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赤脚医生 优秀典型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 时间:2024-09-15 03:17

发布时间:2024-09-15 03:17

| 人浏览

【答案】电大《乡村社会学》选择题集锦

三、选择题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B)。 -

  A、农业社会学 B、乡村社会学C、乡村经济学 D.农业推广

2.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C)。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欧洲

   3.被认为是首创的、合乎科学的、系统的乡村社会学研究报告——《一个农业社区的解剖》的作者是(D)。

   A.亨德森 B.巴特菲尔德 C.萨姆纳 D.加尔平 .

4.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A)。

   A.《中国乡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华南乡村生活》

   C.《乡村社会学=》 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5?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社会学诞生标志的书是(C)。

   A.《中国乡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华南乡村生活》

   C.《乡村社会学》 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6.在实际研究乡村并作出理论性总结方面,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

人是(D)。

   A.杨开道 B.李景汉 C.吴文藻 D.费孝通

7.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决乡村问

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A)。

   A.乡村建设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新生活运动 D.:fr ill运动

8.乡村建设运动的最有名的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为

( D )。

   A.杨开道李景汉 B.李景汉吴文藻 C.吴文藻 费孝通 D.梁漱溟 晏阳初

9.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着

为(A)。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兴国调查> C.《长岗乡调查》 D.《才溪乡调查》

10.社会学在我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恢复的时间是(C)。

   A.1977年 B.1988年 C.1979年 D.1980年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A.社会关系 B.社会行动 C.社会结构 D.社会变迁E.社会发展史 .

2.社会学的特点有(BCD)

   A.逻辑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应用性 E.前瞻性

3.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3.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胪幻cI`

  A.乡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B.乡村社会关系 C.乡村社会结构 D.乡村社会变迁

   E.乡村社会发展史

4.乡村社会学从理论上看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有(ABCDE )。

A.乡村社会 B.乡村的基本群体 C.乡村社会组织 D.乡村社区 E.乡村生活方式

5乡村社会学从应用的角度看,其研究的内容包括( ABCD )。

  A.乡村社会问题 B.乡村社会控制C.农村社会保障 D.乡村社会现代化

E.乡村社会调查

6.本书介绍了乡村社会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相邻学科包括(ACE )。

A.乡村经济学 B.乡村政治学C.农业推广学 D.乡村种植学E.城市社会学

7.学习乡村社会学的意义有( ABCE )。

A.为科学规划乡村发展服务 B.为制定乡村规章服务

C.为推进乡村物质文明服务D.为推进城市物质文明服务 E.为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务。

8.中国共产党乡村研究的主要社会学成果( ACE )。

   A.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乡村社会性质 B.发展了乡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C.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D.创建了乡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E.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

9.现阶段我国乡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有( ABCDE )。

A.农民的分析 B.农民的社会流动 C.乡村的基层组织 D.乡村的贫困问题

   E.乡镇企业的发展



综合练习(二)

单项选择题

1.在传统农村农业活动主要是指( A )。

  A.农田种植 B.农田养殖 C.乡村畜牧 D.乡村特种种植

2.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乡村的标准范围是( D )。

  A.自然村 B.行政村 C.乡镇以下 D.县以下

3.在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

( A )。

  A.农业 B.副业 C.乡镇企业 D.进城务工

4.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B )。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

5.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 A )。

  A.基本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终身社会化 D.再社会化

6.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A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

7.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而这些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

种现象称之为( D )。

   A.角色扮演 B.角色中断 C.角色失败 D.角色冲突

  


多项选择题

1.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有( ABCD )。

A.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B.农民是其主要职业 C.家庭是生活单元

D.质朴的文化 E.复杂的社会关系

2.文化的特征包括( ABCDE )。 。

   A.人类共同生活的产物 B.全体成员共同享有

   C.后天学得而非先天的 D.是社会遗产 E.具有多样性

3.乡村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 ACD )。

   A.经济结构 B.阶级结构 C.政治结构 D.社会关系结构

   E.制度结构

4.分析乡村居民时使用的重要指标包括( ACDE )。

   A.职业 B.阶层 C.居住地 D.户口 E.居住时间

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ABCDE )。

   A.教导生活技能 B.学习社会规范C.学习谋生手段 D.确定人生目标

   E.培养社会角色

6.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场所包括( ABCDE )。

   A.家庭 B.游戏群体C.邻里 D.学校 E.大众传播

7.影响农民心理特点形成的原因有( BCDE )。

   A.农民的传统 B.小农经济 C.长期聚族而居 D.狭小的生活空间

   E.多变的外部环境

8.在一系列的社会变迁中,我国农民发生了明显而主要的变化,表现为( BCDE )。

   A.身份的变化 B.家族主义的变化

   C.革新意识的变化 D.利益观的变化 E.眼界的变化


综合练习(三)


