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主题 政协 世博会 记者会 民意 蚂蚁庄园 成语 故事 | 时间:2023-11-12 17:57 | 人浏览

【答案】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美术课

生需要什么样的美术课?衡量美术课优劣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美术老师思考过吗?因为惯性,美术老师可能不会思考,在他们眼里,美术就应该像现在这样教的。这里借用鲁迅的在《狂人日记》里的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
这次我代一学期六年级的美术课。我从来没教过美术,当然也没有美术技能。学生说,老师,你画一幅画我看看。我老实承认,我不会画画,但我会教画画。我说,我就是天天向美术老师请教,都要把这本教材教好。学生竟然发出一片哀叹声,并做出了垂头丧气的惨状。这是为什么呢?我一下子不知道如何代课了。我曾是语文老师,我想到语文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美术呢,有没有综合美术课程呢?我查看了一下六年级美术教材,觉得综合性很强。可是,为什么一提起这本美术教材,学生就连连叹气呢,是什么惹得他们不开心的呢?
课总归要上的。我让学生画一幅画,画出心中最美的物象。看看他们的起点是什么。他们艰难地提起笔,画了一课,大部分竟然画的是火柴人——即用火柴杆连接起来的人物形象。少部分不知道怎么画,就呆在那里乱画。他们学了五年的美术,学到了什么呢?连一棵树都不会画,连一颗菜都不会画,连一个人都不会画,我们美术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欣赏?是培养对美术的爱?是培养美术技能?基本的画画都不会,更高一个层次的目标从何谈起?
衡量学生美术学习的成效,最低限度是要能自由地画一幅画。我们学校是县直属小学,美术老师是专业教师,其美术教学水平和对美术教学的态度自然是不必怀疑的。我们的学生也是很聪慧的,能把语文数学英语学得融会贯通的人,不会对美术没有一点感悟力的。我们老师教出来的学生都是这样的,我就怀疑其他农村学校的学生美术教学水平了。我们见多识广的学生学到六年级的美术技能几乎是空白的,农村学校孤陋寡闻的学生的美术技能更是不必提了。更不用说,美术课一直被语数英课所侵占了。
我对童年美术最深的记忆就是连环画,有图有字,形象栩栩如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如果与学生一起,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画笔,把自己的的生活做成连环画,记录自己的生活,那不正是小学美术最终的目的吗?试试看。
我看了学生发到的美术本,觉得对不起美术课。美术课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是低下的,音乐体育美术都一样,语文数学英语绝对居高临下。这样的地位是长期形成的,在家长在教师在学生心中早就形成了定势。可是,在我的心中,这些学科的地位都是平起平坐的,没有贵贱之别,没有轻重之分。但是,你就看学校课程表的安排,就能感觉到美术地位是何等的可悲。第一第二课肯定是语数外,据说,因为这段时间最适合读书,学习美术似乎有点浪费时间。我不知道这样的理论是谁首倡的,反正到今天为止,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倒是有一年我到了新加坡,却看到惊人的一幕,他们第一课竟然有体育课!这是翻天覆地的课程安排,在中国,最少在我所见到的课程安排中,是绝对不可能有的,除非太阳从西天出。我在各种场合说过,音乐体育美术有多么多么的重要,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甚至对少数学生来说,作用远远大于语数外。可是,没人听我的,都只是觉得对,但不落实。别人不把美术当碗菜,而在美术课上,我的课堂我作主,我来把美术扛在头上走。先从美术作业本改革开始。
我先到超市里选了一本素描本。我觉得素描本纸张厚一点,并且有点毛糙的感觉,画图的感觉好。我向学生推荐,学生说:好,在这样大的本子上画画,带劲。美术作业本质量高了,学生对美术课的感觉就会美好,美术课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会提高。这么好的美术本不好好画画对不起它。我教装扮美术本。我说,要把这本美术本做成一本书,记录自己童年生活的书。书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就找来自己喜欢的书,原来书有前言后语,有重点部分。于是,他们也写前言。有些同学在首页上取了个大大的标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这个题目令人叫绝吧。内容是这样写的:“这个学期我遇到一位好老师,他的美术课和其他老师不同。我喜欢这样的美术课。这本本子将把我童年的生活记录下来。这样,等我将来大学毕业之后,或者年纪很大的时候,就可以翻开来看看,回忆美好的童年。那时候,我一定很幸福。”写得好吧。
