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赤脚医生 优秀典型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 时间:2024-09-18 08:29

发布时间:2024-09-18 08:29

| 人浏览

【答案】《成本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

成本管理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企业在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称为( C )。
A. 成本 B. 产品成本 C. 生产费用 D. 经营费用
2.产品成本实际包括的内容称为( B )。
A. 生产费用 B. 成本开支范围 C. 成本 D. 制造成本
3.企业对于一些主要产品、主要费用应采用比较复杂、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而对于一些次要的产品、费用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合并计算和分配的原则称为( D )。
A.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B. 成本分期原则 C. 合法性原则 D. 重要性原则
4.按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时,其适用的条件是( C )。
A. 产品的产量与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的联系 B. 产品的重量与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的联系
C. 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 D. 各项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5.当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材料费用的分配可采用( D )。
A. 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B. 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C. 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D. 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
6.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第二阶段的对外分配应( A )。
A. 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B. 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内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C. 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之间进行分配 D. 只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
7.在辅助生产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当中,最简便的方法是( B )。
A. 顺序分配法 B. 直接分配法 C. 交互分配法 D. 代数分配法
8.采用顺序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其分配的顺序是( C )。
A. 先辅助生产车间后基本生产车间 B. 先辅助生产车间内部后对外部单位
C. 辅助生产车间受益金额多少 D.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金额的多少
9.某企业生产产品经过2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和4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约为( D )。   
A. 68%     B. 69%    C. 70%    D. 71%
10.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 影响在产品成本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是( B )。
A. 在产品的数量 B. 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C. 完工产品的数量 D. 废品的数量
11.当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其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可采用( A )。
A.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B.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C.在产品按约当产量比例法  D.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12.当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但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其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可采用( B )。   
A.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B. 在产品按所耗材料费用计价法 C. 约当产量比例法  D.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13.在大量生产的企业里,要求连续不断地重复生产一种或若干种产品,因而管理上只要求而且也只能按照( B )。
A. 产品的批别计算成本 B. 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 C. 产品的类别计算成本 D. 产品的步骤计算成本
14.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 )。
A. 品种法 B. 分批法 C. 分步法 D. 分类法
15.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若是单件生产,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 B )。
A. 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B. 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C. 区别不同情况确定是否分配生产费用 D. 应采用同小批生产一样的核算方法
16.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 而要求按原始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采用分步法计算成本时,应采用( D )。   
A. 综合结转法    B. 分项结转法   C. 按计划成本结转法 D. 平行结转法
17.平行结转分步法下,每一生产步骤完工产品的费用,是( C )。   
A. 该步骤完工半成品的成本    B. 该步骤完工产成品的成本   
C. 该步骤生产费用中用于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D. 该步骤生产费用中用于在产品成本的份额
18.需要进行成本还原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C )。
A. 品种法 B. 平行结转分步法  C. 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  D. 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
19.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 A )。   
A. 不能提供所有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资料   B. 只能提供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C. 只能提供第一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D. 只能提供最后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20.期间费用核算内容不应包括( D )。
A. 财务费用核算 B. 管理费用核算 C. 营业费用核算 D. 制造费用核算

