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主题 政协 世博会 记者会 民意 蚂蚁庄园 成语 故事 | 时间:2023-11-12 17:57 | 人浏览

【答案】以课为例,谈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识好字 读好文 积累语言
解读《课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十个字:识好字、读好文、积累语言。近日,笔者随青年教师送教下乡,一节低年级的阅读课《棉花姑娘》融识字、写字、指导朗读于一体,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富有情趣。整节课,教师始终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识字,入情入境朗读,实实在在积累,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教学朴实高效。现以该课为例,谈谈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遵循识字规律 扎实识字教学
实验教材在识字编排上体现了“多识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多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孩子提早实现汉字阅读,使课外阅读这一条“腿”及早健壮起来,支撑起完整的语文教学。所以对会认字的要求是,在语境中(原语境和新语境)认识,大致了解意思,能帮助阅读即可,只要求“一会”。而会写字才要求“四会”,即能够读其音、辨其形、解其义,并逐步达到准确运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固有的识字观念和做法使教师的会认字教学出现了一些误区:要么把会认字要求等同于会写字,对其音形义追求堂堂清,费时费力地逐字进行字形分析;要么把会认字等同于传统教材中的二类字,认为以后还要学到,所以匆匆一读而过。凡此种种,都有悖于课标第一学段对会认字的教学要求。而笔者所听《棉花姑娘》一课,教师比较准确地把握了会认字教学的尺度,体现了语境中识、分散识记、加强复现、规律引导等教学会认字的原则,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以下以飨诸君。
1. 分散识记、语境中识
《棉花姑娘》一课要求识字七个“姑、娘、蚜、盼、治、啄、斑”,分散在课题和相关段落中,故教师亦分散在如下流程中进行教识。①在新课导入,认识主人公棉花姑娘时,结合棉花姑娘的图片,形象地认识了“姑娘”两个字;②在识词时,借助熟字“班” 认识了“斑”,又以词串的形式——“啄木鸟、啄食”认识了“啄”;③在读长句和比较难读的句子时又集中认识了“蚜、盼、治”三个字,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
众所周知,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字达到1600~1800个,如此大的识字量,分散到每一课任务当然不会轻松。而如上的分散识记,既避免把要识的字集中呈现一大片,使学生不易建立与汉字的一一对应;又加强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在与词句、上下文的纵向关联中识字,体现了语境中识,提高了识字效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值得学习和借鉴。
2.整体识记、加强复现
识字就像交朋友,一回生两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朋友。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的会认字时,教师很注意生字的复现:①读词语时,加拼音读、去拼音读、打乱顺序抢读;②读句子时,把生字所在的词用彩色凸显,刺激眼球引起注意;③指导朗读课文时,又把部分词语再呈现,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直到牢牢得记住它;④还在第二课时安排了巩固识字的环节,如更换语境组成一组词串(我们也可编成识字儿歌、浅显易懂的短文等),帮助学生复习巩固;⑤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这是巩固识字最好的方法——大量识字提前实现汉字阅读,课外阅读又会进一步巩固识字成果,相辅相成。
3.交流方法、把握识字规律
课改初期,会认字的教学存在逐字交流记字方法的现象,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在实践中,我们纠正偏差,强调会认字要整体识记、在语境中识,可教学中又出现了束手束脚不渗透识字(字理)方法的现象。其实这是走向了两个极端:不敢放手与完全放手。
识字教学识记字形是难点,字形的记忆应该因汉字的构字特点而异,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字理识字的方法,不应字字力量均等,方法一律。一些构词率较高的常见字可以引导在词串、文段中识记;有一定构字规律的字,如运用象形、会意、形声、指示等字理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识记规律。《棉花姑娘》一课中“姑娘、蚜、斑”四个字都是形声字,除教学时把握分散原则外,再整合认读时还可从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方面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从字理上掌握规律,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凸显朗读指导 实现以读代讲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成共识。朱熹曾说过“凡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到不能说自晓其义也。”低年级的选文贴近儿童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浅显易懂,富有情趣,一般来说,读顺读熟、读出感情了,课文就自然理解领悟了,所以,我们倡导低年级的阅读课要上成朗读指导课。要做到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指导。
1. 读有目的,读有层次
我们常常在公开课上发现这样的问题,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只让学生匆匆读了一、两遍,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引导进入课文的学习,读不通、读不顺就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实在是为难学生。其实,对于低年级学生,让他们在朗读时建立与词句的一一对应是非常重要的训练。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孩子反复练读,直到能够文通字顺地读下来,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而教师执教《棉花姑娘》的朗读指导,读的层次非常清晰,体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样一个训练过程。
① 读正确。此环节教师明确提出读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引导学生多次接触文本,设计“自读、同桌互读、纠正读错的字句、指名读了解整体读的状况”等环节,使学生读有目的、练有方向,使初读——读正确真正落到实处。
② 读流利。为了指导学生读流利,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关注到了“生字集中的句子、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比较长的难读的句子”等,从文中摘出指导学生反复练读,为流利地朗读全文做好了准备。
③ 读出感情。这一步是在学生的展示读和指导读中完成的,请看下面的指导朗读。
2. 读有指导
