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节重点:
1、古体诗界定
2、格律诗界定
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4、绝句
5、古代格律诗特征
二、本节难点:
1、古代格律的粘对与拗救
2、了解格律诗如何避免“犯孤平”的错误
三、学习建议:
1、弄清格律诗的韵脚、押韵、平仄、对仗等基本概念
2、弄清格律诗的有关术语
一、本节重点:
1、古体诗界定
古诗主要指古体诗和古代格律诗。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的“齐梁体”,都被称为古体诗。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2、格律诗界定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句、几百句。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外,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
古体诗、近体诗最大的区别,是古体诗不讲平仄,而近体诗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诗也有讲究平仄的,不过未成定论。
4、绝句
绝句包括五绝和七绝,前者4句20字,后者4句28字。绝句委婉曲折,语言简洁,似绝而续,以第三句为主,诗句承接宛转变化。明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曰:“绝之为言截也,即律诗而截之也。故凡后两句对者是截前四句,前两句对者是截后四句,全篇皆对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对者是截头尾四句。故唐人绝句皆称律诗。”
5、古代格律诗特征
律诗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均有一定规则。律诗主要包括五律和七律,前者8句40字,后者8句56字。律诗作法,一般第一、第二句为起笔,或引故事,或指现景,或竟直叙;第三、第四句为承上,属诗的正面,或正承,或逆承;第五、第六句是转笔,是诗的回身转向处;第七、第八句由第五、第六旬生发而来,是全诗的归结。
按照常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律诗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
律诗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
律诗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但不能是同义词。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形容词的相对。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二、本节难点:
1、古代格律的“粘、对”与“拗、救”
粘与对:所谓“粘”,就是要求两句之间平声和平声字相粘联,仄声字和仄声字相粘联。所谓“对”,指的是一联之中,要求上下两句的平仄两两成对。
拗与救:“拗救”拗,是指诗句中不符合平仄要求的字;凡是诗句中出现拗字的句子,叫做“拗句”。“救”,就是对拗句的补偿或补救。常见的三种拗救归纳如下
孤平拗救:平平仄仄平 改为 仄平平仄平
特种拗救:平平平仄仄 改为 平平仄平仄
对句拗救:仄仄平平仄 改为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改为 平平平仄平
2、关于“犯孤平”的错误
所谓“孤平”,指的是一个平脚的诗句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古代诗人认为“孤平”是律诗的大忌,所以总是极力避免。
三、学习建议:
1、弄清格律诗的韵脚、押韵、平仄、对仗等基本概念
韵脚:因为押韵的位置通常都在句末,所以一般都把押韵的地方叫做“韵脚”。
押韵:所谓韵,指的是音韵相同的读音;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押韵,就是在某一诗句的句末用一个韵母相同的字来收尾,是诗歌最重要特点之一。
平仄:中古四声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仄”指平声和仄声,其中“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则指上、去、入三声,“仄”即是“不平”的意思。
对仗:又称“骈偶”、“对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列为“偶”,都是两两相对,古代的仪仗也是两两相对的,所以称对仗。诗的对仗是指词语相对,即同一联的两句中位置相同的词要词性相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2、弄清格律诗的有关术语
近体诗两句称一联,各联均有专名。律诗第一联叫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或腹联,第四联叫尾联。绝句则只有首、尾两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上一篇:阅读与写作专题辅导:名篇赏析2-“求知欲:生命活力之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