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2.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必定落在( ) A. 预算线右侧区域 B. 预算线左侧区域 C. 预算线上 D. 预算线上和左侧区域 3. 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 A. 停止生产且亏损 B. 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 继续生产但亏损 D. 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4. 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 ) A. 排他性 B. 非排他性 C. 竞争性 D. 非竞争性 5. 下列行业中哪一个行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 ) A. 飞机 B. 卷烟 C. 种植业 D. 汽车 6. 实现了消费者均衡的是( ) A. MUA/PA < MUB/PB B. MUA/PA > MUB/PB C. MUA/PA = MUB/PB D. 以上三个公式都不对 7. 某人的吸烟行为属( )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 消费的外部经济 C.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8. 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 ) A. 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以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 B. 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加总 C.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D.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一定量的某物的总效用可以由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加总得出 9. 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 ) A. 需求曲线 B. 价格——消费曲线 C. 恩格尔曲线 D. 收入——消费曲线 10.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 A. AVC >S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 AC > S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 SMC≥AVC那部分SMC曲线 D. SMC≥AC那部分SMC曲线 11. 完全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是( ) A. 利润最大化 B. 社会福利最大化 C. 消费者均衡 D. 随心所欲 12. 下列产品中,哪种产品的交叉弹性为负值() A. 汽车和轮胎 B. 花生油和豆油 C. 棉布和化纤布 D. 大米和面粉 13. 固定成本是指( ) A.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 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 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D.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14.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没有关系 15. 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D. 难以确定 16.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数量是( ) A. 一家 B. 二家 C. 三家 D. 无数家 17.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 A. 边际收益 B. 边际成本 C. 市场价格 D. 平均成本 18. 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预算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 )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D. 不变动 19. 所有产品的收入弹性() A. 都是负值 B. 都是正值 C. 绝对值总大于1 D. 不一定 20. 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 A. 向右下方倾斜的 B. 向右上方倾斜的 C. 垂直的 D. 水平的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 A. 生产的难易程度 B. 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C. 生产技术 D. 商品的价格 E. 难易保管 2. 消费者剩余是指( ) A. 需求曲线之上,价格线以下部分 B. 供给曲线之上,均衡价格以下部分 C. 需求曲线之下,价格线以上部分 D. 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程度 E. 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3. 在寡头垄断市场,突点的需求曲线表明( ) A. 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 B. 寡头垄断企业之间竞争的重点是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C. 寡头垄断企业之间不会发生价格冲突 D. 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保持不变,利润增加 E. 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也下降,利润不变 4. 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 ) A. 边际效用递减 B. 边际效用总大于零 C. 边际效用会小于零 D. 每单位商品增加的总效用减少 E. 总效用不断减少 5. 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需求弹性越大,销售收入越大 B. 如果商品富有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 C. 如果商品缺乏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 D. 如果商品富有弹性,则降价可以提高利润 E. 如果商品为单位弹性,则价格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A. 错误 B. 正确 2. 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 A. 错误 B. 正确 3. 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 A. 错误 B. 正确 4. 均衡价格一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A. 错误 B. 正确 5. 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相同的。 A. 错误 B. 正确 6. 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A. 错误 B. 正确 7. 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就会减少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A. 错误 B. 正确 8. 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9. 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A. 错误 B. 正确 10. 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等成本线:( )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2. 逆向选择:( )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3. 科斯定理:( ) A.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C.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D.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4. 利润:( )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 外部性:( )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6. 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 )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7. 机会成本:( )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8. 收入效应:( )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9. 限制价格:( )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0. 蛛网理论:( )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