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唐山的小山能够闻名遐迩、名噪关内外以及京、津,好像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劝业场一样,如同磁石般地吸引八方来客,驻足光顾,且经久而不衰,原因是多方面的。固然与其汇集了丰富多彩的“吃、喝、玩、乐”的场所和商业集中而诱人;而且也是唐山医药行业较集中的地方,其中,独具特色的店铺不少。使人们乐意向往。一个地方的经济繁荣,必然能促进医药事业的发展,而医药事业的兴旺也能为经济的繁荣提供良好的环境,二者互为影响,自古而然。难怪在这方圆不足一里许的小山,竟有十多家中、西药店,还有众多的私人诊所和江湖行医及专科门诊,就诊极为方便。当然,小山医药行业的繁荣对京东医药的发展也产生过相当影响,至今痕迹不消。
我出生在丰润北腰带山附近还乡河之滨的一个小山村,虽非风景胜地却也山清水秀,野花与草药遍地皆生,相当秀美。因为这一带是革命根据地,所以日军常来骚扰,日子不得安宁,于66年前,不得已迁来唐山。彼时,我父亲在京东最大的中药店聚兴药店干事,他是上世纪30年代来唐学徒的。我伯父却在丰润左家坞镇行医并与人合伙开药铺,据说他当时颇负盛名,因为他对当代著名医家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潜心研究过,临床经验丰富。可能是由于这种家传的缘故吧,平时我父亲与我闲聊时,常常提到的,有关唐山中药行的一些轶闻,至今在脑海中留有模糊印象,个别的还较清晰。但总括说,究属一鳞半爪,没有多大的史料价值,借此若能窥见到66年以前小山地带有关医药行业的概貌,我之心愿足矣。兹分叙如次:
“明仁堂”,是小山最大的药店,以经营中药为主。据我所知,该店属多人集资合股经营,从业人员多有股份,据说共70多股,可谓股份制。入股的多为滦县、丰南接壤地区,所以有人称之为滦南帮,其中,我记得有岳美中、戈瑞岐、王宏志、李春久等等。我父亲说,“明仁堂”开市之初未在小山西首,而在东新街中段(今和平路)“大仁堂”旁边。这个地方不怎么繁华,离热闹的小山尚有一定距离,营业不算景气。后来,把位居胜商大楼对过的永顺当铺的旧址租过来,改成三间门市脸,重新装修一番,有点气派了,橱窗里摆上能吸引人的中草药标本,门脸又对着街口,过往行人一见便知。由于地势的变化,热情的服务态度,又有名医岳美中与戈瑞岐二位先生的坐堂,生意便好转起来。由此可见,经商的成败在某种意义上说,“地利”关系极大。庙好,神仙灵,相得益彰。名医坐堂,犹如锦上添花,所以,“明仁堂”自迁移后,日益兴旺。说到岳、戈二位,我想多费几笔。岳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老中医之一,已蜚声海内外,自不必详说。对于戈先生,恐怕一般人知之不多。其实戈先生与岳先生是挚友又是儿女亲家,同是名医。戈的临床经验并不比岳老差,乃是各有千秋。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刘屯中医学校听课时,戈正任教于此。戈老善治妇科
疾病,治崩漏病有绝招、疗效极高,我记得,方中除补气养血疏滞诸味外,好用白马毛炒成炭,可惜我当时未留心,问其究竟,抑或宗古,还是独创。
“明仁堂”在小山一带算较大的药店,但在唐山还排不上头号,比起位于新立街(今解放路)的聚兴药店与“同德堂”来,差距较大,那两家在京东各县的客户覆盖面较广,根基较深。据行家评论,“明仁堂”的规模一直未能与“聚兴”、“同德”匹敌,其原因是不搞批发业务,仅零售而已。
离“明仁堂”不远,坐南朝北有一家叫“益寿堂”的,也是三间门脸但其声望远不如“明仁堂”。据我父亲回忆,东家姓李,外号叫李大肚子,业务虽不兴旺,但店规极严,伙计要关门声大使东家受惊便有被解雇之虞。大概不懂经营的窍门,连年亏损,不久便由丰润县白各庄的翟二先生兑了过去,由其侄翟希贺、翟希轩辅佐经营,至1956年公私合营。这个药店说不上有什么特色,然而设备精良,药匣子上药名,刻得精细,书法亦精,堪称艺术之佳作也。
