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简要说来,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善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研究、独立思考及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情感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首先,播放“金龙洞”旅游区的风景短片;然后问学生:“金龙洞的景色美不美?”生说:“神奇怪趣,美极了!”师问:“你们想去金龙洞游玩吗?”生说:“想!”师问:“那我们该怎样去金龙洞呢?”(投影出示下表) 接着要求学生根据上表提供信息,自主思考:你准备怎样去金龙洞玩?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学生1说:“我先乘汽车到达金龙洞停车场,再步行到洞口码头坐船入洞,所需时间是(1/6+1/12)小时;学生2说;“我先骑自行车到达金龙洞停车场,然后再步行到洞口
码头坐船入洞,所需时间是(1/3+1/12)小时。师说:“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不同的方式去金龙洞玩,这些不同的方式中,所需的时间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先自主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中讨论、研究。因为贴近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通过探索、研究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
2、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包括了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所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这种活动正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获取知识。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课前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剪刀等,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移、拼、补等活动,然后各小组交流、讨论后,最终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胆探索,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当了一回“小创造者”。
3、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可以是师生的交流,但是更主要的应该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必须为学生充分合作和竞争搭建平台,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在合作中,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 ,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求新的能力,同时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在优生的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各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帮助他人的喜悦;中等生则在他们的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每个学生都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习惯,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我采用小组合作活动进行学习。先让学生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并作好记录;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讨论,从而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堂焕发出生机生机勃勃的活力。
上一篇:创新课堂学习
下一篇:创设语言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