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人类社会 进化过程 | 时间:2024-09-12 15:17

发布时间:2024-09-12 15:17

| 人浏览

【答案】[广东电大]电大《心理学》形考册(2)

(第5—8章)

一、填空题

1.记忆表象和语词是具有心理特性的记忆的主要形式。

2.脑中再现出的不在面前事物的心理形式,就是记忆表象。

3.识记可以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4.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无意义音节材料研究了遗忘规律。

6.识记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中保留与巩固的过程就是保持 。

7.据测算,正常人脑可以储存1012~1015 比特的信息量。

8.再认和重现是将信息从脑中检索出来并经识别加以运用的阶段。

9.各种事物形象都可以通过各种感官输入而形成形象记忆。

1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的是一种情绪记忆。

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12.进行有意识记时,人们通常会采用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两种方法。

13.一般而言,信息容量约为7±2个意义单位。

14.人们曾经提出消退说和干扰说两种假说解释遗忘的心理原因。

15.有女生能在明明白白看电视的同时,一针不错地织毛衣,这反映了心理学的保持现象。

16.喝过可乐,喝纯净水也觉得有点甜,这反映了心理学中的感觉现象。

17.思维的重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18.根据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9.抽象是在脑中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20.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2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2.按情感状态分类,情感可以分为心境、激情、热情和应激。

23.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构成意志行动过程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

24.目的是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

25.体现意志品质的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二、选择题

1.不属于记忆过程的是D 。

A、识别 B、保持 C、再认和重现 D、识记

2.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方法是C 。

A、回忆法 B、再现法 C、节省法 D、再认法

3.在保持过程中,不是信息储存系统的是C 。

A、瞬时储存系统 B、长时储存系统

C、感官储存系统 D、短时储存系统

4.人们采用的识记方法通常有B 。

A、分记法 B、分布法 C、全记法 D、综合法

5.良好的记忆品质不包括C 。

A、敏捷性 B、正确性 C、完备性 D、持久性

6.根据记忆对象的内部联系,通过建立记忆对象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进行识记的是B 。

A、机械识记 B、意义识记 C、部分识记 D、综合识记

7.没有预定目的,无需努力,也不采用任何方法的识记叫做D 。

A、机械识记 B、意义识记 C、有意识记 D、无意识记

8.根据思维的抽象程度不同,不属于思维形式的是A 。

A、感性思维 B、动作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9.通过最优组合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是C 。

A、发散思维 B、抽象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分析思维

10.思维活动中,最基本的过程是B 。

A、分类与比较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与系统化

11.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按一定顺序归入一定类别的思维过程是D 。

A、抽象 B、概括 C、具体化 D、系统化

12.不属于思维形式的是A 。

A、概括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13.不属于推理形式的是B 。

A、归纳 B、逻辑 C、演绎 D、类比

14.先提出假设,然后再去证明其合理的方式就是C 。

A、想象 B、推理 C、猜想 D、归纳

15.不属于有意想象的是B 。

A、再造想象 B、梦想 C、创造想象 D、幻想

16.与想象表象无关的是A 。

A、知觉表象 B、视觉表象 C、听觉表象 D、运动觉表象

17.不是影响想象因素的是D 。

A、记忆表象贫乏 B、思维

18.人的表情包括D 。

A、面部 B、体态 C、言语 D、动作

19.不能表征情感状态变化的生理变化是D 。

A、循环系统的变化 B、腺体活动的变化

C、呼吸系统的变化 D、神经系统的变化

20.不是情感在教学中所具有的功能的是C 。

A、信号功能 B、调节功能 C、沟通功能 D、感染功能

21.如果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不属于此分类的是A 。

A、激情 B、道德感 C、美感 D、理智感

22.看小说时,能与主人公同喜同悲,体现的是一种B 。

A、理解 B、移情 C、通感 D、沟通

23.在智力活动中,不是情感所产生功能的是A 。

A、调节功能 B、动力功能 C、增强信号功能 D、感染功能

24.与动机功能无关的是D 。

A、动力功能 B、调节功能 C、强化功能 D、感染功能

25.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而产生的冲突叫做B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避趋冲突 D、动机冲突

三、判断题

1.学生采用机械记忆进行学习是不科学的。(×)

2.心理学中的保持意味着保持材料在数量上不会减少。(×)

3.超额学习有时对学生的学习是必要的。(√)

4.对于需要通过记忆学习新材料的学生,遗忘是不正常的。(×)

5.遗忘的结果就是有关记忆再也不能恢复了。(×)

6.一般来说,集中复习比分布复习的效果好。(√)

7.脑中再现过去经历的事物,并能识别,这叫做重现。(×)

8.一般情况下,能再认就一定能重现,而能重现就不一定能再认。(√)

9.解决问题时,人们总是以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进行。(√)

10.分析与综合刚好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

11.抽象与现实总是有不可跨越的距离。(×)

12.概括就是把事物的内部的、共同的特征表征出来。(×)

13.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就是做梦。(√)

14.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

15.意志体现了人的能动作用,意志始终是自由的。(×)

16.在情感构成意志动力的同时,意志也对情感起着控制作用。(√)

17.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越强越有助于学习。(√)

四、名词解释

1.记忆

是人对事物的识记与保持所形成的知识经验,以再认或重现(回忆)的方式在脑中的反映。

2.有意识记

就是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必要时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进行的识记。

3.遗忘

就是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重现的现象。

4.后摄抑制

亦称倒摄抑制,就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重现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5.超额学习

就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

6.创造性思维

就是当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问题时,把储存在脑中的信息提取出来,通过最优组合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

7.分析

就是在脑中把事物或现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个别属性的思维过程。

8.概念

就是人脑以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对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的概括反映的思维形式。