小学美术的作用事实上也就是这样。我们都有这样的印象,童年是最幸福的,可是,除了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外,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其他的形式。而作文,也至少有一半是为了得高分而胡编乱造的。等我们成年了,翻开小时候读过的书,看到书里面我们画的一幅最丑陋的图,或者对插图的改编,比如给女人添上两撇胡子之类的恶作剧,你一定非常温馨,童年的幸福感一定会部涌上你的心头。今天,我和六年级学生一起用美术的方式来记录童年,不用大海里捞针似地去寻找童年的痕迹,那不是更好吗。
为了让美术本更像一本书,我确定了十个主题,分别是“我的老爸老妈”、“童年的记忆”、“走进名著(包括走进《水浒》、走进《三国》、走进《红楼》)”、“课间生活纪实”、“快乐暑假”、“我的美好生活”、“爸爸妈妈的一天”、“夸夸我的家乡美”。这些主题的确定是随性的吗?不是的。我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美术是生活的反映。脱离生活的美术是没有生命的美术,只能是一门技能,而没有一丁点儿的灵性。第二:观察适合就近原则。美术作品要有质量,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学生的观察不可能像画家一样背着行囊到处写生,只能按就近原则,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第三:尽管课程改革给了我们教师充分的权力,但是,毕竟美术教材是许多专家研究的成果,肯定是精华,必须在课堂中得到体现。第四:把美术与其他学科作一个综合,通过学美术,推动学习其它课程。这样,美术学习就会得到其他学科老师和家长的支持。
我教“美好的暑假”美术课时,我就和学生共同分享暑假的快乐。什么大吃冷饮、猛吹空调、学习游泳、趣捉知了等等,我们讲得妙趣横生,手舞足蹈。讲完了,就画下来。学生就说:“老师,我画不好。”我说:“没关系,只要你画,我就给你优。谁生下来就是画家呀。”学生一听,这个要求并不高,就轻轻松松地画了起来。我一边看一边点头称赞他们,说:“画得真好,真好。”我一边巡视,一边讲,看到普遍性的问题,就集中起来讲。什么画面布局呀、线条的流畅呀,因为都是结合学生的画作分析的,所以学生听得进,学得快。
六年级学生美术水平总不能停留在“火柴人”的程度上,我觉得画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画他们比较容易掌握的东西,就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比如我“夸夸我的家乡美”,学生要画蔬菜,这也是教材中的内容。学生不会画,我拿个蔬菜放在讲台上,他们也无从下手。怎么办,我想到教他们蔬菜简笔画。结果在网络上一找,有许多蔬菜简笔画。于是,他们就画简笔画,三笔两笔,就勾勒出了一个蔬菜的形象。学生一下子尝到了甜头,产生了画画的激情,一到上课就要求画简笔画。苏洵在《心术》中讲:“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所以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把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推动深入学习的动力。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就教他们画线描画。线描画和简笔画有相似之处,似乎比简笔画更深一层,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我记得上初中时,在石板铺成的老街上,曾经看到过一家照相馆。馆主在墙上挂了多幅人物线描,非常形象逼真。还有一次,这个馆主的儿子在学校里还办了一个画展,全是线描,描的全是古代的仕女等。那时候就很神往,如果有这样的功力就好了。现在我也要让学生学习线描,不能等小学毕业之后,什么都不能画。最少要会描几幅图吧?带着这样的美术水平走出小学校园,也不枉为六年美术学习。线描是不是适合六年级学生呢?我不是美术老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所以根本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在我心中,是不是适合,不是以美术标准为标准的,要以学生的喜欢程度为标准的。我就把找到的几幅线描画投影在屏幕上,学生都惊呼了:“好像呀”。我说,我这里还有这样的画,你们愿意照着它画吗?“愿意”,异口同声。六年级学生不像一年级学生,不随声附和,“愿意”就是他们的主见。而且十多个美术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要求画难的画。这个我当然要满足他们,就选了几幅战将的线描,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挥着大刀或长矛,神气活现。我说:你们画完了这些画,一定会非常幸福,一定会有成就感。
