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人类社会 进化过程 | 时间:2024-09-13 07:33

发布时间:2024-09-13 07:33

| 人浏览

【答案】电大《社会学概论》第三次平时作业及(第9-11章)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本原的社会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形成初期就存在的、人类生存所依赖的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

2、制度化优先——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

3、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4、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社会规范体系中,____ 处于最高层次。( A )

A、法律制度 B、风俗、习惯 C、道德规范 D、宗教

2、以下关于社会制度的起源的观点最为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是:( C )

A、社会制度起源于风俗习惯。

B、社会制度起源于人的共同意志。

C、社会社会制度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

D、社会制度最初起源于人们的生理心理需要。

3、下面各种制度中,属于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制度的是( B )

A、社会主义制度 B、宗教制度 C、作息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4、从社会制度的功能层次分析社会制度的功能可划分为:( C )

A、正功能和负功能 B、教育功能和宗教功能

C、显功能和潜功能 D、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5、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C )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6、下列控制形式中, __ 的作用在非制度化控制形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C )

A、习俗控制 B、宗教控制 C、社会舆论控制 D、道德控制

7、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C )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8、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 )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9、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C )

A、人口问题 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 D、贫穷问题

10、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 D )

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就业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制度化的含义是什么?其基本作用和副作用是什么?

答:制度化指人类的社会行为普遍被制度制约并逐渐模式化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它是指人类社会行为的定型化与模式化。第二,它是指人类的社会行为普遍被制度所制约。

制度化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基本作用:

第一、制度化促使人们认定某种行为的合理性;

第二、制度化使人们的社会行动具有可期望性,即人们必须依据一定的规范来行事。

制度化也有一些负面作用。制度化往往意味着某种行为方式的固定化,惰性也就开始产生。一项制度常常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已失去了合理性,但它仍然会以强大的惯性运行,从而成为社会发展阻力。

2、简述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答:一般来说,社会问题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普遍性与变异性、复合性与周期性、破坏性与集群性、客观性与主观性。

(1)普遍性与变异性。一般而言,社会问题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这就是其普遍性。同时,社会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以及不同的时代里,又具有一定的不同,这就是其变异性。

(2)复合性与周期性。所谓复合性是指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后果等方面通常具有复杂性;所谓周期性是指社会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反复出现的特性。

(3)破坏性与集群性。所谓破坏性是指社会问题对于社会运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威胁、损害的破坏性作用;所谓集群性是指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呈现出相互联系在一起,并集中爆发的性质,从而使得社会问题的破坏性更强。

(4)客观性与主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社会问题总是以特定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妨碍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社会现象为依据的,没有客观现象的存在,社会问题也就无从确认;所谓主观性是指对社会问题的发现、认识、评估和解释,总是带有相当浓厚的主观成分,不同的人们对于同一现象所作出的判断往往有所不同。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什么是越轨行为?越轨行为有什么功能?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控制越轨行为。

答:

(1)越轨行为是一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3分)

(2)越轨行为的反功能表现在:

①扰乱社会秩序。

②造成越轨者和受害者的紧张冲突,造成社会资源的消耗。

③越轨行为如能逃脱惩罚,将具有“扩散效应”,将破坏其他人遵纪守法的意愿。

(3)越执行为的正功能表现在:

①强化社会规范

②增强社会整合

③缓解不满情绪

④社会制度或社会组织的预警器

 ⑤引发必要的社会变迁

(3)越轨行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

①改变社会规范

  ②消除越轨行为的原因和社会条件

  ③增加越轨行为的成本

2、试述人口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口结构等要素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及发展不和谐、不相称的现象。

(1)人口问题的成因:

第一,政治原因。人口在我国的迅速增长与我国的政治和政策有直接关系。片面宣传人多力量大,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的正确主张进行不公正的批判,使我国人口严重失控。

第二,人口惯性:我国有两次生育高峰,为人口周期性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第三,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中国是农业社会,崇尚大家庭制度和多子多福。而医疗卫生的改善,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我国人口仍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阶段。

(2)人口问题的危害:

第一,大量新增人口消耗了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第二,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

第三,我国人口文化程度低,必然会带来对现代化建设的不利影响。

第四,我国老龄人口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对经济的发展以及老年人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影响。

(3)解决的具体办法:

一是控制人口数量,严格实行计划生育。

二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加强管理;

三是大力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

四是大力发展经济,缓解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矛盾。


答案有错

上一篇:电大《社会学概论》第二次平时作业(第5-8章)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