二、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上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它的组成内容包括(ABD)。
A. 产品中所耗用的物化劳动的价值 B.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 企业生产中发生的全部支出
D. 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E. 劳动者创造价值的总和
2.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在不同时期、不同产品以及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正确分摊费用,应分清有关成本的几个界线包括(ABCD )。
A. 分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界线 B. 分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 C. 分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线
D. 分清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界线 E. 分清本企业产品成本和其他企业产品成本的界线
3.3.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 BCD )
A. 制造费用 B. 财务费用 C. 管理费用 D. 营业费用 E. 辅助生产费用
4.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成本项目的有( BCDE )
A. 外购材料 B. 直接材料 C. 燃料及动力 D. 废品损失 E. 直接工资
5.计入产品成本的其他费用支出有( AB )
A. 劳动保护费 B. 利息支出 C. 邮电费 D. 水电费 E. 产品销售费用
6.要素费用的分配原则是( BE )。
A. 所有的费用均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种产品当中进行分配 B.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C. 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D. 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E. 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7.辅助生产费用的顺序分配法一般适用于(AC)。
A. 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有着明显顺序
B. 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没有顺序
C. 排列在先的辅助生产车间耗用排列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较少
D. 排列在先的辅助生产车间耗用排列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较多
E. 排列在先和排列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差不多
8.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时,应该(BCE )。
A. 先在企业内部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 B. 先在辅助生产内部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
C. 算出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D. 再向企业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一次对外分配
E. 再向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一次对外分配
9.企业发生的不可修复废品损失会使企业(CE)。
A. 产品总成本可能降低 B. 产品总成本可能提高C. 产品单位成本提高 D. 产品单位成本降低 E. 产品产量降低
10.企业在选择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ABCD)。
A. 在产品数量的多少 B. 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 C. 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 D. 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
E. 成本计算程序的繁简
11.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时,应具备的条件是(ACD)。   
A. 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B. 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   C. 各月末在产品变化较大  
D. 产品成本中原材料和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大    E. 产品成本中原材料和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较大
12.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应具备下列条件(ABC)。
A. 定额管理基础较好 B. 消耗定额比较准确 C.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
D.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E. 产品产量较大
13.采用按所耗材料费用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应具备的条件是(AC )。
A. 产品成本中材料费用所占的比重较大 B. 产品成本中材料费用所占的比重较小
C. 其他加工费用比重较小 D. 其他加工费用比重较大 E. 产品产量较小
14.在多步骤生产的企业里,为了计算各生产步骤的成本,加强各个生产步骤的生产管理,一般要求按照(ADE)。
A.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 B.产品的批别计算成本 C.产品的类别计算成本 D.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成本 E.产品的件别计算成本
15.品种法的适用范围是(AC)。
A. 大量大批生产 B. 小批单件生产 C.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D.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E.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单步骤生产
16.分步法的适用范围是(AD)。
A. 大量大批生产 B. 小批单件生产 C.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D.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E.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单步骤生产
17.在分批法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有(BD)。
A. 计划成本分配法 B. 累计分配法 C. 定额比例分配法 D. 当月分配法 E. 直接成本分配法
18.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需要提供各个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的原因是(ABDE)。   
A. 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既可以自用,也可以对外销售   B. 半成品需要进行同行业的评比   
C. 产成品不需要进行同行业的评比   D. 一些半成品为几种产品所耗用   E. 适应实行厂内经济核算或责任会计的需要
19.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时所用的指标是(AC)。   
A. 本月产成品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   B. 本月产成品所耗本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   
C. 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D. 上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E. 上月产成品所耗本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
20.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ABCDE)。
A. 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及福利费 B. 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办公费、差旅费 C. 工会经费
D. 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E. 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和土地使用税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体系的构成一般国家宏观成本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体系两个方面。
(√)2.成本核算的分期,不一定与会计制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
(×)3.企业在进行费用分配时,应先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然后才能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4.固定资产折旧费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应该全部计入产品成本。
(×)5.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划分的要素费用和成本项目所包括的内容相同。
(×)6.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往往能在本期完工,本期完工的产品一定全部都是由本期投产的。
(√)7.材料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8.在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材料费用的分配应采用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进行分配。
(×)9.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也应计算其应负担的金额。
(×)10.在所有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中,最准确的方法是一次交互分配法。
(×)11.对于产品三包损失,也应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12.当企业的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时,可采用定额比例法计算在产品的成本。
(×)13 按定额成本计算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期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额,应在年末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当中进行分配。
(×)14.在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里,其成本计算期一般是在产品完工时进行计算。
(√)15.品种法是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的。
(√)16.如果各月份的间接费用水平相差悬殊,采用"累计分配法"会影响到各月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17.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不能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18.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19.在分步法下成本计算所分的步骤与生产过程的步骤口径一致。
(×)20.期间费用的高低与产品产量的多少成正比例的关系,即产量提高,期间费用也随之增加,反之,产量降低,期间费用也随之减少。

四、计算题
1、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原料2000千克,单价20元,原料费用用计400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300件,乙产品200件。甲产品单位消耗定额10千克,乙产品为25千克。
要求采用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材料费用。
解:
材料费用分配率=40000÷(300×10+200×25)=5
甲产品应分配负担原材料费用=3000×5=15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负担原材料费用=5000×5=25000(元)

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数量为500件,期未在产品数量为400件,原材料系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的投入程度与加工进度完全一致。期未在产品完成程度为50%,有关费用资料见下表。
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和期未在产品的成本。
项目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工资制造费用合计月初产品成本179001722875018850本月发生费用360001032168275039950合计539001204196350058800完工产品成本28500860140250042000月未在产品成本1540034456100016800解:
1.直接材料费的分配:
由于原材料是系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的投入程度与加工进度完全一致,而期未在产品的完程度为50%,故在产品约当产量即为400X50%=200件。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17 900 + 36 000)÷(500+200)=77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500 X 77=38 50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200 X 77=15 400(元)
2.燃料及动力费的分配
直接燃料及动力分配率=(172+1 032) ÷(500+200)=1.72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燃料及动力费用=500X1.72=860 (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燃料及动力费用=200X1.72=344 (元)
3.直接工资费的分配
直接工资费分配率=(28+168) ÷(500+200)=0.28
完工产品负担直接工资费用=500 X 0.28=14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工资费用=200 X 0.28=56(元)
4.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的分配率=(750+2 750) ÷(500+200)=5
完工产品负担制造费用=500 X 5=2 50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工资费用=200 X 5=1 000 (元)
5.汇总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未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总成本=38 500+860+140+2 500=42 000 (元)
月未在产品成本=15 400+344+56+1 000=16 800(元)

3、某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采用品种法。2002年5月份基本生产车间有关材料消耗、工时及工资费用、生产车间制造费用资料见表1、表2、表3。制造费用在各产品之间采用实际工时比例法进行分配。月未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产品定额成本资料见表4。本月甲产品完工80件,月未在产品20件,在产品原材料已投足,加工程度平均为50%。

表1 材料费用分配表
项目直接计入分配计入合计甲产品50000400090000乙产品3000070000100000车间一般消耗 20002000
表2 工资费用分配表
项目直接计入分配计入合计生产工时分配率生产工人甲产品200004000540000乙产品180002000528000小计38000600003000068000车间管理人员21000 21000
表3 其他费用
项目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修理费其它金额1000060007000300050000
表4 甲产品定额成本
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成本980695510
要求:根据已知资料,计算并填列"甲产品成本明细帐"有关项目,见表5。
表5 甲产品成本明细帐
2002年摘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月日51在产品成本2940010425765047475531本月发生费用 531生产费用累计 531完工产品成本 531在产品成本
解:
工资费用分配率==30000÷600=5
甲产品负担的工资费用=20000+4000×5=40000
制造费用分配率=(10000+6000+7000+3000+50000)÷(4000+2000)=16.5
甲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4000×16.5=66000
在产品定额材料费用=980×20=19600
在产品定额工资费用=695×20×50%=6950
在产品定额制造费用=510×20×50%=5100

