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主题 政协 世博会 记者会 民意 蚂蚁庄园 成语 故事 | 时间:2023-11-12 18:08 | 人浏览

【答案】培养学生“四自主”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



【转载】培养学生“四自主”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
一、培养学生“四自主”的能力目标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自主生活,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3、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
4、自主修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和关注的学生:他们富有理想,他们敢于追求。他们充满自信,他们充满斗志。他们勤奋好学,他们锐意进取。他们团结友爱,他们无私奉献。他们思想纯洁,他们道德良好。他们体验成功,他们拥有自豪。
培养学生“四自主”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幸福负责。”的办学理念,使基础教育能真正成为助推学生建设一生幸福生活的奠基工程。

二、“四自主”目标的实施方法
1、要自主,首先要自信。
实施“四自主”教育,教师必须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要让每个孩子都自信地成长。 教育工作就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尊重与宽容。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都应该得到各有特色的发展。
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求知欲望,有着必胜的信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将学生原本就存在而被压制或被忽略的内在东西揭示出来,通过对学生点滴进步的鼓励,使学生的爱好特长、主动性、自信心和聪明才智,都得以展现并获得实事求是的评价。它的作用在于学生对自己成功的体验,以及对自身潜能惊喜的发现和认同。

2、自信源于成功的力量。
培养学生“四自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成功要大于失败。当学生体验较多成功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概念、自我约束就比较强,他们的自信心也比较强,并由此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这正是培养学生“四自主”的关键。

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很多情况下是不均等的,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创造均等的成功机会。不少教师往往会说:“我是一样教的,这些‘问题学生’不好好学,怎么能怪我呢?”从表面上看,教师对所有学生一样,但由于各类学生基础不一样,同样的教学极有可能偏离部分学生的实际,造成事实上的成功机会不均等。更何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好学生” 回答问题的机会多、当“班干部”的机会多等等。假设每节课教师提供的成功机会的总量是个常数, 那么,除了“好学生”、“班干部”以外,其他同学,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必然是很少的。

教师的职责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获得成功,在创造发展与成功机会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即机会均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不同的机制,展现给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各种机遇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感悟成功的价值。

在培养学生“四自主”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寻找其中成功的因素,又要帮助学生对失败作仔细分析,正确归因,制定对策。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精神之树——常青常绿,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要帮助学生确立“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另外,在评价上,不要过早对学生下结论,应采取延迟评价的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其发展,鼓励其发展。正因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地发展,所以,他们都是有希望的。在实践 中,我的做法是尽量不给学生打低分,允许他们失败后重做,改正后再重新评价。教师尽力为每个学生创造均等的成功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带班的原则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

让每个学生都力所能及地承担班内一份工作,把班里需要管理照顾的一切事情都招标定员,桌椅有人修,金鱼有人养,小动物有人照看,门窗有人保洁,图书有人负责(这样的小事太多了)......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展示他们的个性,培养了他们的习惯,又让他们的能力在工作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强化其爱心,责任心和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生活”的能力。

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才干。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均等机会。在我所带的班级,尽我所能,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为集体尽一份力。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从各类学生的特点出发,创设均等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以发展的机会。班级“三好”学生不限名额,只要达到一定的量化评价分值,就是“三好”。在上学期末,班级的78名学生中,有74名为“三好学生”。这样,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成功感。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不同的机制,展现给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各种机遇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感悟成功的价值。


3、要为学生的成功搭建梯子。

首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最近发展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大班教育,必然存在着学生个体差异大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充分重视个体参照标准。即使“问题学生”,只要他在原有基础上有新发展,就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都能有机会充分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教师不要拿他(她)和其他学生做比较,为他(她)树立所谓的“榜样”。

教师应帮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最近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只要学生努力,就能达到的一种目标。学生在达标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教师客观、公正、鼓励的评价,就会产生成功感、成就感,不断发现自己,逐渐增加内动力,从而不断接近、达到、乃至超过最近发展目标。

每学期初,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通过努力能够预期达到的目标。

(1)德育目标:思想品行量化考核目标。

(2)智育目标:学业考核目标。

其次,确定目标后,学生制做达标卡 ,贴在课桌上,随时激励自己。在每个学生具体的目标内容上找准起点,多设台阶,分层渐进,由易到难。让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从而使学生不断坚定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强化求知识、求上进、求发展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修养”的能力。

最后,通过量化考核每个学生,促其实现目标,获得成功。我的班级量化评价的策略是全员决策,全员管理,全员监督,全员评价。全体学生一起根据本班同学的共性与差异,制定可行的量化标准,打印成文,人手一份。学生分为若干个考核小组,各尽其责,对班内每一位学生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并且每日下午放学前公布考核结果,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肯定自己,修正自己,知不足而进步,在成功中前进,在放弃中成熟,在纠错中理智。

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再进行鼓励性评价。每学期期末的最终考核结果将决定每个学生的“三好”“优干”的评定,入团的资格,操行评语的等级,重点高中的推荐等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能力。班级“三好”和“优干”不限名额,只要达到一定的量化考核分值,就是“三好”。教师抓住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使学生有成功感,并反复强化其良好的习惯和成功的心理。

