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4'×5=20')
1.公共政策
2.集权制
3.公共政策评价
4.头脑风暴法
5. 决策支持系统
二、单项选择(1'×10=10')
1.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2.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
A.秘书 B.助手
C.领导者 D.外脑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4.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市政策对象---公众为( )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
5.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A.效果 B.方案
C.结果 D.结论
6.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7.“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
C.麦克纳马拉 D.贝塔朗菲
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观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C.发展型 D.综合型
9.(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10.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基本掌握 B.选择
C.共识 D.互动
三、多项选择(2'×5=10')
1.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
A.分配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 D.规制功能
2.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 )等子系统。
A.监控 B.智囊
C.决断 D.信息
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 )
A.双重优化 B.非零起点
C.回溯分析 D.心理效应
4.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D.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5.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
A.信息化 B.民主化
C.高效化 D.科学化 E.多变化
四、简答题(4'×7=28')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2.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3.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4.简述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
5.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有何区别?
6.系统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7.当代公共政策面临着那些现实挑战?
五、论述题(16'×2=32')
1.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运用。
模拟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时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物,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形式的决策体制。
3.公共政策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4.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有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他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10—15人)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5.决策支持系统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机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二、单项选择
1.B 2.D 3.D 4.D 5.A 6.C 7.B 8.C 9.A 10.C
三、多项选择
1.ABCD 2.ABCD 3.ABCD 4.ACD 5.ABCD
四、简答题
1.(1)整体性 (2)超前性 (3)层次性(4)多样性 (5)合法性
2.(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3.(1)效益标准。(2)方案协调性标准。(3)方案适应性标准。(4)决策方案力度标准。
4.(1)多样性。(2)动态性。(3)交叉性。(4)突发性。
5.(1)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2)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活动一比认识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公共政策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3)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的分配和落实。
6.(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动态性;(5)层次性;(6)环境适应性。
7.(1)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2)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3)公共政策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五.论述题
1.“巴拉姆驴子法”说明在公共决策中,决策者应该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那些备选方案就不再是痛苦的事情,最好的的决定随之产生出来。
举例:一个政府公共决策者有一笔资金要决定如何花销,他有以下选择
A.搞市政建设,容易被上级领导发现才干,但手法陈旧。资金不足只够新城区改造,会导致新旧城区更加不协调。
B.新办教育,最应该投入资金的行业,但回报周期长,不利资金短期收益。
C.盖办公楼,可以改善政府办公环境,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但会被认为是挥霍。
D.搞政府福利,可以最大范围内团结干群,但有现资金对庞大的干群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最终选择任然取决于个人的观点,决策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倾向,放弃那些没有选中的放案就比较容易。如果看重教育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人才,从长远观点看,应该投资教育。
2.A.投入工作量: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
B.绩效:依据具体明确的目标,分析公共政策对客观事物与公共政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
C.效率:投入工作量与绩效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
D.充分性:满足人们需要、价值和机会的有效程度,反映了绩效的高低。
E.公平性:公共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分配的程度。
F.适当性: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是否是社会期望的,公共政策的成本与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正.
G.执行力: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
H.社会发展总指标:即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进行描述与分析,即反映过去的动向,又可作为社会现状的说明,其特征是以描述性指针为主。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