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赤脚医生 优秀典型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 时间:2024-09-16 14:54

发布时间:2024-09-16 14:54

| 人浏览

【答案】电大《种植业基础》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

 本章提要: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营养是植物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光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和扩大复种指数。

  常用的基本温度指标有5个,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受害温度与致死温度。积温可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两种。温度变化是否有规律,对植物的作用和影响十分显著。农业上的灾害性天气包括低温冷害、干热风害、霜冻、冻害等。温度的控制措施包括:选择和培育适宜的品种;地膜覆盖;防护措施;农业措施等。

  植物所需的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吸收的。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主要是叶片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干旱引起植物萎蔫。抗御干旱可从增源节流和作物的抗旱性上着手。

  一般将土壤水分划分为三种类型:吸湿水和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水分指标有致死量、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等。应根据作物的需水特性进行合理灌溉。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强调的都是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

  土壤与地球表面其它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我国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组。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具有多方面的影响。良好的团粒结构性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关系到土壤的许多性质以及肥力状况,与作物的生长也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分布最广中低产田为红壤类土壤、低产水稻土、盐碱土,应针对其低产致因采取不同的改良和利用措施。

  作物体内的必需营养元素有十六种。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整个营养期的两个关键性施肥时期。营养诊断分为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肥料包括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气肥等,应根据肥料的性质、作物对营养的需求、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施肥。配方施肥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

  本章应掌握的概念: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以勒克斯为单位。

  3.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光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4.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大。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做光饱和点。

  5.光周期: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映或每天昼夜长短影响植物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6.三基点温度:是指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作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都有这三个温度指标。

  7.界限温度:是指标志某些重要的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温度。

  8.有效积温与活动积温:某一段时间内超过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所得差数的和为有效积温;活动积温为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

  9.低温冷害:是指0℃以上的低温(即低于生物学零度,高于物理学0℃的低温)对喜温作物造成的危害。

  10.冻害:外界温度下降至冰点,使作物组织内结冰而受害,称为冻害。

  11.蒸腾:植物通过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

  12.吸湿水:以吸湿方式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吸湿水。

  13.膜状水:当土粒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即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仍然有很大的分子引力去吸附液态水,这种水分就称为膜状水。

  14.毛管水:靠毛管引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15.重力水: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的水分叫重力水。

  16.最大吸湿量:也称致死量,土壤吸湿水含量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吸湿量。

  17.萎蔫系数:当土壤水分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农作物会因失水而发生萎蔫,如果出现即使再供应水分仍然不能缓解的萎蔫状态,即作物出现永久萎蔫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称为萎蔫系数。

  18.田间持水量:也称田间最大持水量,是指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也是适宜水分的上限。

  19.旱作农业:也称雨养农业、非灌溉农业,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旱地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农业稳产、高产,使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农业。

  20.节水农业:是指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有限灌溉的农业,特点是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结合,中心是节水灌溉技术。

  21.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种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2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的、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产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23.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性质,以及相互排列和相应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征,即土壤单粒的团聚化,以及所形成的团聚体的性质。

  24.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等。

  25.营养诊断:就是对土壤养分贮藏量和供给能力,以及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分为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

  26.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部分。所谓配方就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灌溉条件、耕作管理措施和计划目标产量,结合肥料特性及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开出施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的配方。施肥是配方的执行,即将所用肥料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合理的分配,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施入土壤,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

  本章复习思考题:

  1.简要说明化肥(与有机肥料相比)的特点。

  养分含量高,成分单纯;肥效快但不够持久;不含有机质,有酸碱反应;容易运输,节省劳动力。

  2.农业生产上对温度调节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首先要根据气候特点种植适宜的作物品种;其次可以采用塑料地膜覆盖;还可以采用农田防护,包括营造防护林带、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熏烟、采用土、草等覆盖作物、搭建风障、荫棚、阳畦、温床等;还有灌溉、松土、镇压、垄作、选择适当播期、合理施用肥料等农业措施。

  3.施用有机肥的特点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有错

上一篇:电大《乡镇行政管理》教学重点:第一章绪论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