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性
丰小 徐长伟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作了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对汉语拼音的难度看似降低了难度,学习时间也相对减少了,但汉语拼音的功能和地位并没有降低。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还能帮助学生去阅读。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学好汉语拼音对学生学好语文、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形成和提高,对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课。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然而,汉语拼音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注音符号,字母的识记、音节的拼读,单调枯燥、容易厌倦,要使刚刚入学又特别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一年级学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也是非常困难的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对拼音学习保持一定的热度,提高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拼音的有效性呢?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和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让拼音教学活动活色生香
刚入学的儿童对于上课还没有一定的纪律,让他在课堂中静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课,恐怕没有几个儿童能做到。玩才是儿童的天性,每天都让学生面对无声的书本,和枯燥的说教,他们会感到厌烦,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设计出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他们的创造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推动和吸引孩子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能自主、自发学习,使拼音教学活动活色生香,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往往会借助以下几种方式来搞活课堂,让学生闻香而来。
(一)以故事为载体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后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给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故事这一文学形式生动有趣,孩子们喜闻乐见,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也能极大地激活孩子的语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课前,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读或编说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如我在教学声母“ f ”前,我先讲《西游记》中关于如来佛的一段有趣的故事,正当学生趣味盎然时,教师出示卡片“f”,告诉学生,“如来佛”的“佛”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f”的读音,并带读“f f f”,再联系课本插图f的音、形,进行有效记忆。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新的学习任务。
在拼音教学过程中编故事必须要思考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知识点,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记忆。如我在教学“j q x 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应省略的书写规律”时,我就把这一知识点编成了一个小故事:小u和小ü是两兄弟,有一天他们出门玩遇见了j q x三兄弟,小u脾气不好,见到他们没礼貌,所以他们不喜欢和小u玩;小ü弟弟可有礼貌了,见到三位哥哥,就赶快脱帽行礼,因此他们成了朋友,常常一起玩。
这个故事紧紧扣住了拼音省写规律的知识要点,学生弄清道理后,在津津有味听故事的同时,也把省写规律记住了。这就有效地突破了声、韵母相结合时,其书写规律较抽象、难掌握的问题。这种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比教师直接灌输要深刻得多。而故事则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口味由老师自由创编。
(二)以儿歌(谜语或顺口溜)为载体
儿歌或谜语或顺口溜,内容浅显,韵味十足,读来琅琅上口,饶有趣味,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因此,以儿歌、谜语导入新课和帮助学生记忆也不失为一种有趣而生动的好方法。如我在教学声母“g”之前,我先朗诵了一首从网上学到的小儿歌“小哥哥,爱白鸽,喂完鸽,唱支歌,哥和鸽,笑呵呵!”然后,我提问:“今天这首小儿歌好听吗?儿歌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什么音?”通过孩子们的回答,相机引出声母g的读音。就这样,我把学生们引入了本课的学习情境当中。
根据教学“个性化”原则,教学中如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有自由选择学习方法,以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特长,有利于独立个性的发展。在学生掌握这一编顺口溜的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为学生创设了变现自身创造才能的机会,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把他们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都开发出来。
如:学生对拼音字母的音和形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我在学生学了书上的识记方法后,在让学生想想: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热情高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等多方信息,都五花八门、生动有趣的顺口溜中体现出来了,如:有结合日常生活的:张大嘴巴aaa;有结合时尚广告的“波导手机bbb;有结合热点话题的:大气污染uuu,有结合动物形象的:公鸡打鸣,嘴巴圆圆 o o o 。 白鹅照镜,嘴巴扁扁 e e e 。 妈妈晾衣,上下对齐 i i i. 。 乌鸦衔食,嘴巴小小 u u u 。 小鱼吹泡,嘴巴扁扁 üüü。 这样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又如拼音教学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难点:b p d q的分辨。我在教学中,特意把这四个难以辨认的声母拎出来放在一起,让孩子们共同观察,想办法如何更好地记忆。孩子们发现b和d,p和q最容易混淆。进而,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b像数字6,而d与b只是方位相反,q像数字9,而p与q也只是方位相反。所以我们共同编了一首顺口溜:像6的就是b ,6字翻身就是d ,像9的就是q ,9字翻身就是p。通过这首顺口溜学生在认读中再也不出错了。
