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主题 政协 世博会 记者会 民意 蚂蚁庄园 成语 故事 | 时间:2023-11-12 18:06 | 人浏览

【答案】一位妈妈痛苦与幸福的自我成长故事《转》

一位妈妈看了我的博文:给孩子一个不走歪路的理由,给我留言:
感动。想起了我的妈妈,她的伟大之处在于她能够在我十二岁那年做出巨大的改变,也就是文中说的放弃任何方法,转而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这在九十年代是很罕见也很不容易的。而从她改变那天起,我也奇迹般地开始自律和努力,成绩与十二岁前相比突飞猛进,这一切也给我成年后的自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几十年的亲身经历是很宝贵的,远比某校长一家十天成功实践可靠。所以,我请她写下自己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她欣然同意。
爱与转变

应心理咨询师维尼老师之邀写下我的故事,希望能够给朋友们一点启示,与你们共勉。
我是八十年代初的独生女,父母在视我若掌上明珠的同时,也对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上了小学后,我已经明显感到父母对我有形无形施加的压力,尤其是我的母亲,作为一名带出过无数优秀学生的语文老师,更是迫切希望我能够比她任何一个学生都优秀,那时候,成绩就成为了她评判我的当下和未来的唯一标准。
维尼:现在很多妈妈也是如此,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孩子虽小,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压力。很多老师的家庭教育更容易出问题,就是因为见过的好学生太多了,所以,自然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优秀......
想必八零后十有八九都和我有着相似的童年,总之,在父母过高的期望、压力和学校老师的不屑与打击之下,我的成绩一塌糊涂,注意力涣散,性格胆小怯懦,高大的身体里却隐藏着一颗极度自卑的心。然而当时父母并不理解我的感受,只是变本加厉地责骂、打击、讽刺,总是拿我和优秀的孩子比较,让我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
维尼:200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在重复同样的悲剧......
这种崩溃边缘的状态在六年级演变到了极致,我越来越恐惧学校的生活,却也感受不到家庭对我的包容(长大后我明白了,家门是永远为我敞开的,只是当时父母的行为让我找不到被爱的感觉),就开始了对老师装病,对家长谎称上学的逃课行为。然而我的内心又觉得对不起父母的养育,所以逃课的时候就坐在家附近的草地上背课文,看数学。永远记得当我逃学的事情败露后,没有任何人相信我逃课了居然也会读书,面对父母的暴怒和围攻,面对老师的责难那种天塌下来的感觉,我想到了死。可是我舍不得母亲,原本对我非常严厉的她,此刻明显已经对我绝望,几次我都看见她以泪洗面,我的心不住地颤抖。六年级的最后几个月里,我发疯一样努力学习,成绩一度达到班级前几名,却仍然在小升初考试时被巨大的压力击垮,败北。
维尼: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却只让孩子感受到“恨”,这是一个悲剧!这也太普遍了。高压之下,你不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多少次想到死,其实自己可能一直处于失去孩子的边缘。
1995年,家里凑钱让我寄读了本地最好的初中。而这一年我十二岁,我人生的转折开始了。据母亲回忆,是我先提出让父母不要管我的学习的,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先试试。没有了父母盯梢的学习生活,自在却又不习惯,当时我的自律能力确实差,做几道题就要起来转悠两圈,要么就是翻翻抽屉,上上洗手间的,看书也很难看进去,初中的第一次半期考我考了班上四十几名。面对这个令我抬不起头的名次,母亲却没有像小学时候那样着急甚至暴怒,只是坐下来和我一起分析考试的错题,接下来还是像这半个学期以来一样没有多干涉我的学习。带着疑惑却又暗喜的心情,我在期末考一跃成为班上第十一名,还被老师作为典型表扬了。这历史性的飞跃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开始相信自己并不是原本父母口中的“笨孩子”,接下来初二初三虽然成绩有所起伏,但基本都能保持在班级前列,中考时候也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维尼:蜕变的过程确实需要等待和耐心啊!
让我感受到母亲变化的不仅仅是那次半期考。我渐渐发现,小学时候只和我谈作业和考试的那个高高在上的母亲,居然开始和我一起讨论流行音乐,一起追星,还陪我看灌篮高手,我对她的敬畏也逐渐转变成了朋友般的信赖,开始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开始无话不说。我也惊奇地发现了自己的变化,做作业时候渐渐不再起来转悠,能够安静地坐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平时课余看漫画玩游戏,但到了考试前都会自觉地把这些东西锁起来,放假再拿出来。高中时候我的学习习惯已经很好了,自觉,自律,谁也想不到小学的时候我会是那样一个孩子。高一时我暗恋班上一位男生,弄的自己上课都没心思听,对自己的想法又羞又惭愧。有一天我忍不住把这个小秘密告诉了我的母亲,她说:“哎呀这很好呀,你和他一起好好学习,以后和他考同一所大学,假如你俩能够结婚那就太美好了!”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我也不再为自己青春的萌动感到可耻,只是为了这个小秘密默默地努力。十年以后,这个男生成功地成了我的另一半,连我自己想起来都像做梦一样;我很珍惜我的家庭,因为我始终相信我的这份美好的姻缘是母亲祝福来的。假如当初她发现我因为男女的念头分心而打击责骂我,我说不定反而走上早恋的道路。
维尼:很多人问我孩子早恋的事情,一直没来得及写博文。我觉得这是一份美好的感情,去理解和接纳孩子,孩子才愿意和你聊,才可能去帮助她。一味禁止,孩子不和你说什么,你可能无计可施。
