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成人专科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学》教学辅导(三)(第六、七章)
第六章
教学目标:
理解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识记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心理环境、幼儿园物理环境等概念
熟悉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重点)
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幼儿园实际创设一个适合儿童的环境(难点)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设计概述
一、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
(一)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
(二)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三)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积极态度
(四)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
二、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包括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
广义的环境指学前儿童自身以外的,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前者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后者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则是指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二)幼儿园环境的类型
从环境的性质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主要分为两大类: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
三、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
(一)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熟悉的环境、舒适的环境、富有新意的环境、贴近自然的环境、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
我国的标准
(1)安全和健康
(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与特点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
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
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
教育性
可控性
隐蔽性
复杂性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树立科学的儿童和教育观,就是要对学前儿童有真挚的爱,与学前儿童有良好的沟通,知道儿童的需要和想法,并让儿童理解教师的要求及标准。
(二)发展性原则
指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
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主要包括:情感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1.情感发展的需要包括:
(1)建立友谊的需要
(2)提供支持的需要
(3)给予理解的需要
2.心理发展的需要
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是:
(1)具体形象思维代替感知动作思维
(2)独立性倾向日益明显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强调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过程是学前儿童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具体要求:
1.避免教师中心主义
2.培养学前儿童的主体意识
(四)开放性原则
一是指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心态来设计幼儿园的心理环境。
二是指设计幼儿园心理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环境系统。
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一)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理环境
要求:
首先应该符合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
其次在环境的布置上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
(二)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
首先园长应该了解教职工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知人善用;
其次园长应该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科学的奖惩及管理制度;
再次倡导在教职员工间建立文明的行为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三)建立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师幼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
其次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
(四)建立学前儿童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1)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同时应采用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2)积极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尤其是集体游戏
(3)教给学前儿童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知识和方法
第三节 幼儿园物理环境的设计
主要指的是幼儿园为满足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为促进其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
以墙饰为例
指儿童在幼儿园内所能接触的所有墙体的环境创设
墙饰是幼儿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墙饰是幼儿园的脸谱
体现幼儿园教育理念
展示园所特色
儿童的“第三位教师”
墙饰创设的误区:
重美观精致、轻实际功效
重教师布置、轻幼儿参与
长时间不更换
墙饰陈设指南:
注重实效
注重生成
注重关联
注重参与
第七章
教学目标:
了解幼儿园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重点)
根据相关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重点、难点)
第一节 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角色
指导者
心灵的工程师
养护者
沟通社会的中介者
教师是研究者
从时代要求看
从教育对象看
从教育过程看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
一、观察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主要是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
(二)观察能力的作用
1.促进有效教学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观察能力的特点
迅速而准确
细致而深入
全面而客观
(四)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
1.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二、沟通能力
(一)沟通能力的基本构成
1.目光沟通
2.动作沟通
3. 语言沟通
4. 面部表情沟通
(二)教师的沟通技巧
1.熟记儿童的名字
2.选用适当的语言
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4.语调语速要适当
5.语气要和善
6.善于倾听
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
(三)培养沟通能力的方法
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
三、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一)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内涵
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倾向。
(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基本要素
1.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2.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3.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三)培养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
1.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
2.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
3.从事教学研究活动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一、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
(一)同伴互助的内涵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
对话,协作,帮助
二、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
(一)反思日记的内涵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二)反思日记的类型
1.自传叙事
2.教学叙事
3.生活叙事
(三)反思日记表述方式
1.叙事为主,夹“叙”夹“议”
2.基于生活,超越生活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环节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