4、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道工序300件。该月完工产品140件。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 900元,加工费用l 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串。
(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解:(1)该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第一工序 70%×50%=35%
第二工序 70%+30%×50%=85%
(2)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一工序 300×35%=105(件)
第二工序 300×85%=25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05+255=36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串=2 900/(140+360)=5.8(元)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40× 5.8=812(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 5.8=2 088(元)
加工费用分配率=1 350/(140+360)=2.7(元)
完工产品加工费用=140×2.7=378(元)
在产品加工费用=360×2.7=972(元)
(4)完工产品成本=812+378=l 190(元)
在产品成本=2 088+972=3 060

成本管理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以某一先进单位产品成本作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称为( C )。
A. 倒扣测算法  B. 比率测算法  C. 选择测算法  D. 直接测算法
2.如果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分解产品目标成本时,应按( C )。
A. 功能评价系数分解  B. 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  C. 按产品制造过程分解 D. 按产品成本项目构成分解
3.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B )
A. 完全成本法  B. 变动成本法  C. 吸收成本法  D. 制造成本法
4.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 D )
A. 制造费用  B. 直接材料  C. 直接人工  D. 变动成本
5.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模型和成本模型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 D )
A. 销售单价  B. 单位变动成本  C. 固定成本  D. 产销量
6.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 A )
A. 单位售价 B. 总成本 C. 销售收入 D. 变动成本
7.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3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0000元,产品单价为5元,则保本销量为( A )件。
A. 30000 B. 20000 C. 12000 D. 7500
8.已知企业某产品单价为2000元,目标销量为35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00000元,目标利润为600000元,则单位变动成本为( C )元/件。
A. 1000 B. 1500 C. 1800 D. 2000
9.确定功能评价系数常常采用的方法是( B )。
A. 对比法 B. 评分法 C. 定性分析法 D. 定量分析法
10.价值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B )。
A.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 B.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 C.成本系数÷功能评价系数 D.功能评价系数÷价格系数
11.倒扣测算法是在事先确定( A )的基础上,首先预计产品的售价和销售收入,然后扣除价内税和目标利润,余额即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
A. 目标利润 B. 目标成本 C. 目标销量 D. 目标单价
12.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的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称为( B )。
A. 成本预测  B. 成本决策  C. 成本分析  D. 成本计划
13.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称为( A )。
A. 机会成本 B. 专属成本 C. 差量成本 D. 重置成本 
14.在成本决策中,零部件自制较外购所增加的成本,属于( B )。
A. 机会成本  B. 差量成本  C. 无关成本  D. 变动成本
15.那些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已经发生并支付过款项的成本,称为( C )。
A. 历史成本  B. 变动成本  C. 沉没成本  D. 专属成本
16.总额分析法以( D )模式计算利润。
A.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B. 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C. 销售收入-固定成本 D.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17.在成本决策中不需要区分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决策方法是( A )。
A. 总额分析法  B. 差量损益分析法  C. 相关成本分析法  D. 成本无差别点法
18.采用差量损益分析法必须坚持( A )原则。
A. 相关性  B. 重要性  C. 明晰性  D. 稳健性
19.差量损益分析法下,如果决策中的相关成本只有( C ),可以直接比较两个不同方案的贡献边际。
A. 差量成本 B. 专属成本 C. 变动成本 D. 沉没成本
20.最佳订货批量是指使存货( C )最低时的订货批量。
A. 变动成本 B. 运费 C. 相关总成本 D. 买价