单项选择题

1.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体是( B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2.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 D )。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3.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A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4.与社会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A )。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亲密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强

5.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6.由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B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由已婚的兄弟姐妹家庭组成的是( C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8.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的最主要的是( B )。 ’

  A.家庭 B.家族 C.邻里 D.民间会社



多项选择题

1.群体的基本特征有(ABCDE)

  A.交往的社会性 B.交往的规范性 C.归属感 D.交往活动的经常性

  E.交往的持续性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有(ABCDE)

  A.规模小 B.非正式控制 C.面对面交往D.成员有多种角色

  E.满足需求为首位

3.家庭关系主要包括(ABCDE)

  A.夫妻关系 B.亲子关系 C.兄弟姐妹关系D.祖孙关系 E.婆媳关系

4.从家庭结构的角度,可以把家庭分为 ( ABCDE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 E.特殊家庭

5.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是(BCD)

   A.规模大型化 B.规模小型化

  C.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D.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 E.家庭趋于现代化

6.邻里的特点有(ABCD)

  A.直接交住、关系密切 B.自然产生 C.守望相助、共同生活D.具有变动性

  E.具有层次性 ’

7.邻里的功能有(ABCDE)

  A.生活上互帮 B.生产上互助 C.交流情感 D.调节纠纷 E.维护治安




综合练习(四)



单项选择题

1.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联合起来的次级社会群体是(A)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组织 C.家庭组织 D.家族组织

2.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A)。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的理论是( B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4.《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的作者是( B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5.关于社会组织内部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D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6.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 B )。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7.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A )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0年

8.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B )

   A.山东 B.安徽 C.四川 D.河南

9.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B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C.村民委员会 D.村党支部

10.乡村自治组织是指( D )。

   A.乡镇党委会 B.村党支部C.乡镇人民政府 D.村民委员会



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 ABCDE )

   A.一定数量的成员 B.特定的活动目标

   C.相对规范的组织章程 D.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 E.一定的物资设备

2.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主要有( ABCDE )

   A.家长制 B.泰罗制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E.行为科学理论

3.乡村社会组织的类型主要有( ABCDE )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C.村民自治组织 D.教育组织E.文体和科技组织

4.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乡村经济组织发展经过的历史阶段有( ABCD )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E.乡镇企业

5.从社会组织角度看,乡镇政权组织体系具有的特点有( ABD )

  A.地域性的政治组织 B.科层制组织

  C.家长制组织 D.基础性的国家权力组织E.乡民的自治组织

6.村民委员会的特征( ABCD )。

  A.群众性 B.自治性 C.基层性 D.地域性 E.广泛性

7.村民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包括( ABCD )

  A.村民会议 B.村民委员会 C.村民小组 D.工作委员会 E.特派员



综合练习(五)



单项选择题

1、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 社会区域共同体是( D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社会组织 D.社区

2.社区的发展变化是社会谱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 C )

   A.高素质的人口 B.优越的地理条件 C、生产力 ’ D.经济基础

3.社区与社会相比,二者( B )。

   A.社区外延大于社会 B.社区外延小于社会 C.相同 D.不可比较

4.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A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 C.亲缘关系 D.业缘关系

5.乡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C )。

   A.机械化生产 B.居住环境变化 C.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D.生活方式变化

6.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B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7.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D )。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

  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



多项选择题 .

1.社区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E )

A.一个社会实体 B.具有多重功能 C.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

D.聚落是物质载体 E.发展变化的

2.社区的多重功能表现为( ABCDE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E.社会整合功能 .

3.社区的构成要素有( ABCDE )

A.共同生活的人群 B.一定的地域 C.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D.一定的管理机构 E.社区文化

4.乡村社区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ABCDE )

   A.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 B.人口密度低 人口聚居的规模小

  C社会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D家庭的地位、作用突出 E血缘、地缘关系发挥基础性作用

5.乡村社区的主要类型有( AC )。

   A.村落 B.县城 C.集镇 D.特区 E.行政村

6.村落社区聚村而居的原因有( ACD )

   A.便于互相帮助 B.便于生产 C.寻求安全 D.家庭文化影响 E.便于联姻

7.集镇在我国乡村社会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为( ABCDE )。

   A.经济中心 B.政治中心 C.文化中心 D.信息中心 E.服务中心

8.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实现途径有 ( ABCDE )

   A.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B.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C.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E.改革户籍、劳动就业制度



综合练习(六)

一、


单项选择题

1.标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向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质的规定性及其本质的和必然的特

