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顺隆瓷厂原为唐山市西窑地方人士田家开办的。自1943年1月1日改为德顺隆新记窑业股份有限公司后,人们还都简称该厂为“德顺隆”或“德顺隆瓷厂”。它的一大批股东及经营人员多来自京津及本省的南宫、冀州等地。董事长是邢赞亭,总经理是谷静波,二人的一些亲朋乡里共同参与了这家工厂的经营与管理。
董事长邢赞亭
邢赞亭又名邢之襄,男,河北省南宫县西唐苏人,1880年12月 11日生,1972年6月4日在北京病故。系前清附生秀才,日本第七高等学校及东京帝国大学德法科毕业。曾任直隶优级师范校长,北京司法部参事督办、天津市政府秘书长、河北莲池讲学院副院长等职。1951年,经周总理推荐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与徐特立共职一处,1960年,任副馆长,其时还为北京市文史馆首任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早期著有《求己斋诗集》。
据1943年进厂的王敬之、陈懋功和1944年进厂的张玉玺、1945年进厂的苗秉宪等知情的老职工回忆,邢董事长长居北京,“七七”事变后,他弃官从事工商,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并以经营生生工厂、生生银号和瓷厂等企业作掩护,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是一位既有旧文化又有新知识的爱国者,他的高贵人品和高尚的情操受到了人们的尊敬。1949年初,他作为著名的社会贤达、北平和平解放谈判小组成员,往返于解放军和傅作义将军之间,为和平解放北平、保护文化古城作出了贡献。他知识渊博,个人藏书十分丰富,常不惜重金到琉璃厂购买古书、绝版书。解放后,他将珍藏的善本书437种共3646册全部捐献给国家,中央文化部特颁发奖状予以表彰。
40年代初,正当日瓷充斥市场,唐山陶瓷工业走向下坡的时候,邢赞亭为发展民族工业,抵制洋瓷,投资在唐山办起了缸窑的第一家窑业股份有限公司。他身为董事长,为公司明确制定了加强经营管理、招揽人才、重视技术、开发产品、提高质量、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办厂方针。公司的经营机构设在天津,唐山为制造厂。这个公司成立后曾有三次大的投资:1943年,第一次投入联合币10万元;1945年,第二次投资扩充为320万元;1946年5月,第三次投资增到法币1600万元。至唐山解放时,该厂有职工上百人,已成为唐山东西缸窑一带最大的陶瓷生产厂家之一。
邢赞亭思想开明,同情革命,并一直帮助我党的革命活动。他的三弟邢西萍(原名邢之桢,后化名徐冰),早年留学德国,1924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回国后,在上海党中央职工部工作。1932年秋,徐冰在山东视察职工运动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青岛被判死刑。当时我党营救工作很困难,是邢赞亭花了大钱通过关系,并得到冯玉祥将军的协助,才将徐冰保释出来。
唐山解放前,徐冰曾几次来德顺隆瓷厂看望工人,以“三东家”的身份视察工作。他对工人的体贴关怀,受到大家的赞赏与尊重,当时就有人知道他是共产党,不是资本家。老职员张玉玺说,徐冰的两个女儿也是这个公司董事会股东中的名义成员,一位叫邢霞 (现名徐霞),一位叫邢舒,都是早就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他们的所谓入股,可能都是白区地下党的活动资金。全国解放后,徐冰是中共中央委员,曾任北京市副市长、人事部副部长、中央统战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领导职务。不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诬陷迫害致死,1978年得以平反昭雪。
总经理谷静波
邢赞亭的一位亲戚叫谷静波,是这个公司的常务董事、理事兼总经理。谷静波原在大学任教,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在天津以经营企业为掩护做地下工作。在谷静波的干部档案上记载他是“经营天津党产负责人”。天津解放时,德顺隆新记窑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谷静波以全副革命干部装束出现于街头,率领员工佩戴红臂章上街维护治安。谷静波在结束地下工作之后,不再继续管理德顺隆新记窑业公司,被调任北京京西煤矿经理,后又调任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在他调任新职务以前,对于德顺隆的产权问题,会同华北窑业公司总工程师刘雨辰来唐山安排该厂正式移交之事。后因该厂在津、唐两地分设两个机构,唐山市与天津市对德顺隆产权接收的意见未能商妥,一直拖至1952年夏,德顺隆瓷厂的公私合营时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德顺隆瓷厂股东会议上,公股代表朱俊华建议呈请政府派干部进厂管理。先为董事后为董事长的吴雅书也证明德顺隆原有公股,该厂于1952年正式办理公私合营。