当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评价的精确和量化,每次都力图把学生的“等”分得十分清晰,这种片面的量化观点,实际上否认了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本质的不可测性。所以,我不给学生打过低的分数,更不会为了给某个学生所谓的“教训”,而故意压低分数。学生这时得到的不一定是“教训”,很可能是失败的重创。我策略是不合格的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向老师“借分”,但下次必须偿还或加倍偿还。这样,极大的强化了学生争取成功,获得表扬的心向与动机。

我为自己的学生提出的行动口号就是“发现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4、鼓励性评价是成功的加油站。

鼓励性评价的核心思想是:学生犯错误是成长历程的必然,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学生总是发展变化的。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其发展,鼓励其发展。

在幼儿园,教师基本能做到鼓励、表扬为主;到了小学,鼓励、表扬和批评差不多;而上了初中,往往是批评为主,到了高中,表扬批评都很少了。另外,“问题学生”则无论在那一阶段受到的几乎都是批评。长期以来,“问题学生”几乎一直都被批评乃至惩罚,很少受到鼓励和表扬。“问题学生”常常因学业较差、习惯不良而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由于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便通过一些极端言行来表现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同时宣泄内心受压抑的情绪,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对这些学生来说,批评、指责不仅效果不大,相反还会引起严重的尊重缺失感,这就使得教育工作更为困难。所以,教师应从他们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出发,多加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目前遇到的困难。

长期以来,人们信奉“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但是,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苦心,那么“忠言”也只能无助于行了。那么教师为什么不能将“忠言逆耳”变为“忠言顺耳”利于行呢?从而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让他们更愉快地接受来自教师的“忠言”。

如何评价学生,对于学生成长及终身发展的影响非常之大,一个正面的肯定,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此,任何一个评价都应该是积极的,是能够调动、发掘孩子潜能的。多一句鼓励的评价,多一个成功的孩子,让我们的评价为每个孩子量体裁衣,这对孩子的影响将是终生的,这也应该是我们教育评价的一个发展方向。

学生最在意别人的评价,特别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几乎左右着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要求进步的信心。学生主要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逐渐了解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每一位学生成长都是一生的事,所谓“恍然大悟” 是不符合成长规律的。教师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找学生的优点,坚信学生总会发展变化的。这样的评价思想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一定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扬长才能避短,有优点的孩子,就有进步的支柱、发展的希望。而鼓励性评价就是基于其优点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事实上,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可能找到这样或那样的优点。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应该体现在能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能否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赖以进步的优点,从而点燃前进的希望之火。在成长中,学生不可能不遇到失败或挫折,这时,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的柱石,要让评价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真正力量,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制定目标,鼓起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鼓励学生确立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信念。

另外,在评价上不要过早对学生下结论,应采取延迟评价的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其发展,鼓励其发展。正是因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地发展,所以,他们都是大有希望的。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发展计划,取长补短,获得持续的进步和全面的发展。我的做法是尽量不给学生打低分,允许他们失败后重做,改正后再重新评价。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来激励学生,往往成为高效工作的捷径之一,可谓事半功倍。我的教育工作方式之一就是利用每一个课间十分钟,找学生谈心,让学生及时得到老师的客观正面的评价和真诚热情的鼓励,体会到老师对他(她)的关爱,获得进步的动力,同时增加了彼此的情感。就这样,全班同学在一两周之内都会与老师至少有一次交谈,并且都心情愉快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与学习之中。班里所有同学都“润物细无声”地进步与成长起来。科任教师都说我班的学生都很懂事,都很可爱,都很团结,这是一个快乐幸福的大家庭。因此,相信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培养学生“四自主”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现在,面对学生,我的评价更多的是激励。老师巧用语言激励、手势激励、奖品激励等不同方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在心理满足的同时获得了更强烈的信心和发展的动力。

当然,鼓励性评价不是否定批评乃至适度惩罚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长期反复的批评、指责并没有使“问题学生”转化,反而加剧了他们的逆反和失败的心理。因此,教师在选择评价方式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所以,我认为更多地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会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收到积极的效果。

我曾经对全班同学进行过调查,他们都一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可见,学生有强烈的希望得到老师鼓励的心理需求。那么,在“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我们做老师的就应该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

在我班,“问题学生”能获得显著的进步,其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在失败和反复时,受到教师的鼓励和信任,哪怕是教师有意无意的一个笑脸,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温馨,产生“我还有希望”的信念,要让学生相信“我能行” “我能做好”。 “让每个学生都自信地成长” 是我秉承的教育宗旨。

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找回了自信,让学生学会了欣赏,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1)思想品德的评价 --- 达到德育目标的情况

(2)学科学业的评价 --- 达到智育目标的情况

●鼓励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学业,而且要推动人的潜能的开发;评价的功能不仅是甄别和选拔,而且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教育,增强自信;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而且要有学生。