二、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企业确定的产品目标成本还需进一步分解,分解的主要方式有(ABCD)。
A.按产品组成分解  B.按产品结构分解  C.按产品制造过程分解  D.按产品成本项目构成分解  E.按功能评价系数分解
2.本量利分析模型确立的前提条件包括(ABCD)
A. 成本性态分析假定  B. 相关范围假定  C. 线性假定  D. 基本模型假定 E. 目标利润假定
3.保本点的表现形式包括(AB)。
A. 保本额  B. 保本量  C. 保利量  D. 保利额  E. 贡献边际率
4.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的预测不同于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预测,它的显著特征是(AC)。
A. 先确定降低额  B. 先确定降低率  C. 以各项成本降低措施为依据测算
D. 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依据测算  E. 发动职工制定可行的节约措施
5.产品总成本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主要有(BCDE)。
A. 高低点法  B. 加权平均法  C. 移动平均法 D. 简单平均法  E. 指数平滑法
6.提高价值系数可采取的措施有(ABCDE)。
A. 在保持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 B. 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品功能
C. 提高产品功能,同时降低产品成本 D. 成本增加不多,产品功能却有较大的提高
E. 消除过剩功能,同时成本有较大降低
7.定量预测方法包括(ABD)。
A. 简单平均法  B. 加权平均法  C. 函询调查法  D. 指数平滑法 E. 市场调查法
8.定性预测方法包括(CE)
A. 简单平均法  B. 加权平均法  C. 函询调查法  D. 指数平滑法 E. 市场调查法
9.产品成本发展趋势预测主要包括(ABDE)。
A. 新产品投产前成本趋势预测  B.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趋势预测
C. 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趋势预测  D. 产品总成本趋势预测 E. 功能成本预测
10.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预测中所涉及的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ABCE)。
A. 材料消耗定额  B. 材料价格  C. 劳动生产率  D. 小时工资率  E. 废品损失
11.在成本决策中应予以考虑的成本有( DE )。
A. 直接材料  B. 直接人工  C. 制造费用  D. 机会成本  E. 重置成本
12.成本决策程序包括(ADE)。
A. 提出问题  B. 成本预测  C. 成本分析  D. 确定决策目标  E. 纳入计划
13.成本决策应注意以下问题(BCE)。
A. 成本决策依据必须十分精确  B. 成本决策不能主观臆断 C. 成本决策必须目的明确   
D. 成本决策应根据专业经验决断 E. 成本决策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4.下列属于无关成本的有(BE)。
A. 机会成本  B. 沉没成本 C. 差量成本  D. 专属成本  E. 共同成本
15.由多个方案共同负担的成本,属于(BE)。
A. 差量成本  B. 沉没成本   C. 机会成本 D. 专属成本  E. 共同成本
16.成本决策的方法有(ABCDE)。
A. 总额分析法  B. 差量损益分析法  C. 相关成本分析法  D. 成本无差别点法 E. 边际分析法
17.差量损益的计算途径有(AB)。
A.根据定义计算  B.差量收入-差量成本  C.相关收入-相关成本 D.变动收入-变动成本 E.总收入-总成本
18.相关成本与产品成本不同,它具有以下特征(ACE)。
A. 所属概念多样化  B. 属于历史成本  C. 账簿中不反映 D. 凭证中反映  E. 决策中考虑
19.最佳订货批量决策中的相关成本包括(CD)。
A. 直接材料  B. 直接工资 C. 储存成本 D. 订货成本  E. 缺货成本
20.确定最佳质量成本时,应考虑的成本有(ABCD)。
A. 预防成本  B. 检验成本  C. 内部质量损失  D. 外部质量损失 E. 储存成本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成本预测有一个过程,只要依据相关信息建立起成本预测模型,即意味着成本预测程序的结束。 
(×)2.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不需要任何假设条件。
(√)3.贡献边际首先用于补偿固定成本,之后若有余额,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 
(×)4.企业的贡献边际应当等于企业的营业毛利。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固定成本越高,保本量越大。  
(×)6.若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同方向同比例变动,则保本点业务量不变。
(√)7.在多品种生产的条件下,提高贡献边际率水平较高产品的销售比重,可降低整个企业综合保本额。   
(√)8.进行成本性态分析的关键是分解混合成本。   
(×)9.如果价值系数大于1,说明产品或零部件的功能较大或成本较低,这是改进的目标。
(×)10.倒扣测算法是在事先确定目标销量的基础上,首先预计产品的售价和销售收入,然后扣除价内税和目标利润,余额即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
(√)11.通常产品功能决定产品的成本水平。
(√)12.价值系数的高低,取决于功能与成本的结合情况。 
(×)13.在相关范围内,广义差量成本等于相关变动成本。
(×)14.成本管理更侧重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15.狭义的差量成本也叫增量成本。
(×)16.企业在进行价格决策时应考虑历史成本而不是重置成本。  
(√)17.实际中如果某项资源只有一种用途,则其机会成本为零。  
(√)18.在差量损益分析法下,如果差量损益大于零,说明前一方案优于后一方案。 
(√)19.差量损益分析法下,如果决策中的相关成本只有变动成本,可以直接比较两个不同方案的贡献边际。
(×)20.最佳订货批量是指使存货总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

四、计算题。
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假定产销平行,预计明年该产品销量为1000件,单价为100元,增值税率为17%,消费税率为10%,假设该企业该产品购进货物占销售额的预计比重为30%,另外还需交纳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同行业的销售利润为20%。
要求:预测该企业的目标成本。
解:
目标利润=1000×100×20%=20000(元)
应交税金=1000×100×10%+[1000×100×10%+1000×100×(1-30%)×17%]×(7%+3%)=12190(元)
目标成本=1000×100-12190-20000=67810(元)

2、某企业生产A产品,假定产销平行,预计明年该产品销量为1500件,单价为50元,增值税率为17%,营业税率10%,销项税与进项税的差额预计为2000元;另外还需交纳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如果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为20%。
要求:
(1)预测该企业的目标成本。
(2)如果A产品由两道工序组成,相关的成本结构资料如下:第一道工序直接材料占70%,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各占15%第二道工序半成品点80%,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各占10%,确定各工序的目标成本。
解:
(1)目标利润=1500×50×20%=15000(元)
应交税金=1500×50×10%+(1500×50×10%+20000×17%)×10%=8590(元)
目标成本=1500×50-8590-15000=51410(元)
(2)
成本项目目标成本第二工序目标成本第一工序目标成本直接材料 41128×70%=28789.6其中:半成品 51410×80%=41128 直接人工 51410×10%=514141128×15%=6169.2制造费用 51410×10%=514141128×15%=6169.2合计514105141041128
3、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获营业利润18000元;若该企业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其它条件不变。
要求:预计下一年度的保本销量及保本销售额。
解:
本年销量=84000÷6=14000(单位)
本年销售收入=84000÷40%=210000(元)
单价=210000÷14000=15(元)
固定成本=(15-6)×14000-18000=108000(元)
保本销量=108000÷(15-6)=12000(单位)
保本额=12000×15=180000(元)

4、某企业每年需用A零件2000件,原由金车间组织生产,年总成本为19000元,其中,固定生产成本为7000元。如果改从市场上采购,单价为8元,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B零件,可节约外购成本2000元。
要求:为企业作出自制或外购A零件的决策。
解:依题意编制相关成本分析表如下:
自制A零件 外购A零件
变动成本 19000-7000=12000 8×2000=16000
机会成本 2000 0
相关成本合计 14000 16000
因为14000元<16000元,所以应自制A零件,这样可以使企业节约2000元的成本。
决策结论:应自制A零件。

