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不良反应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1)副反应: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治疗皮肤过敏时可引起中枢抑制。
(2)毒性反应:如尼可刹米过量可引起惊厥,甲氨蝶呤可引起畸胎。
(3)后遗效应:如苯巴比妥治疗失眠,引起次日的中枢抑制。
(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抗癫痫药突然停药可使癫痫复发,甚至可导致癫痫持续状态。
(5)变态反应:如青霉素G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6)特异质反应:少数红细胞缺乏G-6-PD的特异体质病人使用伯氨喹后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答: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
其意义为: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3、简述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每类举一个代表药
答:根据传出神经药物作用的性质、作用部位和机制不同进行分类如下:
①拟胆碱药:M、N受体兴奋药(氨甲酰胆碱); M受体兴奋药(毛果芸香碱); 抗胆碱酯酶药(加兰他敏)
②抗胆碱药: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NN受体阻断药(美加明);NM受体阻断药(琥珀胆碱);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
③拟肾上腺素药: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α受体兴奋药(去甲肾上腺素);β受体兴奋药(异丙肾上腺素)
④抗肾上腺素药: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4、简述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药物的排泄途径有:①肾脏排泄:一般药物在体内大部分代谢产物通过肾由尿排出,也有的药物以原形由肾清除。②胆汁排泄:有些药物可以部分地通过胆汁分泌进入肠道,最后随粪便排出。③乳腺排泄。④其他途径:挥发性药物如吸入性麻醉剂等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