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语境:是交际主体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
2.社会文化语境:是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可分为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
3.话语:是语言运用实例的统称,是由一次交际行为而产生的语言。
4.话语语境意义:话语在特定语境中体现出来的所指意义,或者说是一段话语在一个特定场合,在此时此地是什么意思。
5.话语语用意义:交际主体说出这一话语的意图。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语义上下文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参见《言语交际学》P94-101)
2.举例说明交际双方的亲疏关系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参见《言语交际学》P108-109)
3.举例说明文化习俗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参见《言语交际学》P114-115)
4.简述话语语言意义的主要特征。(参见《言语交际学》P132-133)
5.举例说明言外行为的五种主要类型。(参见《言语交际学》P139)
三、辨析题(辨别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语境只有在被交际主体认识和选择之后才能发挥作用。(√)
2.情景语境中的“地点”因素,主要是指交际主体在开展言语交际活动时的地理位置。(×,是社会位置)
3.当交际双方存在客观的尊卑关系时,一般位卑者更少受到这种关系的影响,说话比较自由。(×,位卑者改为位尊者)
4.所有的话语都需要依赖语境才能够获得明确而具体的意义。(×,并不是所有的话语都需要依赖语境才能够获得明确而具体的解释,有些话语在任何语境中其意义都是明确而具体的。)
5.在话语的语音表现中,语调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情感,但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调也具有一定的区别意义的作用。)
6.在话语的衔接中,能够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虚词,主要是连词和介词。(×,介词改为副词。)
四、材料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有一位青年参加厂里一个同事的婚礼,客人们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无非是逸闻趣事、社会新闻之类,这与婚礼的热闹气氛是适合的。他想,别人都那么海阔天空,妙趣横生,自己不讲点什么显得太拘谨。为了显示自己博学多闻,便大讲起社会上刚刚发生的一件凶暴残忍的杀人案,而且有头有尾,绘声绘色,连被害人遭肢解的细节都一点不落。主人家的老太太听着这些直皱眉头,他却毫不理会。事后,老人家一再念叨:“大喜的日子讲这个,真不吉利!”
(1)从“时间”和“地点”的角度看,这位青年是如何违背情景语境的制约的?(参见《言语交际学》P101-103)
(2)从“话题”和“文化习俗”的角度讲,这位青年是如何违背语境因素的制约的?(参见《言语交际学》P104-105,115)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作为情景语境构成因素之一的“话题”所具有的特殊性。(参见《言语交际学》P104-105)
2.考试前,一个小学生的爸爸跟他说:“我告诉你,这次考试要是不及格,有人要挨打的。”第二天上学,小学生告诉他的老师说:“我可不是吓唬你,我爸爸说了,我这次考试要是不及格,有人要挨打的。”
(1)以上材料中,小学生的爸爸用陈述句式实施了一个什么含义的言语行为?——这次考试要是不及格,我要打你的。
(2)这种通过实施一种言外行为的方式去实施另一种言外行为的现象,被称为什么?——间接言语行为
(3)以上材料中的小学生为什么会误解他爸爸所说的话语的真实意图?(参见《言语交际学》P143)
上一篇:电大《言语交际》平时作业一及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