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主题 政协 世博会 记者会 民意 蚂蚁庄园 成语 故事 | 时间:2023-11-12 18:07 | 人浏览

【答案】曜变金圈釉瓷

我国古代的陶瓷匠人,曾经制作出无数名瓷。宋代的油滴釉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液相分离”科学现象的产物,是富含氧化铁成份的黑釉或深棕色釉面在烧制中冲出的气泡和结晶,是在人们无法目击的情况下出现的。那种结晶聚合体一旦凝固定型,便成了艺术釉中的油滴、雨点。如果继续保温或升温一段时间,结晶体就会散开或流动而形成深浅粗细不等的条纹,类似兔子毛的形状,故称兔毫釉,也很名贵。然而,最为难得的还是油滴斑点边缘稍有熔融并扩散为一个厚度渐次不等的薄膜时,立即冷却凝固定型,这就很可能会成为至为名贵的“曜变天目”了。它具有耀眼虹彩,有一圈晕色光环,厚度仅为万分之一毫米左右。因它极薄,会受光的干扰产生干涉色,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它会像霓虹般地灿烂。这在宋代烧制天目釉的窑中,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几百万件制品中也许才能出现几件。
当今存世的宋代曜变天目,知道的总共只有4件瓷碗,都收藏在日本,其中,3件被定为日本的国宝级文物,相隔若干年才向世人展出一次。
许多科学工作者和陶艺家,为使失传700多年的瑰宝再现,都曾致力于做出曜变天日,但成功十分不易。日本一位物理学家安藤坚,以6年时间潜心钻研,最后,做出5件接近其所称国宝特征的作品,于1981年12月来北京与中国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之后,安藤坚将他的作品转赠给“曜变天目”的最初诞生地福建,后为福建省博物馆所收藏。一位名叫长江总吉的日本陶艺家也曾做出一件十分酷似的精品。
唐山市陶瓷研究所张玉春、崔福群、任继武于80年代初,在参考江西同行配方研制铁红金圈结晶釉艺术瓷中,取得可喜成果,做出多种各具特色的制品。其中,以金环釉最有趣,在棕红色釉面上自由地分布着一个个金环,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唐山市政协负责同志于祥后来得知,并于1983年3月热情撰文在《河北陶瓷》(1984年2期)报道了铁红金圈结晶釉的诞生。此时还有一种晶花金环正在晕散的,更具一种梦幻般的魅力。唐山陶瓷研究所这时邀请了清华大学化工系杨根、周和平二位老师参加研究。他们以自己的知识优势和该校的检测手段,着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阐述,提高研究认识水平。
研制人员在唐山大地震之后废墟上恢复的试验场地,进行各种试验工作。条件之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张玉春的主持下,具体跟班研制的是崔福群、任继武两位主研人员。崔福群是60年代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大学生,任继武是有30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还有王玉平、申满、秦雅林、张东省等几位烧窑师傅配合工作。几经失败,崔福群的一个配方做出较满意的作品,并将最初的成就选了两件送到北京轻工业部陶瓷处陈锦康处长的手中。后来,被浙江研究过曜变现象并著有专文的专家叶宏明看见,认为很有特色。于是,张玉春让我去杭州时也带给叶宏明一件。这是一件长颈蒜头瓶,小瓶结晶不算是太好的,但是,叶宏明居然在这件小瓶的晶花上发现它具有曜变的特征。他当时说,此件晶花发育还欠理想,于是他找机会重新又烧了一下,想烧好些,结果适得其反,烧得连一点光彩都没有了。
在研究人员和工人的努力下,他们严格各种工艺制度,废寝忘食地不离工地,伺候着一窑又一窑的作品,就像对待临盆婴儿一样的心情,终于盼到了特大美丽曜变晶花的出现。这一窑只出了3件成功的,都是崔福群的作品。有的晶花直径出奇地达到31毫米,真是前所未有。不仅晶花周围具有虹彩,有的晶花本身也都映出虹彩,在适当光照下,金光灿灿,满室生辉。任继武在研制过程中,也有许多精美作品问世。后来,还共同研制出风格独特、晶花奇异的绒球釉,也均属这一系列。张玉春为此项目的申请立项、小试、中试研究、鉴定、申奖、参展、宣传等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该系列作品在香港展出时,引起舆论界的轰动,誉为可遇不可求的国宝。1984年,该产品荣获国家科技金龙发明奖,1987年,在中国陶瓷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张玉春、崔福群等获高级技术职称。他们的事迹被收入有关发明家的传记或辞书之中。
他们是用什么诀窍获得这些不同于景德镇而独具特色的“国宝”呢?研究人员说: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配方最关键,各地所用原料总会大有差异,另外还加了矿化剂;二是恰如其分地烧成温度;三是严谨的工艺操作。
人们虽然不能都有机会目睹一番宋瓷“曜变天目”的丰采,然而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卷》上却可以看到此宋代作品的照片。唐山陶瓷工作者在铁红金圈结晶釉的科研成就中也做出重要贡献!

答案有错

上一篇:叶嘉莹对张惠言《水调歌头》第五首(长鑱白木柄)的解读

下一篇:要尊重学生的需要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