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人类社会 进化过程 | 时间:2024-09-13 08:31

发布时间:2024-09-13 08:31

| 人浏览

【答案】心理学网上形考题集3

101、性格差异是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T正确

F错误

102、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T正确

F错误

103、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T正确

F错误

104、模仿能力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比如,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行,学生模仿老师的举止,青少年模仿影视明星的装扮等。

T正确

F错误

105、操作能力是指个体指挥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生产劳动能力、艺术表演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都被认为是操作能力。

T正确

F错误

106、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适应能力、洞察能力、应变能力等都被认为是社交能力。在社交能力中包含有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T正确

F错误

107、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

T正确

F错误

108、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能力会影响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

T正确

F错误

109、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T正确

F错误

110、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把智力看成是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T正确

F错误

11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T正确

F错误

112、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T正确

F错误

113、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三个方面。

T正确

F错误

114、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既包括先天的遗传素质,又包括后天的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和人格特征等。

T正确

F错误

115、情绪对其它心理活动的影响,就是它的组织功能。这种组织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T正确

F错误

116、情绪越高昂,越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F正确

T错误

117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T正确

F错误

118、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两个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

T正确

F错误

119、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T正确

F错误

120、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如快乐、兴趣、满足和爱等。

T正确

F错误

121、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T正确

F错误

122、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T正确

F错误

123、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T正确

F错误

124、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T正确

F错误

125、情绪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言语形式和非言语形式两种,非言语形式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几种途经传递信息。

T正确

F错误

126、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T正确

F错误

127、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和巴德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T正确

F错误

128、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T正确

F错误

129、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的主要观点是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T正确

F错误

130、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T正确

F错误

131、情绪调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般从来源、情绪特点、引起情绪的原因和调节的结果等加以区分。分为内部调节与外部调节,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良好调节与不良调节等。

T正确

F错误

132、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T正确

F错误

133、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它是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的。这是情绪调节的一种常用策略,在面临冲突、愤怒、恐惧、尴尬、窘迫等情绪时,运用这种策略非常有效。

T正确

F错误

134、控制和修正情绪事件是一种更为积极的策略,它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情绪调节者试图通过控制情境来控制情绪的过程或结果。

T正确

F错误

1352岁左右的孩子给哭叫的小弟弟、小妹妹玩具等,属于出用控制和修正情绪事件的方法来调节情绪。

T正确

F错误

1366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开始通过用转移对陌生人的注意,注视母亲等方式来降低对陌生人的焦虑,属于注意转换策略运用。

T正确

F错误

137、在实际生活中,一个成熟的个体还会选择更多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改变生活方式、活动方式、体育锻炼方式、倾诉方式等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情绪调节的方法与策略是非常有效的,不仅有益于增进个体的情绪健康,也有益于增进团体的幸福。

T正确

F错误

138、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依赖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

T正确

F错误

139、虽然鹦鹉能够逼真的模仿人类的语言,但由于它不懂其中的意义,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并不是真正的语言。说明语言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

T正确

F错误

140、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T正确

F错误

141、一岁以内的婴儿还没有掌握语言,他们的咿呀发声也不是在模仿成人说话。因此该阶段被称为前语言阶段。

T正确

F错误

142、一般认为,3岁半至6岁之间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期,处于该阶段的儿童的大脑结构更易于接受和获得语言。

F正确

T错误

143、后天学习论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是后天模仿、学习强化和纠正的结果。

T正确

F错误

144、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个体语言的获得,主要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

T正确

F错误

145、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T正确

F错误

146、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具有隐蔽性,人们不能直接地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的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间接地进行推断,推断出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动机强度的大小。

T正确

F错误

147、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T正确

F错误

148、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T正确

F错误

149、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

T正确

F错误

150、一般来说,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这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T正确

F错误

15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T正确

F错误

15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T正确

F错误

153、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是由动机过强造成的。

T正确

F错误

154、生理性动机也可称为基本动机,它是为了维持生命的需要所必需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例如,饥、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欲、睡眠、排泄等动机,都是生理性动机。

T正确

F错误

155、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

T正确

F错误

156、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T正确

F错误

15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表现为对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T正确

F错误

158、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T正确

F错误

159、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T正确

F错误

160、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T正确

F错误

16120世纪20年代武德沃斯提出了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所谓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减少驱力,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T正确

F错误

162、诱因与驱力是分不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的,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具有持久的推动力。

T正确

F错误

163、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

T正确

F错误

164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

F正确

T错误

165、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T正确

F错误

166、韦纳也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而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根据这几个维度,韦纳提出了两维归因模式。

T正确

F错误

167、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提出的。这种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

T正确

F错误

168、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论是另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他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

T正确

F错误

169、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如相信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就会取得好的成绩。

T正确

F错误

170、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如相信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就会取得好的成绩。

T正确

F错误

171、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T正确

F错误

172、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是成功。另一种是成绩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

T正确

F错误

173、内在动机是指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个体的目的指向活动本身,可以激发行为,使人们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

T正确

F错误

174、内部动机包含着自我决定、胜任力和兴趣等成分。

T正确

F错误

175、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的动机,称为外在动机。

T正确

F错误

176、教师的批评、学校的处分、竞争的失败等等,这种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的动机,称为外在动机。

T正确

F错误

177、教师的批评、学校的处分、竞争的失败等等是内部外在动机。

F正确

T错误

178、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社交动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以满足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同伴之间的沟通。

T正确

F错误

179、良好的师生沟通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心理背景。可以使学生获得社交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T正确

F错误

180、在课堂背景中要实现良好的师生沟通,也有三个构成要素真诚接受理解

T正确

F错误

181、同伴沟通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它是儿童社交活动的又一重要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同伴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种影响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顶点,并可能取代父母和老师在儿童心目中的第一地位。

T正确

F错误

182、同伴沟通对儿童的社会化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T正确

F错误,

183、智力主要受到后天学习的影响,与先天因素无关。

F正确

T错误

184、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提出二因素学说。

T正确

F错误

185、多血质类型的人适合从事法官。

F正确

T错误

186强调早期教育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大脑在7岁前成熟程度已经基本接近成人水平。

T正确

F错误

187、唐氏综合症患者很难智力超群说明了先天禀赋对于智力发展的重要性。

T正确

F错误

188、同一姿势在不同文化中意义相同。

F正确

T错误

189、所谓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在行为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

T正确

F错误

190、最早真正把成就动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提出系统的成就动机理论的麦克里兰德(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Atkinson)1953年出版的,被公认为成就动机理论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成就动机》一书,就明确地提出了影响行为强度的条件和因素主要有成就动机、对成功的期望、成功的价值。

T正确

F错误

191、儿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情绪障碍。

T正确

F错误

192、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T正确

F错误

193、教师总是文质彬彬的,商人的本质就是唯利是 ,农民的特征是勤劳质朴,这些都是社会刻板印象。

T正确

F错误

194、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的认识,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从而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T正确

F错误

195、男人应该勇敢,女人应该温柔.这是性别刻板印象

T正确

F错误

196、社会偏见是指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所建立的对人、对事的态度。

T正确

F错误

197、人们对社会现象(社会事件、人物、社会规范等)所持有的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称为社会态度,它表现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有目的的行为中。

T正确

F错误

198、态度与行为联系密切,很多时候态度能够决定行为,但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时候态度与行为是相互分离的,我们平常所说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所反应的就是态度与行为的分离。

T正确

F错误

199、霍弗兰和韦斯曾提出一个影响态度转变的多因素模型,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T正确

F错误

200、宣传说服者的可信度和吸引力等是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变量。

T正确

F错误

答案有错

上一篇:心理学网上形考题集2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