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课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这两课的教学,同样应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5课是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6课研究滑轮组的作用。第六课是在第五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生了解了两种滑轮的作用之后,再研究滑轮组的作用。从教学中来看,孩子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很有兴趣的,对其中的秘密还是很有激情去研究的。
1、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一边挂着钩码当重物,一边挂上钩码当所用的力。有学生会认为定滑轮费力,因为要用三个钩码的力才能提起两个钩码的重物,教师应对此予以引导,可在两边各挂两个,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说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保持在一定位置上,从而使两边的力量达到均衡状态,(摩擦力不计的情况下。)说明定滑轮即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当重物只为一个钩码时,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动滑轮的重量,尤其是那种铁质的动滑轮,不然会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误导学生。在这个实验中,钩码数越多,直观认识中的省力效果越明显,甚至有学生在汇报时,能发现用了一个动滑轮后,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3、组合教材: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分成两课时的话,两节课中间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记忆,所以考虑两课合并在一起教学,第一课时完成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实验,第二课汇报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认识两种滑轮和滑轮组的应用以及后边的游戏环节。
4、最后一个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即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的铺垫,不能走过场,应让学生在充分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思考:本课前便已经研究了几种简单机械,有了前边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应该把所提高,要关注学生在前几课学习基础上,重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提出研究主题比较好,我自己尝试中,也感觉难度不是很大,效果还是可以的。
上一篇:关于教师的名言
下一篇:关于“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