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企业劳动力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工人的管理。 |
|
|
2.本国中心型组织控制体制是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采用“集权式的计划与控制”。 |
|
|
3.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本投入越高,公司决策的分权程度越高,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就会相应扩大。 |
|
|
4.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适应了多角化经营。 |
|
|
5.从公司总部派驻外经理,其优点是对东道国的情况比较了解。 |
|
|
6.全球性职能性组织结构便于各个产品部根据东道国需要制造出最适宜的产品。 |
|
|
7.对国际企业选拔合格的经理人员一定是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质。 |
|
|
8.对国际经营人员进行考评时,常见的考评误差主要有以偏概全、宽大倾向、中间化倾向、评标准误差。 |
|
|
9.多元中心型组织控制体制是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采用“分权式的计划与控制”。 |
|
|
10.对国际经营人员考评时,考评者对经营人员所做的评定有高于其实际情况的倾向,这种误差称为宽大倾向。 |
|
|
11.层级结构中,国际企业组织核心的科学研究总是从东道国开始。 |
|
|
12.国际事业部是与产品/地区部门并行的机构,通常由一名副总裁兼任主管,代表总部管理、协调国外业务。 |
|
|
13.对国际经营人员考评的中心内容是业绩考评。 |
|
|
14.工人参与管理的主要做法有工人管理、共同决策、少数参与权、工作审议会、工作丰富化。 |
|
|
15.全球性区域型组织结构适合那些经营规模庞大、产品种类与产品线众多且制造技术较为复杂的企业。 |
|
|
16.工作丰富化指给工人以更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感。 |
|
|
17.舒尔茨认为在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本的作用大于人力资本。 |
|
|
18.对到海外跨国公司工作的人员的岗前培训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预备教育、启程前教育、抵达后教育。 |
|
|
19.国际企业对研究开发活动的管理分为层级结构和平行结构两种结构类型。属于核心部分的科研是高度集中的,而从设计思想到销售周期以后各阶段的职责则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分配给附属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单位,这种结构称为平行结构。 |
|
|
20.对国际经营人员的考评主要从态度考评、能力考评、成绩考评几个方面进行。 |
|
|
21.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的演进模式是:出口部→所设海外自主子公司→设立国际事业部。 |
|
|
22.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这就是全球中心型组织控制体制。 |
|
|
23.全球性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从事多国性生产经营不久、产品标准化、技术稳定、地区分布不广的中、小型国际企业。 |
|
|
24.对驻外人员的培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预备教育、启程前教育、抵达后教育。 |
|
|
25.一般来说,国际企业的上层主管是由母公司派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