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主题 政协 世博会 记者会 民意 蚂蚁庄园 成语 故事 | 时间:2023-11-12 17:58 | 人浏览

【答案】让课堂在“生成”中焕发精彩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与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他人的信息相互碰撞,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建构与生成知识。于是,生成性教学成了当前课改的主流。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生成,弘扬学生的课堂主权。引导生成,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中“生成”资源,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活用亮点,创造精彩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课堂中,孩子们也会浮想翩翩,在他们的小脑袋中,总有着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理解,教师如能捕捉现场,启迪学生的智慧,让这些稚嫩的生命之音悄然绽放,课堂定能流淌出精彩的生命激情。
  例《笋芽儿》一课中,教师问:笋芽儿终于长大了,你能代表笋芽儿,告诉那些帮助过你的朋友,你的成长经历吗?学生纷纷说出:是在春雨的滋润下,春风的抚摸下,太阳的照耀、温暖下,以及自己坚强勇敢的努力下长大的。这时,一位平常不爱说话的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竹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是她给笋芽儿穿上厚厚的衣服,帮助笋芽儿茁壮成长的。”我心里一惊,顿悟道:你们同意吗?说说理由。接着,另一个孩子说:如果竹妈妈事先不让笋芽儿穿上厚厚的衣服,它一定会冻坏的,竹妈妈是有远见的。生3:竹妈妈最爱笋芽儿了,就怕它生病,长不大。生4:其实,妈妈总是为我们着想,而我们却常常把她的好心当作“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 。师:对啊,那该怎么感谢那些关心、爱护我们的人呢?学生争着举起了一双双小手。
  正是因为老师关注了孩童纯真的心灵,捕捉课堂不经意出现的“亮点”,才能听到如此精辟、深刻的语言。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温情的人性之美,播撒了爱和希望的种子。
  二、巧用错误,引发精彩
  学生在课堂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或在深层思考中的迷茫。正如布鲁纳所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教师有时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不敢暴露学生的在课堂上的问题,疏不知有时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有了错误教师才能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维的碰撞,引发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用“无边无际”说话,有个孩子说:“草原是无边无际的。”面对其他孩子的议论,教师不做任何评价,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他说的对吗?为什么?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后得出:无边无际是用来形容没有边,很大的事物。如大地、太空等。而草原是有边的,只能用一望无际来形容。
教师抓住学生对词语的错误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较、理解的过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见“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信息要有敏锐的感觉,准确的判断,最终作出恰当的反馈。巧妙的将其转化为新的教学能源,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
三、捕捉意外,体验精彩
  布卢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我们如能耐心等待,仔细倾听,发挥教学机智,捕捉“意外”的教学契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学相长,互促共进。将能体验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如我校一位老师在教学《比尾巴》一课,在拓展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编儿歌。有的学生说: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像剪刀?老虎的尾巴粗,小牛的尾巴细,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老师点头赞许,这时另一位孩子站起来说:谁的嘴巴粗?谁的嘴巴细?谁的嘴巴长钩子?这时,下面的其他孩子哄堂大笑,说:“比尾巴成了比嘴巴了。”老师赶紧引导,不光尾巴可以比,嘴巴、眼睛、鼻子等身体器官都可以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有的说:谁的嘴巴尖?谁的嘴巴圆?谁的嘴巴长钩子?小鸡的嘴巴尖?小鱼的嘴巴圆?啄木鸟的嘴巴长钩子?有的说: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像扇子?兔子的耳朵长,小马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教师抓住了“比嘴巴”的意外生成,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善待这些“意外”,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要知道,源自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四、关注争论,拓展精彩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多数是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产生的一种多元思维的呐喊。教师不可简单敷衍,也不可热热闹闹地走走过场,再以“你不对”草草收尾。而是要及时回应与疏导,在争论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教《三个儿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生1: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他才是妈妈的好儿子。
生2:我觉得前两个儿子也是好儿子,老爷爷他没看清楚。
师:(惊讶)说说你的理由。
生2:前两个儿子有特长,他们用自己的特长来给妈妈解闷,也是爱妈妈的表现,所以他们也是好儿子。
许多孩子都露出了默许的表情。
师:哦,不管妈妈多累,只要能用自己的特长表达自己的爱,都是好儿子。
几秒钟后,生3:不对,在生活中,即使你有再好的才艺,如果都不帮妈妈做事情,妈妈会累病的,那就不是妈妈的好儿子了。
生4:对呀,我们要以具体的实际行动来帮妈妈,那才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生2服气地坐下了。
又如《鸟的天堂》,有学生提出: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这里的“逼近”用的不合适。师: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当人们遇到压力时,才用“逼近”,作者是坐船去“鸟的天堂”,根本用不着“逼近”。
生2:“逼近”含有速度快的意思,此时小船丝毫不快。
生3:我不同意。此时,榕树正是茂盛时期,枝干多而密,有一种气势逼人的感觉。
师:你已经懂得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了。
生4:虽然小船离大榕树还比较远,但作者内心却有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逼近”说明了作者想急切地见到鸟的天堂。
师:你能抓住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了,了不起。
生1、生2接受了。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这两个片段中,教师抓住教学矛盾点,激发学生争议的精神,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争论后的结论给学生留下来更深刻的印象。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多观察学生的动态,多思忖学生的想法。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要经常对预订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创新与挑战。

答案有错

上一篇: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下一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