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赤脚医生 优秀典型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 时间:2024-09-16 18:10

发布时间:2024-09-16 18:10

| 人浏览

【答案】电大《邓小平理论》教学重点: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根据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主要掌握几个问题: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基本内容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四、“一国两制”与两岸关系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一国两制”构想主要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它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但最先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初步形成的阶段。以1978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1979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中美建交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为标志。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成熟阶段。以1981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和19829月邓小平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为标志。而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全面阐述了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则是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构想形成的标志。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的阶段。以19842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心代表团的谈话和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为标志,“一国两制”的构想开始由理论付诸实践。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涵义可以概括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一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一国”体现了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和澳门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在充分考虑和照顾了这些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一国两制”构想的灵活性的体现,但这一灵活性是在坚持原则性前提下的灵活性,在“一国两制”中,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性问题。

  第二,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两种制度都不变的思想。邓小平认为,坚持两种制度都不变,讲不变要讲两个方面,不只是讲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变,还要讲两种社会制度都不变,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也不变;在两种社会制度中,作为主体的大陆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有了这个主体,就可以允许在它的身边,在小地区、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就不怕资本主义吃掉社会主义,反而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第三,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自治和稳定的局面。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香港、澳门、台湾依法建立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国防、宣战和媾和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特别行政区的政府和台湾各界人士的代表可以出任国家政权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在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

  1.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国两制”的出发点。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历史上,虽然也有过分裂的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态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2.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中美关系也逐渐实现了正常化。同时,在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中国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使在一个国家内实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成为可能。

  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首先就要求从实际出发。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处于分裂状态,实行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就必须尊重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的利益,制订各方都可接受的方案“一国两制”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案,它既坚持大陆的社会主义,考虑到大陆的需要,又允许香港、澳门、台湾保留现存的资本主义,以维护这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在社会主义国家内敢于在自己的一些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是中国提出来的,提出这一构想需要有胆略、有勇气。这个胆略和勇气来自人民的拥护,人民拥护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了实现。

  19977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实践,为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19991220日,澳门顺利回归,何厚铧当选为首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这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香港、澳门回归以后,切实实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社会平稳、经济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将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一国两制”与两岸关系

  1.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澳门,洗雪了历史的耻辱。“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引起了世界极大的关注,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赞誉。这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台湾人民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近代以来,两岸同胞共同谱写了抵御外辱、维护统一、奋发图强的壮丽诗篇。当今,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争取和平统一,谋求共同发展,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在21世纪肩负的历史重任。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一,一个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台湾自古以来属于中国。从历史文献记载、出土文物、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两岸人民之间的亲属血缘等,都证明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一点从来就不以由谁占领和统治台湾所决定或改变。

  第二,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和原则。1971年前,台湾国民党政府一直窃取了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代表席位。1971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代表在联大及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同时将台湾代表驱逐出联合国。这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肯定,截止20081月世界上已有170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所有这些同我们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三,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自1987年底长达38年之久的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以来,两岸的关系取得历史性的突破。2006年,两岸间接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的大关,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经济的前途在大陆”不仅是岛内工商界的共识,也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两岸经济逐步形成互补互利、相互促进的局面。两岸关系所以取得这些进展,一个根本基础和保障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也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并保持海峡两岸和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3.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活动,蓄意挑起两岸对立,严重威胁着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成为破坏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现实威胁。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时期台海形势新的发展变化,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新的政策主张。

  第一,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为促进与维持台海和平不断努力,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设想与建议。20064月,胡锦涛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第二,明确定义两岸关系的现状,提出“反独”、“遏独”是当前对台工作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两岸关系现状描述为:“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对当前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中国大陆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针对近年来“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中国大陆将反对“台独”的任务摆在了当前对台政策与对台工作中突出的位置上。在坚决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同时,党中央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摆到更为重要、更为突出的地位,突出两岸一家,提出“共同决定说”,争取两岸同胞“共同反独”。

  第三,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框架。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和对台工作主要任务的确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建构与对台工作新形势相适应的政策和法律框架。20053月,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集中体现了大陆对台战略的新思路,被载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成为反映全党意志、指导大陆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053月,十届全国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贯主张和立场法律化,在事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事关祖国统一大业的原则性问题上,坚持原则、立场,守住底线,决不让步,这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体现。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两岸签署和平协议”写进党的文献,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第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和符合两岸同胞利益尤其是有利于台湾同胞的事情,就是务实地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政党交流方面,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都做了进一步的强调。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许多惠及台湾同胞的具体政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化解台湾同胞对大陆的误解,增进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将发挥重要作用。

  依据对台新的政策和主张,中国大陆继续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开展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我们坚信,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努力,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答案有错

上一篇:电大《邓小平理论》教学重点: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