成本管理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1.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 生产工资费用定额的计算公式是( D )。
A. 产品实际工时×生产工资实际单价  B. 产品实际工时×生产工资计划单价 
C. 产品生产工时定额×生产工资实际单价 D. 产品生产工时定额×生产工资计划单价
2.由于修改旧定额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称为( C )。
A. 定额差异   B. 材料成本差异 C. 定额变动差异  D. 脱离定额的差异
3.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 若差异额较大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也较大,差异额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一般是采用( B )。 
A. 定额差异的比例   B. 定额成本的比例  C. 脱离定额差异的比例 D. 材料成本差异的比例
4.定额法下的定额变动差异是指由于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 B )。 
A. 计划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   B. 新旧定额的差额  C. 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额   D. 月初定额与月末定额的差额
5.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于定额变动差异若是定额降低, 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还应( C )。
A. 从当月的产品成本当中扣除 B. 加到当月的产品成本当中
C. 对当月产品成本没有影响 D. 应在月初产品成本当中进行调整,月末在产品成本不进行调整
6.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在消耗定额降低时, 月初在产品的定额成本调整和定额变动差异数,( D )。
A. 都是负数 B. 都是正数 C. 前者是正数,后者是负数 D. 前者是负数,后者是正数
7.定额法的特点是( B )。
A.对产品进行事前控制 B.对成本差异进行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C.进行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 D.上列三点都具备
8.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 D )。
A. 完全是一回事 B. 毫无联系 C. 可以互相代替 D. 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9.在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情况下,生产能力利用差异的计算公式是( B )。
A. (实际工时-预算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B. (预算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C.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D. (标准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10.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按三因素法进行分析时,组合差异等于( B )。
A. 材料实际耗用总量×(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单价-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B. 材料实际耗用总量×(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C. 材料实际耗用总量×(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单价-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D. 材料标准耗用总量×(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11.我国企业按标准成本制度进行核算时,应设置的差异账户是( A )。
A. 生产成本差异 B. 材料价格差异 C. 直接人工差异 D. 制造费用差异
12.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应以各责任部门为单位,按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编制费用预算,为了计算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应以确定的预算费用除以( A )。
A. 预算生产量 B. 实际生产量 C. 预算工时 D. 实际工时
13.在定额成本制度下,生产成本科目的借贷方是( C )。
A. 按定额成本登记 B. 按标准成本登记 C. 按实际成本登记 D. 按计划成本登记
14.在制造费用不区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情况下,制造费用差异是( B )。
A. 标准制造费用与实际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B. 实际产量标准制造费用与实际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C. 计划产量标准制造费用与实际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D. 预算产量标准制造费用与实际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15.在将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情况下,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其中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是( D )。
A. (预算工时-标准工时)×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B. (预算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C.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D.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16.由厂部直接编制全厂成本计划的方法,是采用( A )。
A.一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 B.分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 C. 一级与分级相结合的成本计划编制方式 D.独立成本计划编制方式
17 企业在编制成本计划时,一般是先编制( B )。
A. 基本生产车间的成本计划 B. 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划 C. 制造费用总预算 D. 期间费用预算
18.成本报表属于( B )。
A. 对外报表 B. 对内报表 C. 既是对内报表,又是对外报表 D. 对内还是对外由企业决定
19.可比产品降低额与可比产品降低率之间的关系是( C )。
A. 成反比 B. 成正比 C. 同方向变动 D. 无直接关系
20.填制商品产品成本表必须做到( A )。
A. 可比、不可比产品须分别填列 B. 可比、不可比产品可合并填列
C. 既可分别,也可合并填列 D. 填制时无需划分可比、不可比产品
21.商品产品成本表的填列必须做到( A )。
A. 主要产品逐一填列,非主要产品可以汇总填列 B. 主要产品与非主要产品汇总填列
C. 只填主要产品,并汇总填列 D. 非主要产品同主要产品一样,须逐一填列
22.计算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的分母是可比产品按( A )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A.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B. 上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 C. 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D. 本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
23.企业成本报表的种类、项目、格式和编制方法( B )。
A.由国家统一规定 B.由企业自行确定 C.由企业主管部门同一规定 D.由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共同制定

二、多项选择题
1.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方法一般有( ACD )。
A. 限额法 B. 一次交互分配法 C. 切割法 D. 盘存法 E. 分步法
2.在定额法下,计算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时, 需要的指标有(ACDE)。
A. 产品原材料的定额费用 B. 产品原材料的计划费用 C. 原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   
D. 原材料定额变动差异 E.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
3.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产品实际成本计算的指标有(ACDE)。
A.按现行定额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B.按旧定额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C.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
D. 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 E.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4.标准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具体包括(ABCE)。
A.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B. 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C.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D. 直接材料分配率差异 E.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5.在直接人工三因素分析法下,影响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差异的因素是(BCD)。
A.人工生产效率差异 B.人工效率差异 C.人工组合差异 D.人工工资率差异 E.人工工作效率差异
6.工资率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E )。
A.工资计算方法改变 B.材料质量和制造方法改变 C.劳动态度 D.工人熟练程度 E.工人级别结构的变化
7.标准成本差异的处理方式一般包括( ABCD )。
A. 将差异转入损益科目 B. 将差异转入销售成本科目 C. 将差异结转至下期
D. 将差异在存货及销售成本之间按比例分摊 E. 将差异保留在各差异账户中
8.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成本制度的不同之处是( ABDE )。
A. 标准成本制度下,生产成本科目按标准成本登记
B. 定额成本制度下,生产成本科目按实际成本登记
C. 定额成本制度下,单独设置各种成本差异科目反映成本差异
D. 定额成本制度下,不单独设置各种成本差异科目反映成本差异
E. 标准成本制度下不要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而定额成本法要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
9.成本计划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ABCDE )。
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B. 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C. 制造费用计划 D. 期间费用预算 E. 降低成本主要措施方案
10.编制全厂成本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D )
A.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B. 可比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C. 不可比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D. 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E. 基本生产车间完工产品成本计划

