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主题 政协 世博会 记者会 民意 蚂蚁庄园 成语 故事 | 时间:2023-11-12 18:07 | 人浏览

【答案】学习《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摘抄和笔记2

第二章,语文课程目标分析框架的破与立
P51,这样,存在于目标形成过程、存在于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性分析中、受制于语言线性传递特性而不得不分开来表述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中的两个层面,现在被强行地拆分成了两样东西,而两样东西又不幸地呈现为对峙的态势。
P58,只有到了事情的反面,到了由于“工具”的不合宜而造成了对学生“德育”、“思想”、“人文”、“态度”的伤害,人们才意识到“工具”的使用同时也实际地形成着“态度”——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尽管那样形成的和我们原意正相违背。
强求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不断提高,考试内容的不断玄化,正是部分地造成学生厌学、苦学的因素,所以表现起来,学语文让学生的思想更消极了。
P59,比如,让学生每个字抄写一百遍尤其是在他们犯错的时候……
P72在《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一文中,雷实委婉地拒绝了袭用框架,提出“教育目标的新三级层次”,即“态度与技能”“实用技术”“知识”三级层次,引人注目地将“态度与技能”并列在一起。他指出:“通过语文教学,从小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通过听说读写主动获取信息,并能分辨正误、好坏,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做到互相理解和关心;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独立思考,不屈从也不固执;确定文责自负、言而有信的基本态度等等。这类目标已不单单是技能培养,而是一代好文风,一代好人风的培养。未来的语文教学必须将此置于重要地位,强调这一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技能中同时包含着态度,而且后者更为关键。
第三章 层叠蕴涵分析框架运行:课程取向
P102,日本语文科课程总取向:第1学年的目标,重视自我表达……
日本重视听、说,中国古代有纵横家,据说就是用三寸不烂之舌达到纵横捭阖,决胜天下的目的。在小学现阶段,这一能力培养已被大大削弱,口语教学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实践。
P108,……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以为大家在谈论的都是同一种听、说、读、写,更经常地,是把当下的取向或者自己所主张的取向视为理所当然。
由此而论,语文界的专家们皓首穷经,宣扬了几十年各自的观点,原来是各拉各的调,各吹各的号。
P110,日本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水舆提出是所谓“批判性阅读”,是指把书面文字中包含的“事实和意见区分开来”,是指一边阅读一边能对阅读的内容进一步做广泛的推理,找出关系,明确要点,得出概括结论,评价内容,体会比喻,评价作者的态度,形成自己的见解等;也就是包括所谓批判性思考的全部内容(这正是西方语文课程中的主要阅读取向)。
P112,从大纲的主导取向看,我们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取向,是养成学生(鉴赏者)的阅读姿态、阅读方式,而日本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取向,则是养成学生(解读者)的阅读姿态、阅读方式。P114,居于“解读者”的取向,《标准》中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句话,才会有合适的着落。在初中段以上的文章阅读教学中,倡导“解读者”的阅读取向,
鉴赏者的对已有精华文选赞叹式地屈从,解读者的对之解剖式的认同。
P127,然而在今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纠偏措施并未得到落实,“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却继续遭受到严重的扭曲。长期以来,我国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固定套路的形式训练,学生作文沿套路、防范文甚至改头换面地偷抄“优秀作文”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几乎成为一句空话。
P131,我们的大学生有许多直到毕业,还没有学会带研究的阅读,也没有学会基本的论文规范。这不是我们的学生水平低,人家水平高,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教过那种样式的阅读,那种样式的写作。因而我们甚至无权要求学生具备那样的能力。(恕我直言,多数语文教师不具备写作教学的素质,本身的写作就不过关——潘新和《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一针见血!我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后,写读后感就有无从下笔的感觉,不知从何说起,何况要求学生能自发地生成写作论文,做研究的能力?语文教学,改革吧!谁又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呢?
P133,至少有50年,我国的阅读教学一直把学会语文教师职业性的备课样式和方法的“阅读”,作为事实上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们一直企图将自己所习惯了的阅读姿态和方式“移交”给学生,尽管这种姿态和方式的“阅读”,除了为“讲课文”的备课之外,其他的场合,教师们自己从来也不用。在许多语文教师的心目中,所谓“阅读”,实际上特指自己备课时那种样式和读法,所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上是希望学生做像自己备课那样的水准。
病态的语文老师,病态的教学方法,可多少年来又有几个人能真正觉醒呢?语文老师的工作,天下人对现行语文教学,指责的多,建设的少,所以这也是语文教学一直被人诟病,却一直止步不全的原因。圈内圈外都是一片倒戈之声,没有人应战,现在,再也不能这样了,倍受煎熬的语文老师的我们,是我们进行螳臂当车般迎战的时候了——建设语文——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在现代先进课程理论的引导下,做急需重建的语文课程大厦的一级台阶,哪怕只能做一块基石,但我们在做,在建设,而不是一砸了之。

答案有错

上一篇:学习《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摘抄和笔记3

下一篇:学习《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摘抄和笔记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