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人类社会 进化过程 | 时间:2024-09-11 21:56

发布时间:2024-09-11 21:56

| 人浏览

【答案】广东电大《人口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辅导四

 1.人口统计与人口预测都是从“量”的方面研究人口现象的方法或学问,是人口统计学的内容之一。人口统计能揭示人口过程的规律性和人口现象的本质;人口预测可以掌握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人口规划是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

  2.普查的实施步骤

  人口普查就是收集、编纂、评价、分析、发布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所有人员的人口经济和社会数据的全过程。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大致可分为普查准备、登记和复查、数据处理和公布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口普查的准备阶段:在人口普查的全过程中,准备阶段的工作最多,时间也最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口普查工作都用4-6年来完成,中国近几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用时都在2-3年左右。中国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人口普查的立法,建立普查机构,制定《人口普查办法》、普查表和工作细则,制定工作计划,试点,普查区域的划分,户口整顿,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宣传工作,物资准备等。

  第二阶段是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在一定日期内对每一户、每一人进行登记,然后对登记的资料进行全面复查。与其他两个阶段相比,这个阶段工作时间最短,一般不超过15天,参加人员最多,是人口普查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是取得准确资料的基础。这个阶段的任何失误在以后各工作环节中都无法补救。

  第三阶段是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和公布阶段: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阶段是人口普查的收获阶段。通过登记复查,广大普查员已经把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各种状况登记到了普查表上,或者说我们已经获得了全国人口的微观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加工成能够反映全国乃至各地区人口各种状况的宏观资料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这一阶段的工作不需要每一名普查员参加,主要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承担。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有编码,汇总,资料评价,资料发表和印刷,分析研究,总结等。

  3.人口预测就是根据现有的人口状况并考虑影响人口发展的各种因素,按照科学的方法,测算在未来某个时间的人口规模、水平和趋势。

  4.人口规划是指依据人口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制定的人口发展具体要求。要做到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就必须为人口增长设定一个控制指标,作为一定时期内人口有计划增长的目标和要求,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依据和方向。

  人口规划的基本内容是由人口再生产过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是由一系列指标组成的。其中,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基本指标,构成人口规划的基本内容。现在我们就简要说明这三大基本指标。

  第一是人口总数。人口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它项目的联系,集中反映在人口总数这个指标上。人口总数表明计划期的人口规模,是考虑和安排一系列重要计划指标的出发点和基础。不论确定工农业生产水平,还是确定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或者确定住宅建设计划、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等,都离不开人口总数这个基本指标,

  第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个动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我们常讲中国人口增长较快,指的就是自然增长率较高。中国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就是控制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构成人口规划的基本指标之一

  第三是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我们的人口政策要求在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普及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上,不断努力降低人口死亡率。所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键,就是实行计划生育,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出生率。因此,人口出生率是人口规划的基本指标之一。

  上述三个基本指标,有着内在的数量联系。在现有人口总数基础上,未来人口总数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死亡率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主要是由出生率决定的。因此,控制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出生率。所以,出生人数与出生率在人口规划中占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5.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

  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以有效控制。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万人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随着低生育率的到来,中国人口发展开始面临一个全新的人口形势,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生育率将继续走低,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在经历了自20世纪90年代之初以来近二十年的低于更替水平的低生育率以后,低生育率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显现。大量农村小学的合并,其主要原因就是生源减少;近几年越来越严重的高考人数锐减将导致一些大学招生困难;而“民工荒”的出现将使一些企业因招不到工人而被迫减产或关闭。这些现象的到来是不难预见的,只是人们长期以来被人口增长的表象所主宰而不愿意承认而已。

  欧洲和亚洲许多为低生育率而困扰的国家的经验教训提示我们,生育率一旦跌入低于更替水平的“陷阱”就难以回升。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生育率在今后将不继续走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低人口增长率的时期,但没有经历过低生育率的时期。一个生育率低下的中国社会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对它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中国人口发展长期处于低生育率,加上中国死亡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必然导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人们健康水平提高、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是一切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但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别于其他国家:

  第一是老龄化速度快,以致从社会到家庭都难以如发达国家那样在漫长的过渡中逐渐适应而感到措手不及。

  第二是老龄人口数量大,老年人口的猛增必然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三是所谓的“未富先老”,即其他发达国家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实现而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而中国是在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就面临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是超前于国家的现代化而到来的”。

  因此,中国必须在经济还不发达、时间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对急剧的人口老龄化作出应对,无论对经济、对社会、对政府、对家庭来说都不能不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特别是中国的广大农村还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世世代代依靠的是“养儿防老”,但随着生育率下降,家庭子女不仅变少了,而且随着人口流动,纷纷离开农村流向城市,因而农村面临比城市更严峻的老龄化挑战。

  城市化不断加速,将引发社会的深层次变革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一个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不是高度城市化的,也没有一个国家在没有高度城市化的情况下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化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几乎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向上提升,2010年达到49.68%。也就是说,现在中国已经有接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了。

  由于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口的主体是农民,从这样一个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一下子要变成一个以城市为主导的社会,不能不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革命性的转折。在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必然引起中国社会结构、区域结构、文化结构的深刻变化,而这种变化必将是史无前例的。尽管我们的认识还刚刚开始,但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人口城乡分布的转折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可能也将是革命性的。为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提早做好各种应对的准备。

  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从过去内地向沿海的流动,到现在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城市到城市的流动、农村到农村的流动,人口流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全面开花”的态势。中国的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活动,正在超越生育和死亡成为主导中国人口态势的最主要的人口因素。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中国数以亿计的广大农民与千百年来的“小农社会”彻底告别的根本之举。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必然,而且也必将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之强烈,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之深远,可能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总的来说,我们将迎来一个生育率继续走低、人口严重老化、城市化加速和人群广泛流动的社会。这些将不仅是中国人口未来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基本特征,这些特点将必然成为中国国情的基本要素。

答案有错

上一篇:湖南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作业3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