11.商品产品成本表可以反映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的( ABCD )
A. 实际产量 B. 单位成本 C. 制造费用明细表 D. 本年累计总成本
12.工业企业编制的成本报表有( ABC )。
A. 商品产品成本表 B.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C. 制造费用明细表 D. 成本计算单

三、判断题
(×)1.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实际费用与定额费用之间的差额。
(√)2.定额法与与产品的基本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根据定额成本加减各种成本差异算出实际成本,因而,便于进行产品成本的定期分析。
(×)3.在计算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时,如果是定额提高的差异, 应加入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并从本月产品成本中减去。
(√)4.在定额法下,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各种成本差异的原则是, 差异不大或差异虽大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差异较大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差异应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按定额成本比例进行分配。
(×)5.完工产品成本中的定额差异是正数,一般说明本月成本管理工作做得不好。
(√)6.定额法应采用定额比例法或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7.直接材料三因素分析法,在将影响材料成本差异的因素分为数量和价格差异的基础上,将数量差异进一步区分为产出差异和耗费差异。
(√)8.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三因素分析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效率差异、耗费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9.材料价格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市场价格、采购地点、运输方式变动,以及生产技术上产品设计的变更造成的。
(×)10.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材料数量差异和材料价格差异都属于材料成本差异,可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核算。(×)11.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为了正确计算各种产品实际成本,应选择恰当的分配标准将各种成本差异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12.对于标准成本差异的处理方式是将其结转至下期,或是将差异在存货及销售成本之间按比例分摊,也可以将差异转入损益或销售成本科目。
(×)13.我国企业实行标准成本制度时,对于成本差异的处理方式与西方企业完全相同。
(√)14.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有不同方式可供选择;而在定额成本制度下,各种成本差异一般应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15.标准成本制度并非一种单纯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是把成本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相结合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16.在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时,凡是有规定费用开支标准的,则可以参照上期实际数结合本期产品产量的增减变化等情况加以确定。
(√)17.基本生产车间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是编制车间直接费用计划、编制制造费用计划、编制车间产品成本计划。
(√)18.内部成本报表必须和责任会计组织相配合,以明确责任者的成本责任。
(×)19.可比产品降低率等于可比产品降低额与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之比。
(√)20.编制成本报表的要求是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和编报及时。

四、作品题
1. 某企业月初在产品300件, 直接材料定额成本按上月旧定额计算为每件50元,从本月起,每件直接材料定额成本降低为48元,本月投产600件,实际发生直接材料费用31000元,900件产品本月全部完工。
要求:计算该产品的实际成本
产品的实际成本计算结果如下:
月初在产品材料定额成本300×50=15000(元)
减:月初在产品材料定额成本降低(50-48)×300=600(元)
加:本月投产产品材料定额成本 48×600=28800(元)
定额成本合计 43200(元)
加:材料定额超支差 31000-28800= 2200(元)
加:材料定额变动差异600(元)
完工产品材料实际成本46 000(元)
2.某企业A产品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A产品有关直接材料费用资料如下: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为20000 元, 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为-600元。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调整降低1500 元,定额变动差异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中。本月定额直接材料费用为50000 元, 本月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为+2497.45元,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 5% 材料成本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本月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费用为60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定额法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产品的实际成本计算结果如下表;
产品成本计算表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月初在产品成本 定额成本 20000
定额差异 -600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 定额变动 1500
定额成本 -1500
本月费用 定额成本 50000
定额差异 2497.45
费用合计 定额成本 68500
定额差异 1897.45
定额变动 1500
定额差异分配率 1897.45÷68500=.0277
完工产品成本 定额成本 60000
定额差异 0.0277X6000=1662
定额变动 1500
材料成本差异 (60000+16620X5%=3083.1
实际成本 66245.1
月未在产品成本 定额成本 8500
定额差异 0.0277X8500=235.45

3. 某企业生产甲种产品,单位产品标准配方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单位产品标准配方表 单位:元
材料名称单 价混合用量标准(千克)标准成本20115230202201202039436合 计-786 本期甲种产品实际产量为900千克,各种材料实际消耗资料如表2所示。
表2 材料耗用情况表 单位:元
材料名称单 价实际耗用量(千克)标准成本201142 90040 600202181 80032 40020391501 350合 计-4 85074 35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分析如下:
    分析对象:74 350-900×86=-3 050(元)
    标准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86÷7≈12.2857(元)
    (1)计算产出差异
    (4 850÷7-900)×86≈-17 814(元)
    (2)计算组合差异
    4 850×(16.6701-12.2857)≈21 264(元)
    (3)计算材料价格差异
     2 900×(14-15)+1 800×(18-20)=-6 5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总额=-17 814+21 264-6 500=-3 050(元)