关于母亲做出改变的记忆中,还有一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有一段时间我很羡慕同学们进出小卖部,却苦于不敢对在我心目中威严的父母开口要零花钱,就开始时不时地擅自从母亲包里“拿”钱(在当时的我来说,其实算是“偷”了),在刺激与惶惑中买零食和课外书填补自己内心的空洞。这样持续了大约一个月,有一天母亲突然把我叫到跟前,问我是不是经常拿她的钱。“小偷”被抓住的感觉,可想而知!我咬牙承认了自己的行为,并等待暴风骤雨的到来。然而很意外,母亲没有骂我,只是温和地跟我沟通,问我都用钱买了什么,为什么要买,为什么不向父母要钱买。她说:“其实在你第一次拿我的钱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了,我已经观察了一段时间。如果你需要买些什么,可以直接跟我们说,你也已经长大了,可以有自己的零花钱支配了。”她不但没有责罚我,还让我放下包袱,并和父亲不定时地给我零花钱。握着父母给我的心意,我开始思考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反而不像当初偷拿钱那样乱花了。母亲并没有把“小偷”、“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帽子扣在我的头上,却更加促成我后来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可见亲子之间平等的沟通和交心是何等重要!
维尼:母亲的作法和我的建议不谋而合。参考博文:孩子偷偷从家里拿钱怎么办?
不可否认,童年的经历还是给我的性格留下了一些伤疤,成年后的我很敏感,倔强,不愿听到别人否定我,经常牺牲自己的感受去成全别人,这一度给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困难。
维尼:父母苛刻过高要求之下,孩子好像更容易形成类似的性格。我的咨询中常见。
然而一种不名的力量一直在支撑着我不断地学习心理学,一点点地改变自己。尽管过程非常痛苦,但却像一次次破茧成蝶,内心日趋强大,性格日趋完善。直到我为人母,我才恍然大悟,这种无形的力量就是妈妈给我的支持与鼓励。尽管她在我十二岁时候才开始改变她自己,但这对于那个年代的家长来说已是很不容易——多年学习心理学自救的经验告诉我,人世间最难改变的不是父母,不是子女,而是我们自己。我的母亲,在当时教育信息资源匮乏的背景下能为我做出如此改变,她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当她将自己束缚在女儿身上的枷锁斩断,她是忍受了多少对未来的不安啊!而我如此善于改变和完善自己,更是得益于母亲的躬亲示范,她也许不知道,她改变的是我一生的命运!
后来母亲也对我吐露了她当年的心路历程,她说:“我当时是对你太着急了,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让你的成绩提高。可是我突然醒悟,假如为了所谓的成绩而让你成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我宁可你健康快乐地成为一个普通工人。”她的话有如字字金玉牢牢嵌入我的内心,为我成为一个对孩子包容和有信心的母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维尼:期待孩子优秀,如果平凡也顺其自然,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不差于(胜于)痛苦的优秀人才。参考博文: 期待孩子优秀,如果平凡也顺其自然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和先生是有一些分歧的,他认为好孩子是管教出来的,而我却坚定地相信好孩子是爱出来的,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先生,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充满对父母爱自己的坚信,他有什么理由不爱自己,有什么必要无限试探父母的底线?有了坚定的爱在心中,孩子不需要盘算着怎么和父母斗法,不需要担心自己的“不好”会遭到父母的打击,注意力能不集中吗?……
维尼:很多人阶级斗争式的思维模式很牢固,总想着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底线,孩子和自己斗法,其实如果不是父母逼得、应对不当,孩子是懒得这样做的,自己也不舒服。
也曾经和很多初为人母的朋友们探讨育儿,有的朋友说,我们管教、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是爱孩子的表现。我想说,那些都是非爱行为,小小的孩子如果不任性、不吵闹、不爱动,那真的还是个孩子吗?人的潜意识永远走在意识的前面,我们每个人都能信誓旦旦说:“我是爱孩子的”,表现出来的却经常是对孩子的约束、打骂,大多时候,这只是家长潜意识里妄图把孩子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却狼狈败下阵的暴怒,只是借助我们身强体壮的优势找孩子发泄我们的失败感而已。也有家长说,“假如你说的是对的,可是我们一开始对孩子的方式就错了,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要给出的答案,便是本文的中心内容——家长抛开对未知的未来的恐惧,珍惜与孩子的当下,用爱温暖孩子,使其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爱他的优点也爱他的不足),再谈成才。我的命运便是在十二岁那年被改写的,这说明,家长任何时候做出转变都胜过冥顽不化。
维尼:参考博文:爱孩子,就让孩子感受到
养一个孩子是三分教育七分等待的漫长过程,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将孩子一段时期里的几次哭闹、几次撒泼、几次不分享玩具、几次顶嘴、几次考不好无限放大甚至上升到孩子的人格层面,将自己内心的不安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一直都还是那个孩子,要想孩子真的做出改变,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维尼:亲身的经历是最能打动人的,你从中得到了什么?

答案有错

上一篇:一样的

下一篇:一天的工作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