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主题 政协 世博会 记者会 民意 蚂蚁庄园 成语 故事 | 时间:2023-11-12 17:58 | 人浏览

【答案】浅谈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浅谈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提出了过程性目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词加以描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在亲身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观察、操作、学习多数停留在感知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展开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一、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创设趣味浓厚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佳驱动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认真挖掘生活中每一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思维进入最佳状态,才能使学生学得有趣、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活动与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语言是情感交流、启发思维的工具,它可以用来储存和传递信息,因此在信息时代数学语言更为突出。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富于情感,向师性特别强,容易受感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地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语言交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才能使他们学有兴趣,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异样的色彩。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习内容采用情趣化的数学语言更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上各表示什么,向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数学故事:在数学公园里有9个兄弟1、2、3、4、5、6、7、8、9和小妹妹0,他们和和气气在一块玩,可是自从来了“>”和“<”,兄弟之间发生了比较大小、争高低的事情,特别是1和9争得更起劲…… 最后小妹妹0来帮忙,把1往9的左边一推,1和9紧紧的挨在一起变成了19,然后问大家:“现在到底谁大?”故事到此结束,却留给学生一个争论的空间,在争论中学生明白19中的1是1个十,9是9个一。简单而又生动的语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诱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积极性。新的数学实验教材,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之中,如“快乐的星期天”,“购物—逛商店买文具”“我们来当家”,“做家务摆筷子”等等,以色彩丰富的图画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只要用心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将学生引入情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之中,使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正价值,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例如在统计教学“最喜欢的水果”时,创设了开“元旦联欢会”的情境,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取水果,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有的同学想拿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却没有了。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同时又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接着提出我们班要举行新年联欢会,如果你是小小采购员,你怎么为大家买到各自爱吃的水果?结合本班实际展开调查、统计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
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对新颖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设充分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将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地从事数学活动,可以使他们在自由、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数学知识。
1、动手操作活动。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中明确指出要“动一动——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满足了学生爱动、想动的心理需求。如在学习《分桃子》一课时,为学生创设“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可能吃几个?”这样一个情境,先让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很快帮助小猴解决了分桃的问题。学生在分桃子的过程中,思维非常活跃,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一个分,分了四次;有的两个两个分,分了两次,每只猴子分4个;还有的是每只猴子分4个,一次分完。通过“小猴分桃”这一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初步体验到“平均分”的过程,为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着通过小猫分鱼、小狗分骨头、分筷子等等多个操作环节,使学生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分法的多
样化。
2、游戏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如能适时地组织他们在学习中游戏、活动,在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巩固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学习“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概念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了唱“拍手歌”的游戏活动,歌曲结束后,教师问到:“你一共拍了几次手?”学生回答6次;教师接着又问:“我们全班有36个小朋友,一共拍了多少下?怎么列式?”顿时使整个课堂热闹起来“6+6+6+6+……” 学生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式子太长了,写起来很麻烦。”“是啊,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计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马上回答用乘法。这样,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顿添光彩。
又如在练习20以内加法时,通过“看得数、找朋友”这一游戏,把一些算式和相应的得数分发给不同的学生,让拿算式卡片的同学找到拿相应得数卡片的同学,他们就是一对好朋友。通过游戏,把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活动,渗透学习内容,就会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学起来感到轻松、愉快,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合作交流活动。
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尽情表现,发挥潜能,启发思维,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开展合作交流,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物体,课堂上学生4人小组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在合作交流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对各种实物形状有了初步感知。课末,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分小组搭出喜欢的东西,然后在全班交流搭的是什么,分别由哪些形状的物体构成。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搭出了火车、大炮、高楼、机器人、坦克等等。他们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把各形体的模型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物进行了比较、归纳,充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初步的思维力、创造力。这样的合作、交流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还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同时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模拟活动。
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课堂设置成学生的舞台。如在教学“购物”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开设了“文具店”,让学生在小组内购买文具,他们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不仅掌握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提高了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样更好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数学教学变成活动的教学,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不但帮助他们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培养了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中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学生动的需求,又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通过模拟活动,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感到很开心,很有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三、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因素。新的课程标准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树立自信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渴望成功的心愿却更强烈。教师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要用激励性评价为学生的每一点成功给予表扬和肯定。要给学生提供“人人成功”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的展现自己,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使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去观察;能让学生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去操作;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尽量让学生去思考、有交流、讨论的机会,尽量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获得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去获得。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答案有错

上一篇:浅谈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