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跟这精彩世界谈一场恋爱
邀请一位教育专家来学校讲学。我和同仁们听得如痴如醉。好的讲座人就像摸着你的脉在讲,你需要什么,他就呈上了什么;甚至他还善于挖掘你的“潜需求”,你一时无力提出的问题,他替你讲出来,并且,将一个妥帖的解决方案和盘托给你,顿时让你觉得自己丰饶极了、强大极了。从这样的讲座现场走出去,你觉得自己换了个人。
讲座在掌声中结束。感谢的话准备了一箩筐,但还不等我开口,讲座人就开始一迭声地向我道谢——谢谢我提供了讲台!谢谢听众听得如此专心!谢谢我们赠与了他一个值得一次次回望的美丽下午!说完这些之后,他话锋一转:“你知道吗?昨天下午,我在XX大学讲座,讲的是同样的内容,可是,那些大学生们不是低头‘哧溜哧溜’忙着刷屏,就是男生女生脑袋扎到一起说笑。我好几次懊丧地停下来,等他们的眼神与我交汇,但是,我发现我简直是在做梦!讲座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忍无可忍了,站起来,跟他们说:对不起,请允许我用手机为你们拍几张照片,我是应你们校长的邀请来为你们讲座的,你们的听讲状态,我感觉有必要反馈给你们的校长!会场一阵骚动,但很快就又恢复了原样。我似乎听见他们在说:爱反馈给谁反馈给谁!你当我们会怕?!唉,这就是今天的大学生啊——大家一起疯狂地迷恋着‘有意思’,讨厌着‘有意义’!”
我也有同样的体会。邀请人带着十二万分的热情不厌其烦地盛情邀你,待你从俗务中抽身,兴致勃勃去奔赴那个会场,讲着讲着,你就生出了芒刺在背的感觉,巴不得讲座快点结束。好不容易熬到了提问互动环节,不管你讲的是什么内容,提问人都敢劈头抛过来一个爱情方面的奇葩问题,引来全场哄笑。
——在“有意思”面前,“有意义”很难抢到一席之地。
我们的学生没有对“思想”这东西着迷、上瘾。在《低智商社会》一书中,作者把当今被手机绑架了的人们称作“拿手机的猴子”。“拿手机的猴子”沉湎于手机提供的那个“伪精彩”的世界,躁动的灵魂,便在这碎片化的信息中载沉载浮;恋爱与恋爱状态高于一切,“多巴胺”让平庸的小人物有了盖世英雄般的幻觉。管你什么精神盛宴、思想大餐,我只在意与相爱的人指尖相碰的美妙感觉。
这些孩子,几乎打小就会背诵那首《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们自然明白,丢弃一粒米都是耻辱;但是,当精神的一粒粒米横陈于面前,他们懂得珍惜了吗?他们不懂得那“米”的意义,他们以为还有比那“米”更有意思的东西等待他们去发掘,于是,他们满不在乎地打翻了那来之不易的“盘中餐”。
当我借助电脑走进哈佛的课堂,学生们的听讲状态让我觉得震惊——他们听得太专注了!我曾跟我的学生们说:“比我牛的人比我更努力!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让我们不安的事情吗?”
怎样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有意义”比“有意思”更值钱?怎样让他们觉得随意丢弃一粒精神的米比随意丢弃一粒物质的米更可耻?怎样让他们自觉鄙弃“拿手机的猴子”?怎样让他们有兴致去跟这精彩的世界谈一场恋爱……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上一篇:趣味生活常识
下一篇:取得成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