征是( C )。

   A.生活水平 B.生活条件 C.生活质量 D.生活态度

2.生活方式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B )。

   A.生活主体、生活水平 B.生活主体、生活条件

   C.生活水平、生活条件 D.生活质量、生活态度

3.决定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

4.生活方式的自然基础因素是( B )。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

5.乡村居民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方式是( A )。

   A.劳动方式 B.消费方式 C.婚姻方式 D.文化娱乐方式

6.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到了( C )。

   A.温饱型 ’B.小康型 C.富裕型 D.高度富裕型

  


多项选择题

1.生活方式定义所包括的涵义有( ABCD )。

A.主体范畴 B.各种生活活动的总和 C.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统一

D.强调的是活动方式 E.社会制度的演变

2.影响决定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有( ABCD )。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 C.科学技术 D传统习俗、价值观念 E.政治制度

3.当前我国乡村居民劳动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BDE )。

A.以农为主兼营他业 B.非农职业者开始形成 c.以工商为主兼农业

D.由手工向机械化操作过渡 E.具有季节性

4.乡村的消费方式的主要特征是( ABCD )。

   A.饮食质量有明显提升 B.服饰消费商品化、多样化、中高档化

   C.居住水平、居住质量有显著改善 D.耐用消费品正在普及

   E.所有乡村居民均得到有效保障

5.关于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做到( ACE )。

  A.深刻认识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 B.打破现存生产关系 C.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 D.加快城镇化步伐 E.优化产业结构

6.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四有”是指( ABDE )。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技术 D.有文化 E.有纪律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新人的途径有( ABCDE )。

   A.深入开展理想、爱国主义教育 B.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提高文化素质 D.通过多途径、多措施,加强纪律教育

   E.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综合练习七



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为( B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2.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

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的方法是( A )。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

3.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

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B )。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

4.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C )。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的需 C.劳动分工的需要 D.社会发展的需要




多项选择题

1.社会分层的方式有( ABD )。

   A.主观法 B.客观法 C.评判法 D.声誉法 E.职业法

2.常用的社会分层的标准有( ABC )。

   A.收入 B.职业 C.受教育程度 D.家庭背景 E.居住位置

3.社会分化的生物因素有( ABCD )。

   A.性别 B.年龄 C.种族 D.智力 E.健康程度

4.社会分化的社会文化因素有( BCD )。

  A.职业的差异 B.文化的差异 C.阶层的差异 D.阶级的差异 E.智力的差异

5.我国当代乡村的阶层结构包括( ABCDE )。

  A.农业劳动者 B.农民工 C.雇工 D.知识分子 E。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6.现阶段乡村已逐渐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农工商贸副齐头并进的流动格局,其流动方

式主要表现在( ABCE )。

A.向乡镇企业流动 B.向林牧副渔业流动C.向手工业流动

  D.向商业流 E.向服务业流动

  


综合练习八



单项选择题

  1.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主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

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C )。

   A.经济问题 B.阶级问题 C.社会问题 D.政治问题

2.乡村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 A )。

   A.地域性 B.阶级硅 c.民族性 D.经济性

3.乡村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有许多成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D )。

   A.自然环境 B.经济基 C.政治条件 D.生产力水平

4.系统地提出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B )。

   A.费孝通 B.马寅初 C.雷洁琼 D.袁方

5.到2000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仍有( A )。

   A.3 000 B.4 000 C.4 200 D.5000

6.乡村劳动力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数高达( C )。

   A.1/2 B.1/3 C.1/4 D.1/5

7.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多项选择题

1.社会问题的特点有( ABDE )。

   A.普遍性 B.地域差异性 C.时代性 D.多因性 E.关联性

2.乡村社会问题的成因有( ABCDE )。

A.落后的生产力 B.传统的伦理道德 C.传统的价值观点

D.落后的科学文化教育 E.行政行为失误

3.乡村社会的主要问题是( ABCDE )。

  A.人口问题 B.贫困问题 C.环境问题 D.教育问题 E.治安问题

4。我国乡村人Ill问题的现状表现为( ABDE )。

A.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B.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 C.分布不均衡

  D.人口素质差 E.劳动力大量过剩

5.人口素质包括( ABC )。

   rA.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精神素质 D.气质素质 E.运动素质

6.我国乡村人口问题的成因表现为( ACDE )。

A.政治原因 B.经济原因 C.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

D.落后的文化教育 . E.行政行为失误

7.贫困的类型分为( DE )。

   A.轻度贫困 B.中度贫困C.高度贫困 D.相对贫困 E.绝对贫困

8.贫困问题的成因( ABCDE )。

   A.自然条件恶劣 B.人口负担重 C.生产力水平低 D.政策失误

   E.人口素质差

9.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 ABCDE )。

   A.环境意识差 B.执法不严 C.认识错误 D.急功近利 E.人口压力过大

10.我国乡村教育问题的现状表现为( ABCDE )。

   A.文盲、半文盲比例高 B.适龄儿童失学率高 C.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D.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条件差 E.教育结构不高合理,职业教育不够普及


