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主题 政协 世博会 记者会 民意 蚂蚁庄园 成语 故事 | 时间:2023-11-12 17:58 | 人浏览

【答案】让我们的明天更美——读书交流

让我们的明天更美 
——读书交流 

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风度。
读书支撑灵魂,灵魂因读书而不再孤独无助。
读书滋养身心,身心因读书而不再疲倦空虚。
读书纯粹精神,精神因读书而不再萎靡颓废。
读书拓展视野,视野因读书而不再狭窄短视。
——题记

现在的书可以说是种类繁多:纯文学的书籍、教学类的书籍等等。我读的很杂,想了想,读书交流到底说什么。
我们平时可能最常说的就是读书,其实谈到读书,我可能也说不出什么华丽的词语。但读书带给我的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读书学习就是为了懂得怎样去教孩子(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你所教的学生)。有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教师,对于一些教育名著我也是凭着自己的感悟去理解。薛瑞萍老师在阅读教育理论的过程一直在论著中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我也在寻找自己的影子。薛瑞萍还有一句话就是:一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
 
《托起状元》这本书是孙立英 、张涵冰 、张莹三人所写。这本书以一个母亲的情怀叙述了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托起一个高考状元的不平凡的历程,是符合家长的需要而出现的一本书。书中的张涵冰是2002年全国高考河北省的文科状元,从书中可以看出张涵冰并不是那种从小就有特殊智商的孩子,她只是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的一个淘气又调皮的孩子,只不过她有一位伟大的母亲,给与她无限自由空间的母亲。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威严却又充满慈爱的家庭教育,她的母亲成功的运用了亲情加赏识的方法托起了一个高考状元。虽然她的母亲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提到“赏识教育”这个词汇,但是纵观她培养女儿的过程,处处都体现着赏识教育。

平时的我也很喜欢看一些读者之类的杂志。近日收拾女儿的东西,看到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本书是女儿看过的。也让我想起来了,最早读这本书时是和马向葵老师借的,那时候就想快点读完,好还人家,于是孩子匆匆读完了,我也没怎么看,之后就想还是自己买一本吧,可以随时看。可能是我还是没太在意,一直没有好好读,只是听孩子说过这本书很好。现在时间充裕了,静心读了余秋雨所著的《文化苦旅》,这是一本文化散文集。
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为现在那些心还在沉睡的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走进书中的情境,我们不禁严肃起来。回想书中的情形,在眼前像电影一样流逝。宗于我们眼前出现了的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宏伟。实像、壁画依然艳丽,我们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
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搜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一路上,余秋雨引领着我去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深思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道士塔。青砖黄泥,这再普通不过;细细探探,才知道它大有玄机,可是这也是一种耻辱。道士塔只是个普通的佛教地方,可当那王道士开掘了一门永久性学问的洞穴后,这儿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达官贵人宠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谀逢迎的官场的中国的古文物,它们的清白也渐渐被抹黑。在书中余秋雨撕心裂肺地恳求道:“请等一等,等一等”。最后,余秋雨发出感慨:“我好恨!”恨那位愚昧无知的王道士、愚蠢透顶的王道士。恨他看着被人把文物经书带走,还深深的鞠躬,送出一程,他恭敬地称斯坦因为“司大人讳代诺”,称伯希和为“贝大人讳希和”。竟然还感谢这些人!;恨斯坦丁、伯希和、吉川小一郎……他们尽情地、冠冕堂皇地把书卷、画像、雕塑掠走“抢走”、“偷走”;恨那些贪官污吏随意的糟蹋那珍贵的文物;恨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但是,无论恨还是不恨,那珍贵的,充满历史价值的一洞古物,已绝不再全属于中国了。中国用这些文物经卷换回来的,只有还须用高价买回的微缩胶卷。这些震耳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回荡着,震动着空气中的每一个分子,我感受到了历史的严峻和冷漠,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可奈何。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我们不曾到过此处,但书中的江南小镇却给予我们一种,回到家中那般自在。回想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遇到了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时,便会到此隐居起来,可想江南小镇的风景是多么的幽美,让到那里的人感到多么的舒服。余秋雨曾说他常伫立前人伫立过之处,观察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在柳侯祠前,由一尊石像追想柳宗元的一生,从他当时的文采想到他的被贬。遭贬谪后,被流放到荒远之地,于是他放弃了那些所谓的虚名,放纵山林水泽之间,将其困厄感伤的心境,完全寄托在游赏山水之间与文章创作之中,使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永州八记》这样出色的山水文学。这样的一代诗人的气节与傲气让后世学者不得不去尊敬他的文化意识及人格,带着崇敬和疑问来瞻仰这位大文豪。
在作者有限的文字空间里,无论是大漠荒芜的阳关古道,还是秀丽凄美的江南小镇;无论是多年丛立的牌坊,默无声息的废墟,还是病房外那株幽香扑鼻的腊梅,风雨飘摇中的天一阁,浓厚的文化气氛自然升腾出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历史,社会和人生等因素交融在一起,作者笔下全是文化感悟的对应物,读来总能让人有所思悟,无端地感动。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而作者运其妙笔,以干净漂亮的散文,组合,使它们成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
读余秋雨的散文一方面感到内心十分孤寂,另一方面又有心灵解脱之感。他把我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的心境合盘托出,真是痛快。中国文人有个怪癖:在危难的时候总是骂祖宗;在关键的时候抬出祖宗,在发迹的时候瞧不起祖宗,在发展的时候又摆脱不了祖宗。
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
虽然从头至尾读完此书,心情一直很沉闷,但这又何尝不是中国文化的缩影,阅读此书,就象跟着余秋雨先生踏遍山水,领略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
品完此书,余味无穷!




答案有错

上一篇: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1

下一篇:让他们的记忆美好起来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