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考核 电大 汉语专题 赤脚医生 优秀典型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 时间:2024-09-18 17:46

发布时间:2024-09-18 17:46

| 人浏览

【答案】《读写实用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读写实用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标准答案
作业1
1.举例说明应该怎样通过文字解读文章的内涵?(参考教材P34)
  语言是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准确标志。没有语言的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化。通过对文字语言的分析可以解读文化的内涵,即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心理状态等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如读苏轼的诗《题西岭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的前两句诗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点观察庐山,庐山的模样是不同的。后两句是议论,告诉人们要真正认识庐山真面目,不妨走出庐山,山外看山。这是作者的生活经验。但如果我们对后两句作进一步的分析思考,就有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觉。这就说明最后两句是还给我们暗示了一种人生哲理:有时要看清一件事情,必须跳出这件事。
  我们还可以从语词的语源和延边推测过去的文化遗迹,从造词的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移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等等。例如,我国的成语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有的体现民族动物符号的文化内涵,如狐假虎威、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等。
  通过文字解读文章时,要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人手,紧扣文本的字句进行释读,就能够充分逼近文本的作者原意,从而获取文本固有的潜在历史信息。文本的释读要依据字、词、句的语言媒介,而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2.举一则你所读过的历史故事,谈谈如何鉴赏历史故事。见P131
 历史故事的鉴赏方法:
1、 了解故事背景,把握情节内容,感受艺术魅力。举例可用教材P131《岳飞的故事》
2、 用理性思考,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和判断。举例可用教材P131《岳飞的故事》
3、举例说明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参考教材P7倒数3行-1行)
  阅读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主题的概括、材料的认识、结构的梳理、手法的抽象、一直到最后的理性思考,都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
  例如:"对牛弹琴"的故事本来是嘲笑牛蠢笨的,但我们却可以翻出新意,用来嘲笑生活中那些不看对象,专门喜欢在人面前卖弄自己"博学""高雅""深沉"人。我们在听话、阅读或者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时悟出新的意义,创造出新的形象,构造出新的世界,那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4、童话的文体特征是什么?举例回答童话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参考教材P117--118)
  童话的文体特征:1、浓郁的幻想色彩;2、情节完整,离奇,结构方法模式化;3、多采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的表现手法。
  因为童话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所以它必须有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新奇的情节,使之成为具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幻想富于幻想和想象既是童话的核心,又是创作童话最常用的艺术手段,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童话中的幻想,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同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深厚土壤,但却被作者涂抹上一层浪漫离奇的虚幻色彩,这样才能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
例如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天鹅蛋偶然被产在了鸭窝里,后被鸭妈妈孵了出来。由于这只"小鸭子"又大又丑(按照鸭们的审美观点),先后遭到了鸭群、鸡群、养鸭场女佣人的歧视、排挤、讥笑和打骂,无奈小鸭只得逃离故乡,被迫离家出走,先后历经了种种艰难坎坷,它的翅膀变得有力了,它向一群美丽的大鸟(天鹅)飞去,在湖面上它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它已经不再是一只又大又丑的令人讨厌的鸭子了,它变成一只美丽的大天鹅了,它难为情极了,把头藏在翅膀里...... 这个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通过"丑小鸭"经历了许多坎坷之后终于变成美丽天鹅的艺术形象,正是安徒生自己艰苦顽强奋斗形象的生动写照。
5、举例说明你如何在阅读中把握其理论框架的。(参考教材P20--26)
在阅读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其理论框架:
  1、把握不同给文体表达手法。任何文体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表达手法。在阅读中应该找到文体主导的表达手法,从而确定文体定位。例如,《雨中登泰山》一文,具有时间、空间、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以及时间和空间转换,这种表达手法的文本就是记叙类文体。
  2、辨别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文体的结构类型有多种,如时空交叉式、逻辑式、认识流程式、情感式、情节式、综合式。例如《奇妙的人体》一文,是根据人们的认识的条理和程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常用于说明类文章,属于认识流程式结构类型。
  3、驾驭不同文体的语言体式。文本语体一般有四种:文艺语体、科学语体、政论语体和公文语体。例如《反对党八股文》一文是对社会政治生活各种问题进行阐述的语言体系,属于政论语体。
  4、再现不同文体的主题形态。文体的主题形态有:思想意义的间接凸现、观点主张的直接表达、知识信息的传递、蕴藉情感的抒发、充填主题的艺术空筐。例如《奇妙的人体》一文主题功能是揭示各种概念,传递知识信息,属于知识信息的传递主题形态。
二、阅读题
1、解读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
  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康桥是指英国的剑桥大学,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1)作者通过康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母校的真挚情感。例如描写的景物有:第二节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夕阳、金柳、倒影,表现着对母校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第三节写剑河里的水草,写出了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四节写"榆荫》的-潭",借物抒情,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含蓄深刻。
(2)该诗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 由"轻轻" 变为"悄悄",含寂寞意,既可理解为不愿把寻梦之事说出,也可以理解为不想让人家知道自己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情。"不带走-片云彩",一是表现诗人的洒脱,再则是让康桥这个美好的感情世界以最完整的面貌保存下来,表现了诗人对旧梦的珍惜。
2、阅读朱自清的散文《绿》并回答问题
  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1948),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绿》是他早期的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