   综合练习九



单项选择题

1.社会控制的最主要的实施者是( C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国家政权组织 D.宗教组织

2.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C )。

   A.社会文化 B.社会道德 C.社会规范 D.习俗

3.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乃至对于不同行为的社会控制具有各自的特点,这

是社会控制的( B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多重性 D.统一性

4.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是( A )。

   A.国家政权 B.国家法律 C.国家各项制度 D.道德

5.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B )。

   A.习俗 B.道德 . C.舆论 D.宗教



多项选择题

1.社会控制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ABDE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持续性 D.多重性 E.统一性

2.乡村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 ABCD )。

   A.政权 B.法律 C.制度 D.道德 E.家族

3.法律的特征包括( ACD )。

   A.强制性 B.区域性 C.阶级性 D.公正性 E.民族性

4.法律控制作用表现为( ABD )。

   A.教育作用 B.鼓励作用 C.说服作用 D.威慑作用 E.惩罚作用

5.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ABDE )。

   A.概念 B.规则 C.文化 D.组织 E.设备

6.习俗的特征表现为( ABDE )。

   A.稳定性 B.变异性 C.民族性 D.历史性 E.地方性

7.社会舆论的特征表现为( ABC )。

   A.现实性 B.集体的产物 C。大众传播 D.民族性 E.地域性

8.世界三大宗教是指( BCD )。

   A.黄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E.道教

  


综合练习十



单项选择题

1.国家通过立法由政府和社会对因社会、经济等原因使其基本生活受到损害的社会成

员进行补偿,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进行及增进其福利的制度是( D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障

2.社会保险是( C )。

A.民间行为 B.社会行为 C.政府行为 D.个人行为

3.社会保障实质是( A )。

   A.经济保障 B.政治保障 C.思想保障 D.社会保障

4.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

其他生活困难的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障

5.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稳定器”,是指其( A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民生功能 D.社会进步

6.20世纪30年代,颁布的《社会保障法》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英国 C.瑞士 D.法国

7.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A )。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教育权 D.选举权

8.我国有关老年人的法律和规定,划分老年人的标准是( B )。

   A.55岁 B.60岁 C.65岁 D.70岁



多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 BD )。

   A.社会保障 B.社会救助 C.社会帮助 D.社会福利,

   E.社会工作

2.社会保障的功能表现为( ABC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民生功能 D.社会功能

   E.民主功能

3.传统的乡村社会,农民面对贫困和疾病采取的方法有( ABC )。

   A.家庭的支持 B.家族的互助 C.亲友的相帮 D.社会的援助

   E.政府扶持。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明显的社会进步,主要表现为( ABD )

   A.经济发展 B.农民收入增加 C.民主进步 D.观念更新 E.社会进步

5.我国乡村社会保障的主要任务是( ABC )。

   A.养老 B.医疗保障

   C.社会救助 D.住房改革

   E.残疾人权益

6.老年人“五保”的内容有( ABCDE )。

   A.保穿 B.保吃 C.保住 D.保医 E.保葬

  


综合练习十一

  


单项选择题

1.社会各要素相互连接,结合成社会系统,它们的变化导致社会的变化,称之为( C )。

   A.社会控制 B.社会问题 C.社会变迁 D.越轨行为

2.在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B )。 ‘‘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3.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 )。

   A.科学技术 B.劳动手段 C.劳动工具 D.劳动对象

4.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

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B )。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5?社会是一个经济体系,它由核心和边陲构成,核心国在经济上剥削边陲国,这种理

论属于( A )。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6.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C )。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7.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 B )胜利召开。

   A.美国 B.巴西 、 C.英国 D.中国



多项选择题

1.社会变化的成因有( ABCD )。

A.生产方式的变化 B.科学技术进步 C人口的变动 D环境的变化 E政治制度的变化

2.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ABCDE )。

A.经济现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管理现代化 D.乡村城市化 E.生活方式现代化

3.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有( AB )。

A.依附理论 B.社会趋同论 C.社会均衡论 D.后工业社会论 E.罗马俱乐部 .

4.社会观代化的发展战略有( ABC )。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E.先城市后乡村战略

5.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特征有( ABC )。

A.缓慢的发展 B.不平衡 C.不协调 D.问题多 E.理论性差

6.我国乡村现代化的迫切任务( ABC )。

A.发展经济 B.城镇化 C.加快民主政治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E.整治社会治安


答案有错

上一篇:电大《管理会计》综合练习1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