因此,在鼓励性评价的过程中,要考虑评价的多元性。既有师生的相互评价、学生集体的相互评价,还有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把学生真正作为评价的主体,才能保证评价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如个体自定目标、自定措施、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再如教学中的互评互改,在不同观点的争论中相互评价;教学活动中的集体讨论,众人评价;以及班集体中民主讨论一些倾向性问题,等等,初步改变了教师一人评价的局面。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个体和集体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获得发展,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增强。这种以学生为主的评价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还必然会使他们越来越关注同伴和集体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健康,更完善。

●最大限度地扩大评价范围,也是鼓励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困难学生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和个性,如果只以学科成绩高低来评价他们,势必会压制这些才能和个性。大器晚成的学生不在少数,况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元的。因此,必须扩大评价的范围,学生的早期才能才可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认可。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积极性调动的面就会广阔得多;学生的个体发展、班级进步的途径就会丰富得多;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全面素质的发展也将理想得多。

我的做法就是在评价中增加了许多内容。如在英语学业评价中,我把作业、词汇、笔记、书写、朗读、阅读等都作为评价的内容,在期末总评中都要占一定的比例;在德育评价中,把每一位学生的优点、长处都纳入评价的范围。这样一来,学生获得的鼓励评价多,成功发展的机会也多。

因此,鼓励性评价满足了学生心理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5、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培养自信的土壤。

培养学生“四自主”的能力,要求教师一定要持续创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它是培养和保护学生自信心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实施 鼓励性评价 的有效渠道。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课堂竞赛,让学生演示练习并说明思路,让学生动手操作等等,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有更大兴趣去探求新知的奥秘。 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宽松愉悦环境的前提。教师要全面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从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出发,满足其自尊的需要。教师和同学都要尊重他人,满足其自尊的需要。学生不是孤立的,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与周围的同学打交道,互相来往,尤其是特别要好的两三个人的非正式团体更是如此。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他个人独处时的表现,还要观察他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被集体接纳的程度,这可能会影响他将来走上社会后,社会对他的接纳程度。当学生之间发生误解时,我会理解学生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丢面子的心理,分开对立的双方,让他们自我反省,找出自己的不足,向对方道歉,与对方沟通,除非必要,否则班主任不出面,锻炼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善于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对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教师应把师生关系定位在平等的、民主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四自主”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我认为教师首先学会接受学生,接受比称赞更重要。

学会接受学生,就预示着相互尊重;

学会接受学生,就预示着懂得责任;

学会接受学生,就预示着心怀宽容;

学会接受学生,就预示着关注学生;

学会接受学生,就预示着品味成长。

良好的班级环境是创建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的保障。我的做法是想尽一切方法去创建两种理想的环境

人际环境:民主,平等,和睦,欢快,恬静。

智慧环境:爱阅读,爱提问,爱操作,爱合作。

(1)打造一个理想的教室:撒满温馨,充满书香,放飞个性,充满活力。

(2)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正确的集体舆论,学生竞争与合作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

----班级格言:如果你能想到,你就能做到。 ——沃尔特 迪斯尼

---班级精神:团结、竞争、合作。

----奋斗目标: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管理,自主修养。

----行动口号: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和班级环境,都是为保障“四自主”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6、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使学生成功的航船。

习惯是一种力,一种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使事情变得容易,给你带来成绩。抓好学生行为习惯习惯的培养与巩固,才是教师职责实实在在的践行和育人的真谛。

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1)生活习惯: 乐观的生活习惯, 勤快的生活习惯,助人的生活习惯, 向上的生活习惯。

(2)学习习惯: 量化的学习习惯, 定时的学习习惯,专心的学习习惯, 自觉的学习习惯。

评价鼓励行为,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些习惯的培养与保持,都将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四自主”能力,而成为一个终身幸福的人。

三、培养学生“四自主”能力,班主任应具有的修养

1、目标、策略和行动

目标: 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满意。

策略:包装靠自己,宣传靠学生。

行动: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个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目光去等待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每一个亮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每个学生的每一次成功。

2、班主任的学生观:教育工作就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尊重与宽容。学生都会犯错误,学生总是发展变化的。

3、要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教育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智慧

“听”出来的智慧:善于听科任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善于听家长的建议。善于听学生的谎言,满足其虚荣心,让学生释放其内心的东西,不要对学生造成伤害。班主任应该认真分析谎言背后的动机。从其动机入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疏导与教育。

“读”出来的智慧:用眼睛去“读”学生,更要用心去“读”学生。

“做”出来的智慧: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班主任要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学生服务。

4、学会接受学生 接受比称赞更重要

学会接受学生,就预示着相互尊重;

学会接受学生,就预示着懂得责任;

学会接受学生,就预示着心怀宽容;

学会接受学生,就预示着关注学生;

学会接受学生,就预示着品味成长。

5、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

每一位学生成长都是一生的事,所谓“恍然大悟” 是不符合成长规律的。班 主任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潜移默化。

每天进步一点点。----超越自我。

水滴石穿, 积少成多。

(来源:中国校长网 阅读原文)

答案有错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下一篇:培养兴趣 勤学多练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