9.想象

就是人脑在思维的参与下,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10.典型化

把某一类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提炼出来,然后集中到某一事物上,重新塑造出事物的新的形象。

11.原型

进行创造想象进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12.应激

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3.理智感

由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14.意志

自觉地明确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5.避趋冲突

亦就是趋避式斗争,是指个体在活动中,对同一个目的同时具有趋近和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欲趋之又避之的矛盾斗争。

五、简答题

1. 简述长时储存系统的基本特点。

答:(1)保持时间长,从一分钟到几年甚至终生;

(2)容量极大,以义码为主进行编码,以组块状态储存信息;

(3)系统中的信息可以是几分钟以前的事情,也可以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但如果不去有意回忆就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4)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对短时储存系统内容复述和再编码。

2. 我们如何依据记忆规律进行在效教学?

答:(1)在教学中识记和保持的组织,①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②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③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④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⑤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⑥合理选择识记方法;⑦运用尝试重现。

(2)使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回忆的效果,①利用联想;②运用推理;③正确组织复习;④适当超额学习;⑤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⑥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3.遗忘规律的研究表明了什么?

答:研究表明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在此基础上,人们反复验证发现,学习机关报知识后的20分钟,1小时,24小时是遗忘速度最快的3个时段,分别遗忘了42%,56%,66%,之后的1个月内遗忘度稳定在72%~79%之间,所以,学习后的20分钟,1小时,24小时内的复习是最关键的,能达到事半功倍,过了再复习就费劲了。因而提高记忆效果的做法就是及时组织复习。

4思维和语言具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思维和语言的联系在于:

(1)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 语言是记载和巩固思维结果的工具。

5.简述发展创造想象的必备条件。

答:共有四个条件:(1)社会需要与个人的创造欲望;

(2)高水平的表象建造能力;

(3)原型启发;

(4)积极的思维活动。

6.简述一般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答: (1)提出问题。包括怀疑法,比较法,边缘法,迁移法和剖析法;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通常解决问题有算法策略及启发策略两种策略;

(4)检验假设。

7.促进创造性思维顺利展开需要什么条件,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促进创造性思维顺利发展需要明确而强烈的创造意识、符合规律的推理能力、合理的信息转换策略等三个条件。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基本方法有仿生法、适应需要法、缺点反思法、特性迁移法、逆向索求法和扩展用途法。

8.如何促进对少年期学生的情感培养?

答:可以从提高对情感的认识,创造培养情感的情境,组织培养情感的实践活动及提高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来促进对少年期学生的情感培养。

9.教师要如何正确认识目的与动机之间的联系?

答:教师要正确认识目的与动机之间的联系,首先要知道目的与动机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表现在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上,而同一动机又可以导向不同的目的,往往要经过动机斗争,克服内在的矛盾,相反,在目的逐步确定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引起动机的斗争,随后逐步趋于统一。

10.教学中应该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答: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所以,教师应从以下五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②发展健康的情感;③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④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⑤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论述题

1.我们要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答: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依据记忆规律增强教学效果:

(1) 在教学中识记和保持的组织:①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②合理识记材料的数量;③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④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⑤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⑥合理选择识记方法;⑦运用尝试重现。

(2) 使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回忆的效果:①利用联想;②运用推理;③正确组织复习;④适当超额学习;⑤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抑制的干扰;⑥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2.思维、想象规律对课堂教学有什么意义?

答: (一)排除教学中影响学生思维与想象的因素:1.动机的影响;2.定势的影响;

3.功能的影响;4.个性的影响。

(二)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1.提高学生掌握概念的水平。教师要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概念的掌握在内涵上得到充实与改造,而且也要让他们在要领系统的掌握上,不断地向精确与全面的方向发展;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要特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他们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本质规律,以推动学生间接理解能力更快地提高;3.发展学生的判断与推理能力。教师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地纠正他们不合乎逻辑的判断与推理,引导他们独立地对各种事物和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训练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

(三)让想象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利用想象深化知识。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想象的支持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教材;2.借助想象探求未知。学生的学习除了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外,教师还应当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探究与预见未知。想象是探究与预见未知的向导;3.端正学生想象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他们想象的方向,及时纠正他们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或不良的愿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与实事求是的良好个性品质。

3. 以教学实例说明培养学生良好想象品质的重要意义。

答:1.想象的丰富性。具有想象丰富性品质的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唤起数量多且质量高的表象,使想象的内容充实,且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多种选择;

2.想象的主动性。具有想象主动性品质的学生在任何问题面前都能驾驭自己的想象,使之有目的地沿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行进;

3.想象的新颖性。具有想象新颖性品质的学生不论在想象的内容上还是在想象的形式上都敢于标新立异,而又立足于现实;

4.想象的现实性。具有想象现实性品质的学生所想象的事物可以在现实中得到体现。

想象品质是构成人的心理素质的基本成份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良好想象品质的培养。

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对教学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情感的培养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情绪的激动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紧密联系,学习内容越困难,越容易受较高激动水平的干扰,如果学习内容容易,激动水平高,学习效率则佳。

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智力的发展,但也要重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① 在智力活动中,情感的动力功能。教学中,教师从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就会使学生对智力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体验到智力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 在智力活动中,情感有增强信号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感的信号功能把深厚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激励或阻止的作用,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

③ 在智力活动中,情感有感染功能。情感通过潜移默化增强学生智力活动的效果。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受到教师的激励、感染,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教师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就会把教师讲述的道理与提出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学习的需要,成为鼓励自己积极向上的力量,促进智力活动效率的提高。

答案有错

上一篇:[广东电大]电大《心理学》形考册(1)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