成本管理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狭义的角度说,成本分析主要是指( B )。
A. 成本事前分析 B. 成本事后分析 C. 成本事中分析 D. 成本全过程分析
2.影响产品成本的固有因素是( A )。
A. 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 B. 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 C. 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 D. 生产设备利用效果
3. 影响产品成本的微观因素是( B )。
A. 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 B. 生产设备利用效果 C. 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 D. 企业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
4.为确定某一经济指标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以掌握该项经济活动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的方法是( D )。
A. 因素分析方法 B. 相关比率分析法 C. 趋势比率分析法 D. 构成比率分析法
5.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是指( C )。
A. ∑(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B. ∑(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C. ∑(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D. ∑(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6.某产品单位材料计划耗用量10千克,实际耗用量9.5千克,每千克计划价格50元,实际价格55元,则该产品单位成本的量差影响额是( B )。
A. 25元 B. -25元 C. 27.5元 D. -27.5元
7.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因素有( B )。
A. 产品产量 B. 产品单位成本 C. 产品的规格和种类 D. 产品数量
8.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示成本变动及其原因的一种方法是( A )。
A. 对比分析法 B. 趋势分析法 C. 比率分析法 D. 因素分析法
9.把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因素,研究诸因素变动对综合性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是( D )。
A. 对比分析法 B. 趋势分析法 C. 比率分析法 D. 因素分析法
10.在不考虑成本性态分析,即不将成本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时,产品产量的变动对企业主要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是( C )。
A. 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都不受影响 B. 既影响成本降低率,又影响成本降低额
C. 只影响成本降低额,不影响成本降低率 D. 只影响成本降低率,不影响成本降低额
11.反映成本变化一个侧面的指标是( A )。
A. 数量指标 B. 质量指标 C. 单项指标 D. 综合指标
12.成本考核的目标是( D )。
A. 符合国家法令 B. 符合国家计划 C. 作出综合评价 D. 提高经济效益
13.特定的责任中心所发生的耗费称为( D )。
A. 沉没成本 B. 固定成本 C. 相关成本 D. 责任成本
14.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 D )。
A. 对外投资支出 B. 购建固定资产支出 C. 公益金开支的支出 D. 直接人工
15.审核成本预测的可靠性、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是指( A )。
A. 事前成本审计 B. 事中成本审计 C. 事后成本审计 D. 以上三项都对
16.成本审计的重要内容是( D )。
A. 营业费用审计 B. 管理费用审计 C. 财务费用审计 D.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审计
17.下列支出中,可以列入产品成本的有( B )。
A. 被没收的财物 B. 机物料消耗 C. 捐赠支出 D. 违约金支出
18.对某些费用支出的数额、比例作出具体规定的是( B )。
A. 成本开支范围 B. 费用开支标准 C. 成本项目 D. 费用要素
19.质量成本趋势分析的指标有( B )。
A. 产值质量成本率 B. 销售基数 C. 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 D. 质量成本利润率
20.把质量成本的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的方法称为( B )。
A. 单轨制 B. 双轨制 C. 集中制 D. 非集中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产品成本的微观因素是( ABCD )。
A. 劳动生产率水平 B. 生产设备利用效果 C. 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D. 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利用情况 E. 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
2.影响产品成本的固有因素是( ABC )。
A. 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 B. 企业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 C. 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
D. 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 E. 劳动生产率水平
3.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主要因素有( BC )。
A. 产品产量 B. 产品品种比重 C. 产品单位成本 D. 产品的价格 E. 产品的种类和规格
4.连环替代法的计算程序是( ABCD )。
A. 确定指标的组成因素和因素排列顺序
B. 依次以各因素的实际数值替换该因素的标准数值,直至最后计算出实际指标
C. 以每一个替换后计算出的新数据,减去前一个数据,其差额即为该因素的影响程度
D. 综合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其代数和应等于该指标实际数与标准数之差
E. 影响各指标的因素替换顺序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决定,没有什么规律
5.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的任务是( ABC )。
A. 查明全部产品和各类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B. 查明全部产品中各成本项目的计划完成情况
C. 找出成本升降幅度大的产品和成本项目 D. 查明单位成本升降的原因
E. 查明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各项目的计划完成情况
6.在直接材料成本三因素分析法下,影响材料差异的计因素是( ABD )。
A. 单位产品材料耗用量 B. 材料配比 C. 材料购入数量 D. 材料单价 E. 产品产量
7.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中,既影响降低额又影响降低率的因素是( BC )。
A. 产品产量 B. 产品单位成本 C. 产品品种结构 D. 材料单耗 E. 单位工时消耗
8.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CD )。
A.联产品成本分析 B.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C.直接材料成本分析 D.制造费用项目分析 E.单位成本厂际分析
9.产品成本分析的内容包括( ABCDE )。
A. 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B. 单位产品成本分析 C. 联产品成本分析
D. 产品成本降低幅度预测分析 E. 单位产品成本厂际对比分析
10.责任中心可分为( ABCD )。
A. 收入中心 B. 成本中心 C. 利润中心 D. 投资中心 E. 费用中心
11.企业内部责任成本考核指标有( AB )。
A. 责任成本差异率 B. 责任成本降低率 C. 市盈率 D. 投资报酬率 E. 内部报酬率
12.成本按已确定的经济责权分管范围可分为( AD )。
A. 可控成本 B. 相关成本 C. 无关成本 D. 不可控成本 E. 沉没成本
13.成本审计包括( ABC )。
A. 事前成本审计 B. 事中成本审计 C. 事后成本审计 D. 事后成本考核 E. 事后成本分析
14.制造费用审计的内容有( ABCD )。
A. 制造费用计提是否符合规定 B. 待摊费用列支的正确性 C. 预提费用列支的正确性
D. 制造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E. 职工福利费提取的正确性
15.成本费用的审计可分为( CD )。
A. 收益性支出审计 B. 资本性支出审计 C. 产品成本审计 D. 期间费用审计 E. 营业外支出审计
16.期间费用审计包括( ACD )。
A. 营业费用审计 B. 制造费用审计 C. 管理费用审计 D. 财务费用审计 E. 主营业务成本审计
17.材料费用的审计包括( ABC)。
A. 审计用途是否恰当 B. 审计数量是否确切 C. 审计材料计价是否合理
D. 审计职工福利费提取是否正确 E. 预提费用列支的正确性
18.在产品计价应审计( AB )。
A. 计价方法是否合理 B. 计价方法是否前后一致 C. 是否以估计数作为盘存数
D. 是否混淆账面结存数和实存数 E. 有意少记在产品数量
19.质量成本一般包括( ABCD )。
A. 预防成本 B. 鉴定成本 C. 内部故障成本 D. 外部故障成本 E. 标准成本
20.质量管理成本包括( CD )。
A. 内部故障成本 B. 外部故障成本 C. 预防成本 D. 鉴定成本 E. 定额成本