课文读通读顺了,接下来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朗读的形式尤为重要。当然要因课而异,避免课课雷同。但总的目的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时刻保持读书的热情,读出美,读出情趣。《棉花姑娘》一课的朗读指导,教师采用了以下方法。
①利用插图,创设情境。 低年级的课文多是图文并茂的呈现,《棉花姑娘》一课也不例外。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先后呈现满是灿烂笑容的棉花姑娘和因蚜虫所害而垂头丧气的棉花姑娘两张图片,视觉的冲击使学生很容易就体验到棉花姑娘的心情,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情境,为棉花姑娘着急、担忧。看似两张简单的图片,却实现了图文互补的学习效果。
②补充资料,丰富认知。 低幼孩子的资料占有量是非常有限的,在他们的未知领域,及时的补充资料、丰富认知,势必会加深其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教学中,教师适时地插入有关“蚜虫”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蚜虫给棉花姑娘带来的伤害,学生在读“可恶”一词时,语调中充满了埋怨、厌恶。显然,他们已经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为棉花姑娘着急、担忧了。
③角色体验,身临其境。 在学生入情入境为棉花姑娘着急、担忧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假如你就是生病的棉花姑娘,此时最盼望的是什么?”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体验到棉花姑娘需要治病的急切心情,进而非常真实地通过朗读,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④变换形式,读趣盎然。低段课文,最忌傻读呆读,读来读去,读无提高。指导朗读时,读的形式特别重要。《棉花姑娘》一课,教师采用范读、引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男女生合作读等非常丰富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读书的实践中,一直保持着高涨的读书热情。同时教师还适时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地评读,使评有导向,练有目的,学生读趣盎然。
3. 读有重点
低年级的课文内容浅显,情节简洁,相同的构段方式比较多,如《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四个太阳》等课文均是如此。这样的课文,如果逐段教学,势必方法雷同,牵得过紧,学生也学得无趣。所以,教学时应选准读点,有效训练。
① 采用重点指导与放手习练相结合。 《棉花姑娘》一课,2、3、4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与语言表达均很相似,教师在教学时,很好地处理了导与练的关系,采用重点指导读好一段,放手让学生自己练读另外两段的方法,体现了读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在导读的过程中,教师还不忘整体上关照这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棉花姑娘都向谁求救了?这不仅仅是一次说的实践,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了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想。不仅篇的教学需要如此把握,段的训练同样需要整体入手,再回归整体。
② 词语教学不容忽视。 低年级阅读教学,词句训练是教学重点之一。不是单打独斗地解词析句,而是在读文的过程中,选准重点词句,朗读领悟。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图画、动作、实物,形象直观的理解,或者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借助经验理解。
《棉花姑娘》的教学中,教师很有深究词语的意识,如“可恶”和“请”的词语教学,教师把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也列为朗读指导的重点,朗读时不是引导学生一读而过,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而是引导学生先了解词语的本意,再结合朗读体会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和作用,结合实际去活学活用。
例“请”,先出示带有“请”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去掉“请”字再读,体会“请”的作用,通过比较体会,师小结:“看,“请”字多神奇,它站在句子的开头一下就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有礼貌的棉花姑娘,谁再来读一读?”通过这样几个来回的朗读体会,学生轻松地领悟了词语的意思以及词语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三、 把握写字要求 落实写字指导
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重点是打好笔画、笔顺的基础,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写字的质量。需要从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方面多作指导。一般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书写指导,每节课都要动笔。指导时要抓重点、抓规律,把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字作为重点。要引导学生找准字的主笔,观察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占格占位,在学生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可以用彩色粉笔标出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
《棉花姑娘》的第一课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了“请、就”两个字,从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字的占格占位,到让学生自己提醒易错的笔画,再到整体观察教师示范,及语言渗透“穿插挪让”的汉字文化(指导写“就”字:看,“京”为了让“尤”的长撇写的更舒展,主动把“小”字的点写小了),都体现了“入目—入心—动手实践”的指导过程。
二是加强自省自查。自己写过的字要先自己对照,找出问题,练习改正,实践证明,这样更能提高写字质量。
三是注意写字的评价。同桌的互评、板演时的集体评改都能起到很大促动作用,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增强写字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不仅写好这几个字,而且要写好一类字。
综观全课教学,因为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年段要求,依“标” 扣 “本”,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识字、读文、积累语言,引领学生在学语习文中历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值得研究和学习,故随笔记下,希望带给一线教师一些启发和思考。文/晓枫

答案有错

上一篇:以色列:让孩子不断提问

下一篇:以课程智慧引领乡村小学发展(二)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