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人类社会 进化过程 | 时间:2024-09-13 14:57

发布时间:2024-09-13 14:57

| 人浏览

【答案】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平时作业(二)及

一、 填空题: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5、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6、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江流婉转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9.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二、简答题:

1、简析《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成功刻画人物的。

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典型言行表现其思想和性格。如面对南方是东晋,北方已沦为外族之手的南北对立的不同政权,周侯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王丞相(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周侯的庸懦颓废,王导的刚毅奋发都只是通过一个动作、一句话来表现的。语言简洁含蓄,生动传神,把两种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对比描写,使人物的精神面貌更明显,给人印象极深。

2、简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思想蕴含。

这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古人”指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燕太子丹等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诗人感叹自己未能见到广开言路、善用贤士的圣明君主,由此陷入极度悲伤中,遥想后代也不会遇到与自己相知的人。“前贤已去,后贤未及。”一种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的悲哀油然而生。仅此两句,简明易懂,却通过俯仰古今,站在跨越时间的高度,来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惆怅的悲凉似乎刹那间飞越时空,惊天恸地。这两句深刻表现出诗人仕途失意的感伤和封建时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屡遭压抑的悲愤和孤寂情怀。

二、 论述题:

1、试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1)把客观的实境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朦胧。(2)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衬托了离愁别绪,显示了人生的短暂。在离愁的抒写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宇宙人生的探索。(3)诗歌写了五种事物,以“月”为重点,有主有从,巧妙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境。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结合《桃花源诗并序》,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评议短文:

先生(陶渊明)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到)饮辄(就)尽,期(希望)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留恋)去留。环堵(房屋四壁)萧然(空荡荡的样子),不蔽风日;短褐(粗布衣服)穿结(破洞与补丁),簟(盛食物器具)瓢(舀水器具)屡空,晏如(悠然的样子)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忧虑)于贫贱,不汲汲(热切追求)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同类)乎?衔觞(酒杯)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远古理想社会的民众,下同)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既是作者的自况,又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有与世俗抗争的意义。前者针对魏晋时代多言取祸的特定情况,后者是对仕途名利的鄙视。“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对汉代以来的章句训诂之学,钻牛角尖,搞烦琐哲学的反拨,重在心领神会其中要旨,取得精神的愉悦。“性嗜酒”,表现率真的个性,决不矫情,既随和又放达,任情自适,毫不做作。“环堵萧然”、“晏如也”,这是安贫乐道。文末的赞,是对五柳先生的高度赞扬,赞扬他脱俗的人格与高尚的品德。

作者通过这篇自传形式的抒情小品,叙述了自己的志趣,具体表现了自己不与当世同流合污的鲜明个性,讽刺了那些当世陋俗和挖苦了那些势利小人。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这种理想追求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序》如出一辙。《桃花源诗并序》描写了一个独立于世外的理想社会——和平、安宁、无剥削压迫,互助互爱,民风淳朴,欢乐和谐,它是劳动者对理想社会的善良愿望和精神寄托,也曲折批判了现实社会的剥削、压迫、不平等和虚伪。


答案有错

上一篇:电大《现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一及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