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语文课上讲了老舍的《母鸡》这篇文章。《母鸡》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参考书上提示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因为我最近主要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所以我以学生的预习情况来决定我的讲解内容。开始汇报时,有一位同学说:“我一向讨厌母鸡”是文章的中心句,还有同学说“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句,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章会有两个中心句呢?通过引导学生读文后,学生知道了文章其实是分两部分来写,所以有两个中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两种不同的感情你分别从哪些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出来。学生自读后很快都完成个内容。这时我班的一个小男孩说:“老师,我有个疑问,第3自然段说,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到了第6自然段时,又说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这不是前后矛盾了吗?”我当时对学生的质疑提出表扬,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母鸡是在什么情况让公鸡也怕它三分的?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知道,这是母鸡在保护自己的鸡雏时的表现,由此得出母鸡的这种变化可以理解为“它身份的变化”,因为它成为了鸡母亲,所以它才变得勇敢、慈爱、负责、辛苦。这都是因为它成为了一只鸡母亲,这时我顺势引导,这时作者对母鸡还是讨厌吗?学生虽然没有用准
确的词语表达出来,但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变化。我又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关心、负责、慈爱,从而理解本文的中心——歌颂伟大的母爱。
学生有价值的质疑,无疑是理解文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不动脑思考,老师讲得再好,也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上一篇:绘制井盖——让校园更美丽
下一篇:会变态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