与“益寿堂”仅邻的一个小药铺叫“正心堂”,好像是一间门脸,退身还算宽敞。我小的时候,常从此过,看见临街的橱窗里陈列着一个野猪头的标本,其用意我说不清楚。该店主要经营眼药,名曰鸡屎眼药。我父亲说,“正心堂”的鸡屎眼药即是贡连膏,专治暴发火眼,疗效不错。东家姓刘,可能也是丰润人。是合股,还是独家经营,如今也难以讲准。
小山一带从事医药另一个特点就是家眷铺多,经营一种特殊成药者多。如陆子君先生,他在小山开个小药店叫“半积堂”,专门制售白鸡膏,专治妇科诸疾,有一定的声誉。在当时的小剧场后身有座叫“度云堂”的,专卖大力丸。“度云堂”门前辟有空场,四周摆上座位,常见有人借用此地,边练功夫,边卖一种成药,但这类药的疗效如何难以评估。在小山大世界以及新世界,专门制售成药的还不少,如有制售专治疥疮的等等。
小山这个地方,解放前可谓杂八地,花天酒地,五花八门的行业,当然少不了娼妓一门,因此,得性病的人不少,花花公子们在小山的烟花柳巷里寻欢作乐,染上如瘟疫般的花柳病也相当苦恼。因此,有好多医生便专门从事治性病,唐山从事这项营生的也多集于此地。比较有影响而且正规的,我看属张璧臣开的诊所。大概张氏的诊所在小山的西箭道,他的夫人姓陆,与其同操一业。他的儿子名海涛,于我同在菜市小学读书,后来,他考上了医科大学,毕业后在原卫协医院内科工作,而未承袭父业。还有个别如原人民医院内科医生苑学仁,他在大世界住,原先他也在小山从事个体开业。他的老伴开茶馆。我是在1959年与苑相识的。此人平易近人,因为他的居处与大世界的原天娥大戏院很近,他也爱看戏,若来了名角,戏票不好买时,我有托他代买,且座位适中。苑的医技不错。苑是西医,长于肺科。
在“新世界”附近,不久有相当不少制售成药或特殊丸、散、膏、丹的也还有中医自己开业的。我记得在新成街东头,有家叫惠中诊所的,此人叫张惠中,是北京华北国医学院毕业的,又属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门下,学识渊博,经验甚丰。唐山解放后,被启新医院聘去任职。我与张先生曾一起参加了首届唐山中医年会,与其交谈,口音也存有滦南腔。上世界50年代,我在《中医杂志》上,读过张氏一篇颇有份量的文章,至今还有些印象。
小山附近,不仅开了不少中药店,经营西药的也不少,如仁义药房,中法大药房,还有不少已忆不起来了。
世上以养生、济人者,惟医药耳,小山一带之为医者多宗此旨。我记得在新立街稍南有座叫“寿春堂”的,丰润城关人,是孙寿三老先生父子及侄共经营,孙家在唐较有影响的医家,不光代表一种学派,而且用药考究,宁可价昂,也不以次充好,非常严肃认真,从不马虎,医技亦高。曾有“三世良医学自深,方传思邈重千斤”之誉。但是,昔日的小山,乌七八糟的东西不少,必然会招来一些吃江湖饭的医生,鱼目混珠,采用欺骗的手法,坑害百姓,损人利己,见不得阳光的招术。其中,有的人专从各大药店买四平味,配上点马钱子与麻芡,做成丸子,也当好药兜售,真是缺德之举。那时旧政府腐败,无暇顾及平民百姓的死活,况且配成丸、散、膏、丹,神仙难辨,有些骗子,便趁机作伤天害理、丧尽天良的勾当。何谓四平味呢?大概为一般人所鲜知。四平味,即是药店加工丸、散时,余下的药渣,再也难以碾成粉末了。药店多将其收集一起,原本卖给兽医,给牲畜治病,求其便宜。其实四平味中,各类中药全有,成份复杂,治牲畜之疾尚不完全妥当,何况人乎!但这种现象,自解放后劳动人民当家做主,政府有关部门、关心人民的疾苦,取缔了此类骗子,以四平味充好药的劣迹也早就于上世纪50年代初绝迹了,这已成为历史上的一页翻了过去。
按说,小山一带关于医药方面的轶闻旧事,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这非上面所谈,然而,因于年代较久,又乏翔实的资料可考,仅凭回忆,遗漏、说错了的地方在所难免。所以企望小山医药事业的全貌能展现于今人面前,实非易事,只能略见一斑吧。
上一篇:论风景之死
下一篇: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