事实上,这些线描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有一定的挑战性。喜欢画并不等于容易画。我只对学生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静下心来。本来的美术课,有点像菜市场。美术公开课不是这样的,但常规性的美术课绝大部分是这样的。不信可以作个调查。可是,学生在线描的时候,屏息凝神,旁若无人。我的作业时间不是以一课作为单位的,是以学生画完作为标准的,画完了就再画一幅,没画完下课继续画。因为这样的好画,必须花功夫画的,一课画不完,那就说明他画得认真,把细节都画出来了。事实果然如此。学生问:我可不可以自己增添一点笔画。我说,完全可以,这就是你的创造。增可以,删也可以。你觉得这幅画画不下去了,重选一幅也可以。学生们突然间就把创造力都释放了。比如有个学生画的黑旋风李逵像,比原画还要狂野,手挥两柄板斧,连风声都画出来了。还有个学生画的浪里白条张顺,那手臂上的肌肉,一块一块的,如长江水滚滚而来,非常有力度,像个江湖好汉,这样的男人行走江湖,一定打败天下难找对手。我边看边情不自禁地赞叹,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说:“让我们欣赏一下。”我就在投影仪上投影出来。学生就又是惊呼:“太了不起了,太了不起了。”“快点画,我们也能画得好。”这就是他们的原话。
画好画还不算,还要配上文字。我的要求是一个版面四分之三画画,四分之一配文。文字配得好不好和语文水平密切关联。特别是“走进名著”,学生还要真正地翻阅名著,然后进行概括,对人物作出评价。这件事情语文老师和家长都支持呀。语文老师配合我的美术,就利用午读时间放手让学生读名著。家长不再唠叨着说,怎么不做语文数学,尽做这些没用的事情呀。因为这件事情和语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舍了。这样一来,学生兴趣可高了,为了给一幅画配上那么几句话,要把整本书都看完。配文字我放宽时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把文字配好。反正一幅画的整体效果好不好,评价权在我手里。与其匆匆忙忙敷衍了事,还不如从从容容宁缺勿滥。所以,我上的美术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美术,涉及到其他课程,样就能形成一个美术教学的合力。有了这种合力,美术教育就有广阔的前景。
每次上课时,我都要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好的作品我都打星,别以为六年级学生不要星了,需要的。红笔下的星星又不要我化一分钱,只要画得好,你尽可以给。三个不嫌少,五个不嫌多。我是乘兴而给。看到拍案叫绝的好画,一下子给五六个星星。学生看到满纸星星,得意呀。我亲眼看到几个学生拿着作业本向其他同学炫耀星星。我展示的优秀作品,都是有评价的价值的。比如画《水浒传》中的人物,我就评人物的肌肉感,面部的勇猛表情,马匹的力度等等。这些一般小学美术都不会评述的,因为我不是正式的美术老师,所以可以不受美术教学的束缚,自由发挥。学生听得新鲜,都发出阵阵惊呼声呀。学生听得带劲,我老师也评得带劲,相互呼应,水涨船高。
学期结束的时候,我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全部拍成照片,在全校举办了一个“学生美术作业展”。标题仍沿用学生想出来的标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满满两面墙壁,40个平方,全是学生的美术作品,而且是分门别类的。画展前围满了学生,围满了老师。老师们都说,原来美术课还可以这样上。我说,我不知道美术课可不可以这样上,但有一定是肯定的,这样的美术课学生喜欢,而且也有成效。围观的学生说:我们美术课也要这样上。这下可不得了了。美术课的改革在我校竟然变成了一件轰动的事。
我这样的尝试到底效果如何呢?有一事讲给大家听,或许可以证明。有个老师的女儿也在我教的班里,她现在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做语文数学英语作业,而是画画。老师和我讲这件事情时,笑着说的。我说,你这话什么意思,是说我美术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呢?我心中颇为得意,问学生,你为什么对美术这样感兴趣?她说,我现在觉得美术好神圣,而且你让我们有选择权,我们很感兴趣。我听了很高兴,但转身还是对这个学生说:“你回家第一件事还是做语数英作业,做累了,再画画。”讲完这句,在得意背后,我突然间感到有点点可怜。原来在我的内心深处,美术课还只是调味品。我再强大的内心也敌不过这个社会,敌不过世俗,敌不过传统。没关系,那就在夹逢中生存吧。螺丝壳里做道场,就是这个意思吧。

答案有错

上一篇:学生有收获,老师也有收获

下一篇:学生写字训练的培养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