(三)以游戏活动为载体
陈鹤群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时代,孩子们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的更有趣、更快乐、更能有进步了吗?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项活动。汉语拼音教学中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活动开始前,我也会常常让学生做做游戏或表演,创设游戏般情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声母“m”前,让一个孩子蒙住眼睛,和其他同学做“摸瞎子”的游戏,从而引出声母“m”的读音。如教学拼音方法时,我让两位孩子分别拿大卡片b和a,相对快跑,最后拼成ba,这就把拼音要领“声母轻短,韵母响,两音相连猛一碰”形象地体现出来了。
又如我设计了“妈妈找宝宝”游戏,巩固6个单韵母。请一位学生做单韵母妈妈,分别将6张单韵母卡片发给6位同学,让他们做单韵母宝宝。游戏时,妈妈叫:“a宝宝在哪里?”手拿a卡片的同学说:“a宝宝在这里。”同时跑到讲台前出示自己拿着的a卡片,其他同学校对,如果正确便齐声说:“对,对,对,你是a。”如果出示e,就齐声说:“不对,不对,你不对,你是e。” “回房子”游戏可以对学生进行总复习。给每位孩子发下所有字母卡片,每人一张,再出示分别标上声母、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等名称的4间房子。持卡片的同学,按顺序把卡片放到房子里,然后大家共同校对。
我在课堂上还开展“找朋友”、“摘苹果”、“送信”等游戏,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
游戏的玩法还有很多,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使他们在得到乐趣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
读拼音是孩子学习拼音的重要途径,单一,枯燥地读不仅无法帮助孩子学习记忆,而且容易让孩子对拼音的学习产生厌恶新力。我在读拼音的形式上也下了功夫,把读拼音变成游戏情景,这样孩子们便把被动变为主动,把枯燥变为兴趣。如在我读拼音中设有美读(个人读)、小组读,擂台赛读,开火车读,接龙读,我读你听,你读我听,把萝卜读,插花读等等各种游戏形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四)以图画等媒体为载体
我们的拼音教材配有许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拼音插图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其趣味性较浓,又是学生熟知的事物,易说易记,从旧知或以往经验的迁移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如教学声母j q x时,我先出示母鸡、气球、西瓜的彩图,问:“这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对应的拼音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被很自然地被带入新的学习氛围中,又使插图的表音或表形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孩子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这样一个过程。假如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绘画语言,把绘画引入拼音教学之中,那么肯定受到学生的欢迎,它可以促使学生动脑动手,自动参与学习过程。
如教ü之前,我引导学生:“谁会画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当他们画出一条鱼后,我又开始故事引导:“这条鱼今天遇到了件高兴的事,它的嘴里吐出了泡泡,引导孩子添加一个泡泡。“由于它太高兴了,跳得很高,所以尾巴上也溅起了小水花。”再请学生在尾巴上再添画一个水泡。于是我出示拼音卡片“ü”,并交给孩子顺口溜“小鱼吹泡ü ü ü”。这样,以绘画形式结合儿歌导入新课,孩子马上记住了“ü”的音和形,既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五)以实物演示为载体
这种方法以实物演示实验、操作玩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了解演示现象产生原因的强烈愿望,从而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我在区别教学声“b和p” 时,让每位学生准备好玩具——一张薄薄的小纸条。我要求学生捏住小纸条的一端,另一端放于嘴巴前,先后发音b和p的音,观察小纸条的扇动变化。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这两个声母发音相近但发音时气流强度不同,因此也能很好区分和发好这两个声母的音了。这样的小实验引起的有趣现象,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种演示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牢牢记住与此相关的知识。
(六)在动手实践中巩固
刚入学的孩子尤其好动、好玩,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设计动手摆一摆、捏一捏的实践活动,如:b和p的教学中,我就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捏一捏”。请小朋友们拿出橡皮泥,捏出我们今天刚认识的新朋友“b”和“p”。
我还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拼音造型”。例如,在教“o”这个单的母的形时。我启发学生:“你能用身体来展示o的样子?”于是,学生们一番策划后,有的孩子把两只手臂团成一个圆形,拢成一个圆形;有的把食指和大拇指围成一个圆形;有的把嘴巴张开……形状各异的“o”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动手实践不仅可以释放他们的能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巩固音和形的效果。
(七)以多媒体电化手段为载体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多媒体电教手段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它不仅以声、色吸引了学生,动画形式更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我在教学 ba 的四声时就是用多媒体播放图像以故事穿插的。我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叫波波。(多媒体显示一小朋友,出示音节bo bo )你想知道他的故事吗?”(多媒体显示喇叭花面),接着出现音节 bā ,以多种形式练读。又说:“有一天,天气特别好,波波出去玩儿,走到院子旁看到了什么呀? ”(多媒体显示小女孩打靶画面)再以多种方式练读 bǎ 。“波波又走啊走,又看到什么呀?”(多媒体显示小男孩拔萝卜) “波波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事,真高兴,他要回去告诉爸爸。”(多媒体显示爸爸画面)一个故事讲完,学生学得兴趣昂然, ba 的四声也学会了。
除了以上的几种主要形式外,我也还用唱歌等形式来增加课堂的丰富性、趣味性、时效性。这些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既可以单一运用,也可以交叉运用,有机结合,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大大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
上一篇: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下一篇: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