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学第7次任务_0046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之所以在行政道德评价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其原因与()密切相关。
A.行政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
B.行政人员履行公务活动的特性
C.社会道德的整体水平和状况
D.道德评价标准的尺度由个人掌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于哪一年正式成立()。
A.1978年
B.1990年
C.1987年
D.1956年
3.国际上著名的行政伦理监督评价机构"透明国际"在下列哪个国家成立()。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4.公共政策要体现政府信用,最为根本的是其()。
A.实效性
B.及时性
C.系统性
D.科学性和稳定性
5.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公开性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
A.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众的价值
B.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C.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D.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此配合协调
6.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监督的主要形式是()。
A.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
B.通过报纸、刊物等媒体揭露问题
C.行使职能监督权
D.审计监督
7.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表现为()。
A.道德标准理论完备,而实际执行不必苛求严格
B.兼顾道德标准要求"应然"向"实然"的转化趋势
C.标准问题的具体性和灵活性
D.道德标准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8.公共关系意义上,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属于政府()的公共关系。
A.外部
B.内部
C.内外结合
D.中间带
9.以下各组范畴属于"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是()。
A.社会舆论监督与法制规范监督
B.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和部门内部监督
C.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
D.行政行为习惯与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10.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表现形式是()。
A.政府形象
B.公众满意度
C.民意调查结果
D.社会舆论
11.利益一致原则是建立和维护政府信任关系的()。
A.根源
B.本质
C.策略
D.基础和前提
12.判断行政道德评价结论正式还是非正式的一般标准是()。
A.结论作出的形式
B.结论产生的影响
C.作出结论的主体
D.结论的基本属性
13.我国行政伦理监察的一部重要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于哪年通过()。
A.1980年
B.1957年
C.1987年
D.1990年
14.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可以()。
A.扩大组织
B.精简机构
C.增加复杂性
D.促进合作、提高行政绩效
15.分析我国目前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行政人员既是"行政人"也是"经济人"
B.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制度监管存在真空地带
C.公共管理涉及的领域过多,摊子过大
D.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16.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是信息沟通的主导性力量。
A.公众
B.政府
C.媒体
D.国家信息发布部门
17.政府信任关系与政府公共关系共同的目标指向是()。
A.政府地位
B.政府权威
C.政府形象
D.良好的政府形象
18.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确定性的集中体现是()。
A.行政道德标准的成文性和不可随意修改性
B.直接来源于最高法律的授权,根源于行政权力自身的强制性
C.行政道德标准的确定必须经过最高行政首长的认可
D.不能在标准问题上搞相对主义、折衷主义
19.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政府存在而言,()。
A.毫无关涉
B.不存在根本的意义
C.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D.可能引发一些问题
20.行政伦理监督建设的方向之一是要使被监督对象对自身行为是否"失范"能够预期,这一提法是行政伦理监督()原则的直接体现.
A.日常性
B.广泛性
C.有效性
D.规范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从评价手段和途径来分,行政道德评价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类()。
A.社会舆论
B.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C.制内评价
D.行政行为习惯
2.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的主要途径是()
A.通过专门的司法、监察机关受理各类申诉案件
B.通过各级党委或党组织了解问题,并及时提出正确整改措施
C.督促全体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D.坚持以批评自我批评为内容的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加强自律
3.通常而言,外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包括哪些种类()。
A.权力监督
B.政党监督
C.社会团体和群众舆论监督
D.主管组织监督
4.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表现为()。
A.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绩效
B.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C.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当代法治的基本目标
D.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式的必要环节
E.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5.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包括()。
A.利益一致原则
B.客观求实原则
C.公开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E.效益原则
6.在政府信任关系中,可能进入主客体关系范围的有()。
A.公众
B.行政相对人
C.政府
D.行政人员
E.政府机构的不同部门和层级
7.政府信任关系()。
A.主观上是信任主体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反应及这些反应的综合性倾向
B.客观上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行政人员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政府机构的部门之间及行政组织中的上下级之间的趋近性关系
C.总体上,是一种多元化的网络性的互信互动关系
D.既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也指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E.仅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
8.政府信任关系中的政府回应包括()。
A.回应是一种共识
B.政府对公众采取信任态度
C.政府自身的自信
D.政府答应公众的所有要求
E.政府不依赖公众任何行为而独自行动
9.人类历史发展中已经存在的社会治理模式是()。
A.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
B.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
C.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
D.专制型的社会治理模式
E.民主型社会治理模式
10.行政伦理监督的任务和作用包括()。
A.预防
B.惩戒
C.改进
D.评价
三、填空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2.()能够保证政府官员讲真话、秉公行事和对公众负责。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于()年发布实施。
4.生产力标准与具体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之间是()的关系。
5.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确立,首先归功于()和()所奠定的理论基础;其次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为适应社会需要廉洁高效政府的要求而改进监督体制和机制的实践。
6.大体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监察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新中国监察制度的确立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7.舆论是行政道德评价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由()和()两方面构成。
8.公众对政府的合法性认同及其信任投入,主要基于三个来源:一是对产生政府管理的国家主权的信念;二是对政府()的相信;三是对政府所能()的预期。
9.行政伦理监督的任务和作用包含了()、()、()和()四个方面。
10.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根据()的精神,在国民政府中实行(),即都察院、()、立法院、()和考试院。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