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章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客观论和主观论?请说明美与主观的关系。
答:客观论是指这样一种观点,即它相信,从根本上说,事物的美是由客体自身属性决定的,是一种与主体意识无关的东西。
主观论则坚持美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概念,美不是起源于事物的属性而是起源于人的心灵。
主观与美的关系:主观论证性——指美并不取决于物而取决于心,是人的知觉使一事物成为美;相对论证性——指审美判断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属于个人审美情趣和 情感偏好的范畴,不可能在具有不同历史、文化和生活背景的个人之间建立起共同的判断标准。非认知性论证——审美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体感受性的体验活 动,不能等同于人类追求客观真理的认知活动。
2、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答:后现代哲学主要是以现代性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后现代哲学肇始于笛卡儿的现代性哲学,现代性哲学普遍具有“对基础、权威、统一”的迷恋,“视主体为 基础和中心”,“坚持一种抽象的事物观”等特点。而后现代哲学,通常采用以“否定性、非中心、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元化等”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思维方 式,坚持反对现代性哲学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二、论述题
1、述艺术表现与艺术表达的基本区别。
答:艺术表现认为事物的美由客观自身的属性决定的,是一种与主体意识无关的东西,美与我们的感官无关,艺术表现论者认为艺术表现的形式有:模仿——诗歌、 戏剧、绘画、雕塑、舞蹈和音乐被归结为同一类事物的原因是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即“模仿”;表现——现代艺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它不是按照传统的模仿原则创 作出来的,它的意义是由作品向我们显示了的。
艺术表达;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之交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把艺术哲学观察的视角转向主体自身,寻求对主体的审美体验作出新的探究和解释的趋势,艺术表达论 者认为艺术表达的形式有:表达——一件东西是艺术品,当,且仅当它澄清了某种感情情况下才有可能,而与它是否打算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无关;指示——一个 东西拥有另外一个东西的属性,并且它与另外一个东西发生联系时所起的象征作用;隐喻——用来指示隐藏在字面意思后面的艺术作品做具有的某种属人特性的概念。
2、试述牟宗三的“儒学三期说”与“儒学三统说”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价值。
答:儒学三期说:牟宗三将儒学的发展史分为三期,在他看来,儒学三期的划分特点是:第一期是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学铸造期,此一时期“孔子以人格之实践 与天人合一而为大圣,其功效则为汉帝国之建构”,其特点是“积极的,丰富的,建设的,综合的”;第二期是“宋明儒之彰显绝对主体时期,此则较为消极的,分 解的,空灵的,其功效见于移风易俗”;第三期指的是则是当代新儒学,“此特殊性之规定,大端可指目者,有二义。一,以往之儒学,乃纯以道德形式而表现,今 则复其转进至以国家形式而表现。二,以往之道德形式与天下观念相应和,今则复需一形式与国家观念相应和。”
儒学三统说:三统即道统、学统和政统。对于三统的内涵,牟宗三曾有一个简短的说明:“一,道统之肯定,此即肯定道德宗教之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之人生宇宙 之本源。二,学统之开出,此即转出‘知性主体’以容纳希腊传统,开出学术之独立性。三,政统之继续,此即由认识政体之发展而肯定民主政治为必然”。
三、 分析题
1、对于凡高的绘画《农鞋》,海德格尔曾有很高的评价,他说他从这双破旧的农鞋中看到了存在之被遮蔽的真理。请欣赏这幅画,运用所学的美学理论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在大多数情况下,关于艺术诠释问题的争论,往往都由对文学作品的诠释的不同理解所引起的,一般而言,在艺术哲学中,文本阅读所引起的诠释问题主要有两 个:第一,作者的传记资料能否成为赞成或反对一种给定的诠释的合法证据?第二,当我们谈到某种诠释的时候,是否就应该把这种诠释看作是关于作品的唯一正确 诠释?
海德格尔认为是凡高本人赋予了那双“农鞋”的意义。虽然“农鞋”本身是很普通的,但是它一经和作者的回忆联系在一起,就挣脱了“鞋”的定义所赋予它的外 壳,成为欢乐、痛苦、爱恨,一切一切的表征。凡高是一名世界级的伟大画家,他的画在他生前并不被重视,死后才得到世人的重视。
《农鞋》一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反映了当时剥削阶级对农民阶级等社会下等阶层的剥削和压迫。
《农鞋》一画又是凡高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极为强烈的控诉,也是作为社会低下阶层追求生活、不屈不挠永不妥协的生动体现。
就这幅画作来说,作者凡高的感受,和海德格尔的解释肯定不完全一致,但这些解释不都是有意思的吗?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同意多元论的解释观的。
2、新儒学作为中国的新保守主义思潮,到底有哪些可以肯定的地方?它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为什么?
答:新儒学所面临的是西风东渐、传统价值分崩离析的社会大 变局,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诸先生怀着强烈而悲苦的民族危机意识和复兴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感,在尽力吸纳西洋哲学之精髓的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 形上思辨工夫致力于传统儒学之精神价值的宏扬、发掘和重建工作,其成就一时成为当代哲学的一大亮点。
① 就历史影响来说,梁漱溟主要是一位儒学的实践家,或者说是一位实践意义上的儒家。面对欧风美雨的侵袭,正是梁漱溟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借鉴西方哲学(不要 是伯格森的生命哲学)来阐释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并以接续“斯文”、担当“道统”的文化使命感首倡儒学的复兴,其预言和思想也许有不合时宜的地方,但这里所 彰显的恰恰是中国儒学不竭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历史责任感。此外,梁漱溟还通过切实的行动(“乡村建设实验”)进行了复兴儒学的尝试,并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介入 中国各种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陆全民性的批孔运动中,梁漱溟依然坚持为孔子辩护且声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由此所体现 的中国儒者的救世热情和人格典范,无疑应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弘扬。
② 熊十力的哲学宗旨就是希望通过揭示本心、仁体即内在即超越、即存有即活动的特性,以打通天与人、知与行、存有与道德的界限,从而引导人们依靠内在本性之自 我觉悟,重建人的生命本体,确立人性的至上尊严。这一点后来被熊氏的弟子牟宗三继承和发扬,并成为当代新儒学的一大特色。
③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是以中国儒学的心性论和道德理想主义为归宿的,但他赋予了其更为精致的理论形式,所以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④ 牟宗三虽然肯定科学与民主对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他更强调科学与民主的发展不可以采取某些外在的“加添法”而必须经过民族文化的自我调整,即从民族 文化生命的内部开显出来。这也就是说,他认定学统和政统应由道统开出,具体来说,就是由儒家的内圣之学开出科学与民主的新外王。
上一篇: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3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