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学习强国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大麻 潜在风险 马克思 主编 湖南 列宁主义 二十世 五四运动 | 时间:2024-10-02 20:00 | 人浏览

【答案】1807《西方经济学(本)》_02任务_0099【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
A. 人们的偏好和爱好
B. 产品的价格
C. 消费者的收入
D. 相关产品的价格
2.
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A. 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负
3.
与突点的需求曲线相对应,它的边际收益曲线是(
A. 垂直的
B. 水平的
C. 连续的
D. 在弯折点一分为二
4.
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A. 等于零
B. 等于一
C. 大于零小于一
D. 小于一
5.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D. 难以确定
6.
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
A. 公共产品
B. 外部不经济效果
C. 交易成本
D. 外部经济
7.
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也增加,则商品是(
A. 正常商品
B. 低档商品
C. 吉芬商品
D. 独立商品
8.
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A. 消费X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总效用
B. 消费X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边际效用
C.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D.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
9. 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A. 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需求量增加
D. 需求量减少
10.
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C. 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 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11.
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
A. 不变
B. 下降
C. 增加
D. ∝
12.
在长期平均成本线的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A. 右端
B. 左端
C. 最低点
D. 无法确定
13.
正常利润(
A. 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B. 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C. 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D. 与企业决策不相关
14.
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C. 可否调整产量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15.
预算线上的表明(
A. 没有用完预算支出
B. 处于均衡状态
C. 预算支出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数量组合
D. 状态不可能确定
16.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A. 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
B. 一直趋于减少
C. 一直趋于增加
D. 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
17. 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
A. 黑市交易
B. 大量积压
C. 买者按低价买到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D. A和C
18.
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
A.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 生产的外部经济
D. 消费的外部经济
19.
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A.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小于平均成本
B.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大于平均成本
C.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小于平均成本
D.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20.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 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 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 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 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是(
A. 工资
B. 利润
C. 利息
D. 税率
E. 地租
2.
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与商品的价格形成不同点表现在(
A. 供求主体不同
B. 需求性质不同
C. 政府关注点不同
D. 企业投入不同
E. 需求特点不同
3.
边际技术替代率(
A. 是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B. 是在产出量变动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C. 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D. 是正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E. 是负的,并且呈递增趋势
4.
总成本分为(
A. 平均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固定成本
D. 变动成本
E. 平均变动成本
5.
关于消费者均衡点的下列看法正确的有
A. 均衡点位于预算线上
B. 消费者均衡点在理论上可以脱离预算线而存在
C. 均衡点由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
D. 在消费者均衡点上,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斜率相等但符号相反
E. 均衡点可以是无差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2.
在垄断存在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进行控制,其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
A. 错误
B. 正确
3. 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
A. 错误
B. 正确
4. 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5.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 错误
B. 正确
6.
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
A. 错误
B. 正确
7.
AP曲线的最高点和AC曲线的最低点相对应。
A. 错误
B. 正确
8.
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
A. 错误
B. 正确
9.
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变动成本就是平均成本。
A. 错误
B. 正确
10.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线形成生产扩展路线。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生产扩展线:( )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2.

需求:( )

A. 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B. 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C. 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D. 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E.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F. 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3.

外部性:( )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

收入效应:( )

A. 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B. 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C. 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D. 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5.

蛛网理论:( )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6.

公共物品:( )

A.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C.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D.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7.

需求的交叉弹性:( )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8.

效用:( )

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9.

外部不经济:( )

A.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C.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D.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10.

边际生产力:( )

A. 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B. 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C. 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D. 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答案有错

上一篇:1807《西方经济学(本)》_02任务_0098【参考答案】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