 (1) 作者描写瀑布,格调晴朗,节奏明快,洋溢着勃勃生机,通过描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一方面映衬梅雨潭的奇异、可爱,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的"绿",情有独钟,非常喜爱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作者为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而兴奋和激动,反映出这个时期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联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点。文章中多次描写到"绿",例如:油油的绿意、闪闪的绿色、醉人的绿、奇异的绿等, "绿"象征着一种生命活力。作者在开头说"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在结尾时加重语气地说,"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象征着梅雨潭的绿充满着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作业2
1、如何理解创造性是决定科学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参考教材P136--137)
  不论哪一种科学论文,其创造性是评价论文价值的一个根本标准。因为只有创造性,才能表明科学论文或科学著作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创造性是科学论文灵魂、核心和生命力。科学论文没有创造性,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如果只是重复他人的见解和结论,那就成为介绍性的说明文了。因此,创造性是衡量科学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
因此,写作科学论文之前,一定要首先论证一下你所选择的自然科学课题或社会科学论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即是否是前人研究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否属于新开拓的领域,前人还没有明确的结论?这样你写的科学论文才有价值。
2、举例说明寓言的鉴赏方法。
寓言的鉴赏方法:
(1)凭借喻体,深入理解本体。鉴赏寓言首先要读懂故事,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
(2)咀嚼故事,领悟喻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要深入下去体会和理解本体包含的喻义。
(3)联系生活,思考哲理。理解喻义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将从寓言中获得的教育转化成为自己的认识,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例如《孟子》中记载学弈的故事,这则寓言是想通过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棋的故事说明真正要想学到一点东西,学得好一点就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联系读书的实际,许多家长喜欢择校,但这些都是外因,孩子好学是内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
3、结合实例谈谈怎样阅读自然科学论文。(参考教材P146--151)
(1)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和修养;
(2)在科学史的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
(3)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取。
  根据教材以上三点内容,结合实例适当展开论述。
4、选择文本阅读方式的原则是什么?
  我们要根据具体阅读的不同需要、目的,来选择不同的文本阅读方式。如吟咏背诵法、对症下药法适宜于打基础,看序文目录法、泛读法、探险航行法等适宜于浏览,触类旁通法、读结论法、冷却法、跳读比较法、探查法等适宜于专业性阅读,日记法、逻辑的和体验的方法适宜于研究性阅读。这里没有僵化的条条和格局,阅读方式要因人因时因景而异。
5、举例说明寓言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材P124)
  教材P124"寓言的定义"下的一段。
二、阅读题
1、阅读席慕容的散文《燕子》并回答问题:
作者背景:席慕容(1943-),蒙古族人。台湾女诗人、画家。
(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以燕子作为结构文章的线索,作为自己心声的代言人,将郁结胸中多年、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含蓄地表达出来,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乡的复杂情感。
(2)文章前部分举父亲例子的作用是什么?开头这段描写,实际上是在拓展文章主题思想的历史深度,思乡、怀乡是几代人的事。通过父亲例子的铺垫,在"乡愁"上,父女俩不仅完成了沟通并发生了感情上的共鸣,而且与后面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成了"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又化为凯儿香香软软的唇间不成腔调的儿语,这样,由外婆到父亲到我和慈儿、凯儿,一根思想情感的红线贯穿了整整几代人,"乡愁"成了解不开、剪不断、渗透人们血液的一种深厚的情结!
(3)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
大量地使用了描写手法,如对话描写(父亲同作者谈论《送别》歌词),自然环境描写(作者领着儿子在石门乡间散步),心理描写(作者对燕子的触电感觉),行动描写(作者牵着、抱着孩子、当得知"燕子"是"乌秋"时的反应)等。同时还使用了"寓情于事"(情感渗透到从头至尾的叙事)、"寓情于理(结尾那充满情感的议论)的抒情方法。文中还有说明手法的运用。(对燕子状"乌秋"鸟的说明)
2、解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写作背景:朱自清,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25年到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这篇作品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这时朱自清思想十分苦闷,他不满现实但又看不到出路。
(1)文章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思想感情?
有以下4种理解:(自己选择一种)
 a.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b、全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c、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现诗人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情绪,另一个主要的方面,又抒写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对于未来美好前景的幻想与追求。
d、表现了20年代末,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朱自清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产生的彷徨、苦闷的思想感情。
(2)举例说明文章写作特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步移景换、缘情写景;声色俱备、历历如画;幽丽静穆、节奏和谐、清新朴实;通感、移觉;文中的成串比喻;叠字。
  例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章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章因情而起,是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出去荷塘,赏塘中美景,进而引出江南采莲的旧俗,令"我"惦起江南,最后又回到家中。从情到景,复又归情。文中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求得片刻宁静的淡淡的喜悦。
  又如,文中的成串比喻: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再如,叠字的运用:"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 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挨着、"静静地"泻、"重重"围住等。
(3)结合本文,谈谈散文的最主要的特点。
  从看似散乱的情景片断中勾勒出辐射于全文的神韵,也就是"形散神聚"。
  