三、判断题
(√)1.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
(√)2.应用连环替代法时,经济指标体系的组成因素必须是确实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
(×)3.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是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可比产品成本与本年可比产品实际总成本的差额。
(√)4.对本期产品成本报表的分析是一种事后分析。
(×)5.某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上升率为2%,实际降低率为0.5%,因此该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任务没有完成。
(×)6.采用连环替代法,在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影响时,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为条件的,意即在其他因素均为计划数时,确定这一因素变动影响程度的。
(×)7.产量变动之所以影响产品单位成本,是由于在产品全部成本中包括了一部分变动费用。
(×)8.可比产品是指以前年度或上年度未正常生产过的产品。
(√)9.采用连环替代法进行产品成本分析时,替代顺序确定的一般原则是:先数量因素后质量因素。
(√)10.在生产多种可比产品的条件下,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有三个,即产品产量的变动的影响、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11.运用差额计算法不需要考虑影响经济指标各因素的排列顺序。
(×)12.成本考核要求责任者对成本负责。
(×)13.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是一致的。
(×)14.责任成本按产品归类。
(√)15.确定在产品期末结存数量是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基础,也是审查在产品成本的重要依据。
(×)16.成本审计就是要审查成本费用支出范围、标准和分配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17.事中的成本审计是指通过对已经消耗、付款、转帐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及书面资料的检查,并通过实物的盘存和鉴定,使之合理、合法和正确。
(√)18.产品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等三个组成部分,应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两个角度来进行审计。
(√)19.质量成本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产品质量与成本升降因素及其对经济效益影响程度的分析。
(×)20.检测实验费是内部故障成本的组成部分。

四、作品题
1. 根据下列表中资料,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确定各有关因素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
甲产品材料消耗资料表
项 目计量单位计划指标实际指标产品产量吨200190材料单耗千克300320材料单价元1520



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各因素影响如下:
材料计划成本=200×300×15=900 000(元)
材料实际成本=190×320×20=1 216 000(元)
分析对象:1 216 000-900 000=316 000(元)
计划指标:200×300×15=900 000元
第一次替代:190×300×15=855 000元
第二次替代:190×320×15=912 000元
第三次替代:190×320×20=1 216 000元
因产量减少,导致材料成本下降了45 000元;
因单耗上升,导致材料成本上升了57 000元;
由于料单价的上升,使材料成本上升了304 000元。
以上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使材料总成本上升了316 000(-45 000+57 000+304 000)元。

2. MK公司可比产品成本有关资料下:
计划降低任务 单位:万元
产品
产量单位成本总成本降低任务上年计划上年计划降低额降低率甲
乙10
410
209
16100
8090
6410
1610%
20%合计 1801542614.44%
产品产量单位成本总成本实际完成上年计划实际上年计划实际降低额降低率甲

合计8
610
209
168.5
16.580
120
20072
96
16868
99
167

33

16.5%要求:采用连环替代法和余额推算法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实际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
(1)分析对象
降低额:33-26=7(万元) 降低率:16.5%一14.44%=2.06%

(2)连环替代法
①计划成本降低额:180-154=26(万元) 计划成本降低率:26÷180=14.44%
②按实际产量、计划品种构成、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降低额:14.44%×200=28.88(万元) 降低率:14.44%
③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构成、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降低额:200-168=32(万元) 降低率:32÷200=16%
④实际成本降低额:200-167=33(万元) 实际成本降低率:33÷200=16.5%

各因素影响结果表 单位:万元
项 目降低额降低率产量影响(2)-(1)品种构成影响28.88-26=2.88 0(3)-(2)单位成本影响32-28.88=3.12 16%-14.44%=1.56%(4)-(3)33-32=116.5%-16%=0.5%合 计7 2.06%
(3)余额推算法
各因素影响结果表 单位:万元
分析对象1:
7万元产量影响
7-3.12=2.88分析对象2:2.06%品种构成影响:
2.06%-0.5%=1.56%品种构成影响:
1.56%×200=3.12单位成本影响:
1÷200×100%=0.5%单位成本影响:
168-167=1




答案有错

上一篇:《成本管理》形成性考核一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