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主题 政协 世博会 记者会 民意 蚂蚁庄园 成语 故事 | 时间:2023-11-12 17:53 | 人浏览

【答案】从“教课文”到“学语文” ——小学阅读教学内容的组块策略

长期以来,我们徘徊在“教课文”的怪圈里,教学内容跟着课文内容转,滑向了泛语文或非语文的边缘。回归语文内容的“本体性”之后,很多教师又在内容“指向”上踌躇不前。
   而语文组块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主张基于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将目标聚焦在“学会积累、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上,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有内在关联的内容板块,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会积累:以语料为核心
  
   建造房屋需要足够的建筑材料,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没有了语言材料的充分积累,学生的语文能力就难以持续发展。教材文本中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典范语言和鲜活的字、词、句,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材料。组块教学要求教师将这些语言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设计成适宜学习的内容板块,便于学生识记。
   1.字族识记
   每篇课文中都有若干生字。教师教学若停留在单个生字的识记上,每篇文本的教学都如此,识字便成了一种负担。而“字族”揭示了“基本字组合”的造字规律,化难为易,学一个字可以识记很多字。如《鹬蚌相争》中的“鹬”字,笔画繁多,难记难写。然而,只要用“拆分法”,依次拆去基本字“鸟”和“矛”,便出现了新字“矞”和“冏”。一拆一分,“鹬”字的结构变得简单了,识记变得容易了。学生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还能多识记两个生字。更重要的是,教师对“矞”和“冏”本义的诠释,可以激发学生对造字的研究兴趣。若还能从课文中选取其他像“鹬”这样具有“组合功能”的字,集中教,教透彻,便能通过单项的识字教学实现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2.词串诵读
   教材文本中散落着精美的词语。我们要么浅尝辄止、一读而过,白白浪费教学资源;要么穷追猛打、微言大义,做起“研究语言”的功课来。要知道,语文教学培养的是“运用语言”的人,而非“研究语言”的人。而汉语韵文将许多相关词语组成词串,赋予其新的意蕴,别有一番情趣。组块教学倡导将课文中的词语依据某种线索组合成词串,既便于学生诵读识记,又便于学生理解运用。如《剪枝的学问》中散落着一连串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时不妨随课文内容将其相继出示,最后形成词串,归类诵读;如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学生运用体会,能加快其对词串的学习、内化。词串教学,从文本中来,经过诵读理解,又回到生活中去,是一种运用上的积累。
   3.句群比照
   教材课文中的语句,有的平白易懂,有的含蓄难解。我们常常偏爱那些修辞性较强的文学语言,少去欣赏平白如话的交际语言和简洁凝练的科学语言。其实,不同的语言适用于不同的语言适用于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对象。离开了具体语境,单个的语句很难界定好坏优劣。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语句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文本语境中,通过句群加以比较、体会、积累。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中有一组描写瀑布声响的语句:
   “哗哗”的……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
   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
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
   教学时,我们一般停留在“比喻句”的研究和朗读上,而没有作深度的比照::作者起初用“喧嚣”来形容声响,那是一种嘈杂的噪音;后来写“千万架织布机”发出的声响,应该也是“喧嚣”和“嘈杂”的,不忍卒听;但作者又用了“大合奏”来作比,是一种很有节奏的美妙音乐了。何以会有如此突转?细读文本,你才能发现:作者看到瀑布的声势浩大之后,才有如此强烈的感受。因为瀑布的声响正是其生命活力的象征,越响越喧嚣,越有生命活力。认识改变了,情感也就变化了。理解了这个,再看“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只觉得胸膛在扩展”这样的描述,便不难领会其间的赞美之情。如果一句一句分析,就很难体会作者情感随着游踪而起的变化。
   情感是语句与生命的纽带,积累语句也是积累情感。当类似表达情感的语句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便有了“情动辞发”。

答案有错

上一篇:从头再来

下一篇:吹泡泡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