作业3
1、谈谈阅读过程中的吸收,借鉴和重构三者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答:阅读过程对文本内容的吸收属于信息的获取,对文本的借鉴属于信息的处理与筛选,对文本内容的重组,则属于信息的创造。吸收是借鉴的基础,吸收和借鉴又是重组的前提。也可以说重组是吸收和借鉴的结果。
2、举例说明语义学解读教学中的作用。见P37
  答:语义学解读引导我们分析内容和手法的时候,不要天马行空的随便想象推测,而应尊重作者的本来意图,从字、词、句、章分析入手,解读的结果就具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可更贴作品原意,这样阅读就更加求实,求真,更加科学化。
3、举例说明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P84
4、举例说明寓言最基本的文体特征。P126
5、如何鉴赏长篇小说?P99
二、阅读题
1、阅读陈启佑的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并回答问题:
(1)小说中使用了哪些意象,它们分别象征什么?
雨象征车祸,眼镜玻璃象征心灵,蝴蝶象征恋人樱子
(2)举例说明小说中使用了哪些照应手法?
行文与标题照应;结尾和开头照应;行文间相互照应。
(3)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要揭示信的内容,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加强小说的悲剧色彩。
2、解读《诗经?硕鼠》
(1)《硕鼠》中"硕鼠"象征什么?
诗中"硕鼠"用来象征剥削人民、贪得无厌的奴隶主。
(2)民歌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源头。它通过形象无情地揭露了剥削传统,这对以后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视其阐述的深广度酌情给分。)
(3)诗中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的作用是什么?
是为了表达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人间大同的社会理想。
(4)具体说说这首诗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比"的艺术手法。(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

作业4
一、论述题
1、谈谈你对阅读中词语的再理解。P42
2、举例谈戏剧文学文体特征。P104
3、举例谈谈儿童文学文体特征。P114
4、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的。P144
5、举例说明你是怎样挖掘文本潜在意义的?
二、阅读题
1、阅读抒情散文《北京的色彩》:
(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北京是中国的象征,经过时代的洗礼,北京乃至全中国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丰富色彩。
(2)该散文的结构脉络是什么?
 开头,作者以人们传统的观念即北京是一个红色和蓝色世界,为后文的展开作了反面铺垫。其次,作者分三个层次来展示北京丰富的色彩。一是北京自然色彩的丰富性,二是北京建筑色彩丰富性,三是北京服装色彩丰富性.服装色彩的巨大变化,正是人们身心解放的表征。色彩的丰富性,正是人们心灵世界丰富性的体现。
2、阅读抒情散文《故乡的榕树》:
(1) 情节线索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这篇作品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的阴凉下散步、嬉戏时,由眼前的景自然引出了故乡的榕树,进而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人物、事件和景物,抒发了蓄积在心头的对于故乡的真挚眷恋的感情。
在写对于故乡的回忆时,作者的思绪是激荡飘逸的,印象是清晰深刻的。尽管所回忆的内容,多数只是琐碎平凡生活的掠影,但正是这些材料,表现了故乡的淳朴可爱可亲。这正是作者思念故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谈谈作品的语言特色。
 这篇作品感情深厚,语言明快、流畅、优美,绘声绘色,有不少段落就像图画...般美丽,又像诗歌一般充满激情,特别是对于大榕树的描写,尤为精彩。作品的结尾处写到:"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这发人深思的问句,把作者的思乡之情引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3) 本文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因事缘情。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深沉含蓄的抒情散文。作者借"故乡的榕树"抒发了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如儿时的小伙伴把那棵驼背老榕树当船划的趣事,玉皇大帝用雷火烧死藏在树洞中的蛇精的神话传说,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和"我"奉祖母之命上榕树折枝的往事,农人们在榕树下纳凉歇息及"我"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无不与老榕树有关。作者正是把那一腔思乡之情通过回忆描写老榕树而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的。因为老榕树是故乡的代表,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故乡的见证人。在这里,爱老榕树,就是爱故乡;思念老榕树,就是思念故乡。这篇文章的"情"和"景"的关系是相关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情"与"物"的关系是相关的。

1

答案有错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本)》形成性考核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