德顺隆的政治倾向
邢赞亭最初就曾认为,要在唐山这块土地站住脚,处于地方封建窑户的重重包围之中,面对地方的排外要多忍让,宁可吃些亏也要求得与同业间的和解,任何时候也不能以势压人。站住脚,才能多做有益的事情。
这个公司的天津经营机构和唐山厂,两处相互配合,40年代,为支援抗战和解放战争,做了大量有益革命的工作。除了以企业经营活动完满地掩护地下党的负责同志,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之外,津唐两地职工还向解放区输送过各种军用物资、印刷机械、纸张、油墨、医药用品、钢丝等。
这厂还有来自各个不同方面我地下党的活动与影响。如职工梁百泉、孙万田等人,都是于1945年前后入党的。他们在厂内秘密活动,对周围群众产生进步影响,参与和组织了许多次工人运动。还有一批工人骨干,到解放区接受过培训或政治思想教育。因此,那时德顺隆职工的阶级觉悟是比较高的。
东西缸窑曾是老解放区,后来成为城市边缘游击区。由于形势常有变化,党的活动多取秘密方式。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缸窑于1945年建立了以地下党员为核心的工会组织,解放后重新组建的工会,实际还是原工会机构的继续,绝大部分负责人都是原来的成员。党领导的各项活动,往往以工会出面组织开展。工会的作用很大,在群众中的威望很高,在陶瓷业很有影响。
德顺隆新记在建厂的头两年,有职工50余人,生产瓷盆,销路很好,主销东北、平津、张家口、太原等地。1945年职工增加到84人,开始做壶、碗等细瓷,月产量达200~250件(一筐作一件)。
程范吾的贡献
1946年,该厂从德盛瓷厂聘请一位年轻的技术人员程范吾来任这厂厂长兼技师。程范吾不负众望,才能得到发挥,各项技术管理抓得很好,使白瓷质量不断提高,很快代表了唐山制瓷的最高水平,成为唐山细白瓷一枝独秀的佼佼者,博得同业的称赞。1948年,达到月产300~400件,主销平津,上海各地客商也慕名而至。就连实力雄厚的德盛、启新厂也都刮目相看,此时已奄奄一息的唐山陶瓷业,只有德顺隆等少数瓷厂还有一线生机,成为唐山陶瓷的希望。
唐山解放前夕,有的厂主和技术人员撤往台湾,程范吾坚决留下来,热情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服务。1949年3月,他被推选为唐山陶瓷产业工会筹委会委员。他带领职工代表去北京、天津参观学习。参观了国立艺专(即后来的中央美院),并与该院陶瓷工艺科建立了联系,这是厂校挂钩较早的一个实例。程范吾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主动放弃优厚待遇,热情组织职工学习技术,多年坚持不懈。他在日用瓷销售尚好时,就对卫生瓷进行试验,突破两次烧成的传统,实现一次烧制成功,作为转产的技术储备。后来,还制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1.7米大浴缸等大件产品,一直成为该厂的技术优势。50年代,他响应政府号召,在陶瓷界同行中带头公开技术配方。他得到了人民的信任,人民代表选他为副区长,后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担任过唐山市地方工业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陶瓷工业公司的副经理、总工程师。
由于德顺隆瓷厂的开明办厂,其职工福利事业也一直是好于当地各厂。在陶瓷业中,这厂的工资较高,最早实行星期日休息制度,建设职工工房也最早。还增设了篮球场、浴池、理发室。当时在西窑仅有一座高烟囱就是这厂的。
又见德顺隆
1953年,改名为唐山市公私合营德顺隆窑业厂。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西缸窑德顺局、德顺兴、新华、万和局、裕成隆、合成、祥瑞增、西裕成、华兴、益顺成等10个陶瓷厂先后并人该厂。
1965年,该厂的二车间及粗瓷车间划出单独成立西窑电瓷厂和西窑粗瓷厂。
1966年8月,该厂更名为唐山市第六瓷厂。
1998年,恢复德顺隆瓷厂的名称。
上一篇:德育案例
下一篇:德人昆德与启新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