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既是一种声音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学习的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过程。因此,“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使师生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活动,从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新的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的教育。“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体现了人文主义这一理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是课改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现代教育的归宿,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下面将自己对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作用向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音乐活动设计力求多样化,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过去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化,或是教师教,学生模仿唱;或者先学读谱再依谱唱歌等,使得学生感到音乐学习比较沉重,单调乏味。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转向多样,让学生在读中、唱中、做中、听中、在思考中、在创造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一节音乐课是活动下来的而不是学下来的。
在低年级的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内容比以前的教材要丰富,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上课好动,有些孩子胆怯,利用歌曲教学作为切入点,走进学生中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是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乐学、想学、自主学习的境地。
其次,创设自由的探索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潜力
创造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创展的价值”,鼓励音乐创造,并拓展了“创造”这一新的教学领域。
在歌曲表演上,新课改打破以往老套沉闷的教学方法,改变“老师怎样做,我就怎样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造,随着音乐和节奏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孩子的表现欲和创造力是十分棒的,你会发现每位孩子简直是很棒的表演家!在教授《大鹿》时,我让学生随音乐创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并模仿它们的动作,于是,你看,教室里老虎、小鸡、鸭子、青蛙、小鸟等等,活灵活现、形态各异,教室里简直成了森林中的“动物王国“!
在教授《我和星星打电话》时,鼓励学生创编歌词,于是宇宙中所有能叫出名字的星体一涌而出,全部出来了。当时,我真的很感动,想象创造是孩子的天性啊。
这样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欲,培养学生情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再次,教学活动抓住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培养兴趣是各学段的共同目标。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好动是天性,模仿是本能。利用他们的年龄和生理特征,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动作,模唱旋律,让他们在听一听,想一想,动一动,唱一唱的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比如在聆听音乐时,引导学生学会耳听、脑想、口说三者的结合,设计问题,让学生安静的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巧妙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音乐习惯,接着让学生选择动作参与音乐作品,根据音乐说自己的感受。这样无意中感受音乐,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一个课堂都应该是有好的氛围、浓厚的兴趣和教学的时效性相统一的,没有了教学实效、氛围是氛围,兴趣是兴趣,不能转化为技能!在研讨会上听的这几节音乐课有一个质疑的地方令我深思:音乐教学课这几位老师能将教学内容与活动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活动课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体验、探究与合作,孩子们也有兴趣。但在但在音乐课中只有滦县四小张玉华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范唱和教唱,而其他三位教师有的只是对难点句子进行了范唱,有的根本没有范唱,致使最后让学生在歌曲基础上进行创编表演唱时,大都唱不出来。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缺少教唱这一环节。我认为教唱在音乐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生的音乐水平太有限,或许有个别的音乐智能特好的孩子可以接受,但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通过听唱歌曲确实难度太大,所以我认为教唱在音乐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教唱学生对歌曲的音准节奏掌握会很精确。不会产生模糊的概念。
总之,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为了整体国民素质的发展而努力!
上一篇:初冬钓小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