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1:绪论
1.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
土地作为特殊商品是因为:
(1)土地具有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
(2)土地的价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价格,另一方面是作为开发的土地价值的价格。
2.农学有关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劳动资料,土地又是劳动对象。
3.地学有关土地的概念
多数地学研究者认为,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一个自然综合体。
土地分为三层:以地球风化壳和地下水为主的地下层,以生物圈和土壤为主的地表层,以近地面气候为主的地上层。
4.生态学有关土地的概念
从生态学观点看,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劳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是其能量流、物质流的载体、储存库和供应站。
土地生态系统又可细分为农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居住地生态系统等。
5.工程技术有关土地的概念
从工程建设角度看,工程师们描述的土地是起承载作用的固体物质,土地可理解为基地、场所或物料。城乡居民点、工矿、交通运输及水利等各项建设项目都需附着于土地上。他们关心的是土地的抗压强度及稳定性。土地的质量和位置都与能否发挥好“基地”的作用有直接关系。
6.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区别
土地资源是在现在和不远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能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土地。
土地资源的概念比土地的概念包涵了更多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意义,即土地资源既包括了土地本身的自然属性,也包含了人类对其进行利用改造的社会经济属性。
7.土地与国土的概念区别
所谓国土系归某一国家主权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8.土壤与土地的概念区别
(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但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生产资料时,则它同时与气候、地形、水文等土地诸组成要素共同起作用,这时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这也是土壤与土地两个概念经常混用的原因之一。
(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即为植物提供生长条件的能力。土地生产力既受土壤的综合肥力或广义肥力的控制,也和土壤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地形部位有关。
(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由处在地球风化壳的最表层的腐殖质表层、心土层和风化母质层三个土壤发生层组成。
(4) 土壤作为自然物是可以搬动的,比如可以取土,而土地是不能移动的。
9.土地资源的特性
(1)面积的有限性;
(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
(3)整体性;
(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5)多用途性;
(6)社会性。
10.土地资源的功能
(1)植物生产功能;
(2)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
(3)土地的生态功能。
11.土地资源利用
一是指人类根据土地质量特性开发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二是指利用土地,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土地利用途径古今中外无非有两条:一是土地利用广度的扩展,不断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可利用面积/土地总面积);二是向土地利用深度挖潜,增加劳动投入,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土地产出率(产量或产值或能量/单位土地面积)。
12.土地保护
(1)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不断地“开荒造田”。这些耕地都是由林地、草地、湿地等其他覆盖绿色植被的土地转变而来的。由于开发利用不合理,已有相当多的耕地弃耕成为不毛之地。
大面积的肥沃良田, 正在被快速吞食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这种速度在缺粮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尤其迅速。我国也是世界上耕地减少最快最多的国家之一。
(2) 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土地资源退化是指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的土地生物生产潜力的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的降低。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土地可塑性很小,生态平衡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扰动很容易造成土地退化。
在人多地少,耕地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通过复种、间作、套种、精耕细作,投入大量劳动和化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绿色革命加上施肥、灌溉和其他投入的耕作模式, 可以继续获得可观的成功。但这种成功的生态环境成本也将越来越高。
(3)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993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发表的《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大纲》中指出, 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同时考虑: ① 保持和提高生产力; ② 降低生产风险;③保护自然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 ④ 经济上可行; ⑤ 社会可以接受。这五个目标构成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基本框架;而且可以以这五点来评价、检验和监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是否是可持续的。
13.正确处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
概括地说, 当今世界一切土地资源退化问题都起因于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不当。
人地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开放系统,其核心是人类通过生产过程影响地球表层系统中各个组成要素,反过来地球表层系统的变化又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问题是如何在开发利用土地时,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合理的利用方式,在打破旧的自然生态系统时,不引起土地资源的破坏或者至少是使之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不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人工干预下更为有效的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如防治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治理盐碱地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水盐管理方法,以及防治土壤酸化和土壤污染的措施等等。
14.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15.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
(1)政策性
(2)整体性
(3)兼容性
(4)折衷性
(5)动态性
16.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在协调土地的供给与需求使之达到综合平衡时,必须遵从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使土地利用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的总体最优(或满意)。
(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数量比例关系。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在不增加土地投入的条件下,实现土地产出增长以获得结构效应的有效途径。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
(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合理配置,就是要最终确定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的土地使用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合土地的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最终将各业用地落实于土地之上。
(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宏观布局主要解决的是用地的数量和位置,微观设计则要在此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和利用率,降低其占地率。
17.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其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