经营之初,长城公司决策者感到,合资经营在给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相应的生存压力。面对这种形势,长城公司决策者变压力为动力,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和发展形势,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之道,逐步地完成了从进入到了解,从了解到认识,从认识到驾驭的进化过程,使企业在经营理念、营销策略、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转变。
——经营理念不断更新。长城公司决策者认识到,合资后的企业形成了自产自销、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以前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生存发展的需要了。企业进入了市场,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形势,必须着力提高员工素质和经济效益。为此,果断将工作重点调整到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根本目标上来,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适应市场形势、满足市场需求上来,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紧密结合到一起。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日用陶瓷销售逐步转入小批量、多品种、变化多、节奏快的新格局。长城公司根据这种形势,果断改变了以往大批量生产、以产待销的方式,实行“以销定产”的灵活方式,依据订货合同组织生产,提高了保配套、保交货能力。企业在市场中感受到强烈竞争和压力,也使长城公司员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为维护企业利益信誉而拼搏实干。每年7~9月是日用陶瓷交货高峰期,长城公司广大员工为了保证按时配套交货,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搞大干。许多员工为保集装箱发运,吃住在厂,连续工作48小时,展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赢得来厂的国内外客商的称赞。
——营销思路不断开放。合资之初,虽然企业获得了国家赋予的自营出口权,但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种种观念的束缚,使长城公司没能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为了扭转局面,长城公司聘请了十余名外贸经验丰富的外销人员作为“领路人”,并先后投入近百万元配备了各种先进通讯设备和各种运输设备,完善和扩大了仓储设备,建立了一套报关、验货、储运、结汇等自营出口的运行机制。通过在实践中的学习和积累,逐渐掌握了营销技巧和策略。从1993年开始,利润指标首次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随着营销范围的扩大,逐渐探索出一套卓有实效的营销策略,以高质量的产品、至诚的信誉、优质的服务来巩固和扩大市场;坚持“盯住国内,放眼世界,广交客户,多订合同,开拓多元化市场”的原则,先后在大连、上海、乌鲁木齐、深圳、阿根廷等境内外设立了营销网点,形成了贯南北、跨东西的销售网络,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在开拓国际市场上,一方面对市场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态,巩固新老客户关系,提高企业知名度。另一方面,主动邀请国内外客户、商家、友人来企业考察,在向他们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同时,还展示企业的生产规模、先进设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在客户中营建良好的企业形象。随着先进设备的普及,
长城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客商广泛联系。1998年,成功地利用互联网开发出南非市场。由于营销上紧紧抓住了市场这条线,销售已经由原来的以北美为主扩宽到目前的覆盖亚、欧、美、非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意识形成。长城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以严格的质量管理和高质量的产品来占领市场。在全厂70多个生产工序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每位操作者都建立了严格的质量责任制,每件日用瓷产品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建立了131个质量检测点,并投入巨资添置了技术性能先进的检测设备,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下。在此基础上,紧紧依据市场需求形势,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发展观念,不断提高质量标准。1989年和1990年连续通过了河北省和轻工部质量管理奖验收。1993年,在原质量标准上更进一步,冲破“部标”、“国优”局限,严格遵照国际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组织生产。1996年,正式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1996年5月,这公司生产的“金环”牌日用细瓷被省轻工厅评为省轻工产品畅销品牌。1997年10月,公司的TC“金环”牌高档瓷产品又被省经贸委、省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评为省重点名牌产品。高质量的产品为长城公司在扩大市场销售上奠定了基础。
——内部管理不断深化。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践中,长城公司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科学、严格的内部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此,这公司不断以市场形势为指导调整、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将竞争引入企业内部,使广大员工共同面对市场。在完善管理过程中,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模式,依照市场经济法则建立了一套科学管理体系。
在人员使用上,先后实行了合同制用工制度、中级管理人员聘任制和任期岗位目标责任制等,打破“铁饭碗”、“铁交椅”,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实行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有机会、有竞争、有责任、有奖惩的科学用人机制。在分配制度上,逐步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大平均、小差别”的固定工资制,将产品、质量、成本与员工收入紧密挂钩,实行了计件工资和效率工资及成本效益奖励制度,将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效益观念。在生产经营上,将各项生产、技术、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建立起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厂的包保体系,做到分工、目标、责任三明确,考核、奖惩两落实,使公司上下人人有动力,个个有压力。为不断保持企业良好形象,将生产现场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纳入中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目标考核,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看板管理、定置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各车间、部室实现计算机联网,实行“人、机、料、法、环”全面监控,保持“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运转。1993年,长城公司分别被河北省和国务院树为现场管理样板厂。严格、有效的管理使长城公司多年来生产经营始终处于稳定、有序的良好状态。
——科技观念牢固树立。在激烈的竞争中,长城公司决策者感到,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产什么,销什么”的经营观念无法适应当今市场。为此,他们打破传统观念,树立“市场、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的市场营销观念,不断依据市场需求形势,依靠科技开发来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公司每年都要派出销售、技术、开发人员出国考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市场信息,预测日用陶瓷市场发展趋势,掌握市场需求脉搏,指导开发新产品,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高、新、奇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这公司先后自行研制开发了荷口异型、浮雕系列、釉下手绘三个工艺复杂、科技附加值含量高的产品系列。其中,荷口异型产品的生产工艺在同行业技术处于领先水平。1996年,又利用亚行贷款建立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镁质瓷生产线,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高档镁质瓷的日用陶瓷厂家。为了充分调动科技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收入分配向科技一线倾斜,制定了《新产品开发奖励办法》,有效地加快了产品开发步伐。目前,长城公司已有高、中、低三个档次的近300种器型、2000余种画面的产品投放市场,新产品以每年100余种的速度增加,形成了品种齐全、花样繁多,不断推陈出新的多层次动态产品结构,为企业发展提供了
源源不断的动力。
长城公司在市场经济的考验下,逐渐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观念,使企业经受住了市场竞争的考验,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1993年以来,年平均实现利润在千万元以上,并创出连续7年创汇超千万元的骄人业绩。1987年合资之初预测,13年合资经营期内可实现利润合计4845.97万元,而实际上截止到1999年底,已实现利润合计9843.49万元,比预计利润翻了一番。先后获得国家、省、市授予的各种光荣称号170余项。1999年,该公司又被河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授予“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称号,被唐山市委、市政府授予“出口创汇骨干企业”称号,并被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
上一篇:薏米红豆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