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04任务 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以下属于古希腊哲学家的是:( )。
A. 康德
B. 笛卡儿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正确答案:CD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2. 哲学对科学的作用表现在:( )。
A. 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
B. 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
C. 捍卫科学的独立性
D. 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3. 我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
A. 孔子
B. 荀子
C. 商鞅
D. 韩非
正确答案:CD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4. 我国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 )。
A. 王弼
B. 嵇康
C. 阮籍
D. 郭象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5. 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其中最著名的有:( )。
A. 法相宗
B. 华严宗
C. 律宗
D. 中国禅宗
正确答案:ABD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6. 以下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有:( )。
A. 逻辑实证主义
B. 语言分析哲学
C. 存在主义
D. 法兰克福学派
正确答案:AB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7. 以下属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有:( )。
A. 逻辑实证主义
B. 语言分析哲学
C. 存在主义
D. 法兰克福学派
正确答案:CD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8. 在16-18世纪,有三位法国哲学家对中国哲学情有独钟、有过一定研究,他们是:( )。
A. 笛卡儿
B. 培尔
C. 马勒伯朗士
D. 伏尔泰
正确答案:BCD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直接译介西方思想上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人物是:( )。
A. 胡适
B. 鲁迅
C. 陶行知
D. 严复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10. 传统认识论的主要形态包括:( )。
A. 经验论
B. 唯理论
C. 批判论
D. 实在论
正确答案:ABC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11. 以下属于现代认识论的哲学形态有:( )。
A. 经验论
B. 唯理论
C. 观念论
D. 实在论
正确答案:CD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12. 儒家哲学将人的认识对象归纳为:( )。
A. "自诚明"
B. "自明诚"
C. "自然之天"
D. "道德之天"
正确答案:CD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13. 以下康德的哪本著作属于美学著作?( )。
A. 《纯粹理性批判》
B. 《实践理性批判》
C. 《判断力批判》
D. 《辩证理性批判》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14. 以下属于哲学解释学的代表人物有:( )。
A. 狄尔泰
B. 伽达默尔
C. 哈贝马斯
D. 德里达
正确答案:ABC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15. 以下属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 德里达
B. 狄尔泰
C. 利奥塔
D. 福柯
正确答案:ACD 满分:2 得分:未判分
二、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70 分。)
1.
网络讨论: 题目是"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要求每位学生总发言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讨论位置:根据各电大情况,可组织学生登录省校平台进行讨论,或登录中央电大平台进行讨论。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答:这应该是美学理论中一个很有意思的争议:
"主观派"认为:美只是人的主观意识,并不是事物的客观属性(你不认为它美,它就不美)。
"客观派"则认为:美并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事物大家都认为是美的(例如大家都认为鲜花是美的)。
"主观派"反驳说:人类对美的判断是变化的,这就说明美不是客观的(例如古代有些部落以穿鼻为美,唐代以丰腴为美,现在就不同了)。
"客观派"再反驳:存在决定意识,说美纯属主观概念,等于说"我思故我在",属于唯心主义。哦!这有点扣帽子了!
于是,出来了"二元派",他们提出:既有主观的美,也有客观的美。这好像解决了问题,但是,他们没办法区分哪些美是主观的,哪些美是客观的,所以问题并没有解决。
还有人说"美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话绕开了美是否为客观存在的要点,是个文字游戏,等于没说。
我有个假说可以搞定这个问题。我认为美是主观的,而且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家有时会有共同的美感。道理很简单: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事物是美的,那只是因为我们大家都有相同的心理结构,于是我们就会有相同的主观判断,所以我们就有了相同的美感。
如果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我们的心理结构会有所不同,因此对美的感觉和判断也可能有所不同;而在同一个时代、属同一个民族、同样的文化背景下,心理结构的相同因素就会多一些,对美的感觉和判断就会相同或相近。
主观判断并不是任意判断,我们的审美判断受到内心深处潜意识的支配,是否感觉美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心理反应,而心理学告诉我们:潜意识主要来源于遗传和个体早期(婴幼儿时期)的感觉体验,所以潜意识在不同的人中间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而相同的因素更多些。
我觉得可以把"美"看成是与"好吃"相类似的判断,食品是否好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当然是主观的,首先,食品是否好吃,这与是否为身体所需要、是否新鲜密切相关,我们对食物口味的判断应该起源于无数代以前生命体的自然反应,通过很多世代的心理遗传,逐渐形成了我们的味觉判断。
满分:30 得分:26
2. 小论文:根据以上网络讨论的内容,自拟题目,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论文。
标准答案:
美是主观的
美是什么?这是美的本质问题。从本质论讲,我同意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吕荧的观点,即美是主观的,"美是人的社会意识"。吕荧作为中国当代唯物主义美学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他关于美的精辟见解以及他为人类美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无疑是人类美学思想史上迄今最为灿烂和不朽的一页。
为什么美是主观的,是"人的社会意识"呢?吕荧讲:"美,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同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美是人的一种观念。而任何精神生活的观念,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观念。"
这实际上就是说,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就在于它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反映、判断或评价。当然,这种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美。如果自然美与人无关,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那么它对人作为审美主体而言就是"无",即没有意义,它还怎么可能给人作为审美主体带来一种美感享受和精神满足呢?
