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包括游戏主题、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 创造性游戏 )和( 规则性游戏 )。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3.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为偶然的行为、旁观、( 独自游戏 )、(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 合作游戏 )六种类型。
4.电视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一方面取决于( 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长短、节目内容是否健康 )是否适宜,另一方面取决于( 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
5.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 )、( 建构游戏区 )、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6.当儿童发生太多奔跑、走动及粗野游戏,较少进行人际合作互动时,则意味着( 游戏空间密度过大 )。
7.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8.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空间利用、活动区划分、墙面及顶面规划、走廊空间及地面的规划。
9. 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 安排象征游戏 ),适当增加简单的( 规则游戏 ),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10.成型玩具对(0-3 )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的玩具对( 3 )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11.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12.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 情景转换)、( 以人代人)、( 以物代物 )三方面。
补充:角色游戏的特点:独立自主性、社会性、象征性
13.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 桌面表演 )、木偶表演、( 影子戏 )。
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表演游戏的( 表演性 )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14.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 平行介入 )、( 合作介入 )和( 指导性介入 )。
补充: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
15.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 镶嵌 ),排列、堆积,黏合,穿、编,( 螺旋 )的技能。
16.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 模拟构造 )、命题构造、( 自由构造 )三种。
17.( 象征性游戏 )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
18.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主题表演游戏。
19.规则游戏的特点有( 目的性和教育性 )、规则性、竞争性和( 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20.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 生长发育 具有重要作用。
21.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 明确的教育目的 )、游戏要有( 趣味性 )、考虑幼儿的( 年龄特点 )。
22.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23.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24.分析游戏观察结果可从( 游戏空间安排 )、( 游戏时间 )、( 游戏材料 )、( 游戏态度 )和游戏主题等角度来进行。
25.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 )。
26.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幼儿之间的冲突 )。
27.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 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
28. 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 对象的选择 )、( 内容的确定 )、( 标准的选定 )和( 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 )等多方面的工作。
29.( 游戏评价 )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0、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外部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对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和所使用的材料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
31、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有角色和行为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上一篇:电大《管理学基础》单元辅导3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