吕荧在论述美是人的社会意识时,还深刻揭示了美与社会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等。他说:"美随历史和社会生活本身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发展,并且反作用于人的生活和意识。"
当然,吕荧本人还不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唯物主义美学的奠基人。实事求是地看,吕荧之前,有人就已从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关系上提出美是主观的,这些人才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唯物主义美学的伟大先驱。比如,象朱狄所说,是十七世纪荷兰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是主观的观点"。斯宾诺莎说:"如果神经从呈现于眼前的对象所接受的运动使我们舒适,我们就说引起这种运动的对象是美的;而那些引起相反的运动的对象,我们便说是丑的。"尔后,有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休谟是美学史上评价最有分歧的美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相当复杂。他的美学思想仅仅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侧面,因而也是充满矛盾的。"但他的思想也有其显然的正确一面、合理之处。他不仅提出美是主观的,是人的感觉或意识,而且他"并不完全否认美与客观事物的秩序和结构有关",也就是说,不否认美与客观事物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和关系。他说:"虽然美和丑还有甚于甜与苦,不是事物的性质,而是完全属于感觉,但同时也须承认:事物确有某些属性,是由自然安排得恰适合于产生那些特殊感觉的。"
但这些先驱们的观点毕竟非常简单,过于粗浅,还只具一般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和特点。只有到了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吕荧的出现,这样一脉唯物主义美学思想才开始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发生了一次伟大的、深刻的变革。
吕荧在批判地继承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世界观"为武器,凭借一个学者应有的勇气和智慧,把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研究进一步明确地、大刀阔斧地引进了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从与社会存在的关系角度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提出了美是人的社会意识的思想,这就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不仅前所未有地赋予了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思想以一种辩证、历史的性质和特点,使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思想更加具有科学品格和真理品格,而且也极大地推进了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的研究进程,是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研究的历史性突破和重大发展,具有着无可争议的、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吕荧之后,有人提与美是人的社会意识类似的观点。如孙潜说:"我们用审美的观点来评价事物,得出对于这事物的美的认识或评价,这就是美。因此,我认为,美不是社会存在,而是人对于社会生活的一种审美的认识,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些观点应该说是一种对吕荧美学思想的积极肯定和大力支持。
遗憾的是,由于人们笼统地、片面地和肤浅地认识和理解美的主观论以及它的理论性质,结果,这样一脉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在中国当代五、六十年代一问世就被一些人错误地指斥为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异端"从而遭到了人们异乎寻常的批评和反对,它非但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而且随着这种批评和反对很快声名浪藉,销声匿迹。
美的主观论中确有一些是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有个清醒认识,但我们能否说所有的美的主观论都是什么主观唯心主义的东西吗?
所幸在,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不断深化,这种对美的主观论的看法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八十年代,是这种变化的初始。比如在1982年8月2日至8日于哈尔滨召开的全国马列文艺论着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上,有人就明确提出不同意见:"美在主观意识,不能认为是唯心主义美学观点。因为这里所讲的'意识',虽然是主观的,但却以客观事物为基础,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的结果。"朱狄在《当代西方美学》一书中于详细地分析了美学史上的一些具体事实后也郑重声明:"在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和美学上的主观论之间并没有一种必然的联系。"
进入九十年代,这种变化就不断得到扩大和加强。比如,封孝伦指出:"谈到人、人的观念、人的意识、人的情感意志就是唯心主义吗?恐怕不能这样说。人有意识,有情感欲望,这是客观存在。马克思并不忌讳谈人的意识、精神、情感,它只是坚持人的精神,是由人的物质存在产生的、决定的,而不是人的精神产生人的物质。因此,它很明白,人的精神时时处处受到人的物质存在的制约。按照这个逻辑关系来谈人和人的精神,就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而且可能是辩证的唯物主义。"王畅在《论美是观念及其理论内涵》一文中谈得更为具体、详明。他说:"对于吕荧的'美是观念'说,不能简单地与柏拉图和黑格尔的'理式'、'理念'说划等号,或不加分析地把它看成是唯心主义一类的东西。"李志宏在《主观论美本质观再评价》一文中也肯定地讲:"中国当代主观论者同古典主观论者却有着根本不同。古典主观论者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他们认为'心'、'观'是第一性的、先天存在的。而中国当代主观论者则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他们理论的逻辑线路是:以客观的社会存在解释观念的形成,以观念的作用解释美的形成。"笼统地肯定中国当代美的主观论,当然也是需要商榷的,或许还是王畅的看法比较中肯,比较切合实际。王畅认为,对中国当代美的主观论也要进行具体分析,比如高尔太的主观论,就根本不同于吕荧的主观论。他说:"以往人们在划分美学流派时,几乎把吕荧的'美是观念'论与高尔太的美论归为一个流派,即'美在主观'论。其实,吕荧与高尔太的美学观并不相同,把他们划归一'派',也并不合适。"但李志宏同志不同意中国当代美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的那种对美的主观论一律排斥、一概否定的错误做法,也显然难能可贵,有其毋庸置疑的正面意义。
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实际上就是人作为审美主体通过自己的审美观念对客观对象与人之间的统一性即审美价值的一种审美认识、审美反映、审美判断或审美评价,在最终的意义上,根本的意义上,审美即自认,美就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一种自我意识。
满分:40 得分:35
上一篇:电大《哲学引论》网上在线作业03任务 参考(很完整)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