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人类社会 进化过程 | 时间:2024-09-08 10:55

发布时间:2024-09-08 10:55

| 人浏览

【答案】《组织行为学》网络考试题库之简答1-50

1-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态度的形成受以下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①社会因素;②个性因素,其中包括个性倾向性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因素;③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2-综合激励模式的内容。是由罗伯特.豪斯提出来的,他通过一个模式把上述几类激励理论综合起来,把内外激励因素都归纳进去了。豪斯的公式强调了任务本身效价的内激励作用,突出了完成工作任务内在的期望值与效价。兼顾了因任务完成而获取外在奖酬所引起的激励,对主管人员将会有极大的启迪。要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必须从内、外激励两个方面入手。

3-“途径——目标”理论认为,有几种领导方式可供同一领导者在不同环境下选择使用?答:“途径——目标”理论认为,有四种领导方式可供同一领导者在不同环境下选择使用:支持型领导方式、参与型领导方式、指导型领导方式、以成就为目标的领导方式。

4-“学习性组织反对分工、竞争和反应性”,请解释这个观点。答:1.专业化的分工制造了隔离带,从而把一个组织分割成相互独立且常常相互冲突的领域.2.过分强调竞争常常会削弱合作.3.反应性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他们更注重解决问题而不是开发创新。

5-“战略一结构”组织设计原则?组织理论专家钱德勒在60年代根据对美国70多家最大的企业的调查结果,提出了组织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关系原则,即组织的结构要服从于组织的发展战略。当一个组织,由于环境的变化,需要有效地运用它的资源时,必须改变它的发展战略。新的战略应导致内部结构的改革,否则战略将归于无效。

6-20世纪90年代以后管理中关键的组织变革?20世纪90年代管理中关键的组织变革问题主要是激发组织的创新和创建学习型组织。

7-鲍莫尔关于企业领导人的十六条件论?①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共事,能赢得别人的合作,对人不用压服,而用说服和感服。②决策能力。能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而不凭主观想象作出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③组织能力。善于发掘下级才智,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④精于授权。即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⑤善于应变。即机动灵活,善于进取,不墨守成规。⑥敢于创新。对新事物、新环境和新观念有敏锐的感受能力。⑦勇于负责。即对上级、下级和用户及整个社会,都有高度的责任心。⑧敢担风险。即敢于承担企业发展不景气的风险,在困难面前有开创新局面的雄心和信心。⑨尊重他人。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盛气凌人,能器重下级。⑩品德高尚。品德为社会上和组织内的人所敬仰。

8-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模式的应用。管理者在运用上述模式时,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尝试估计工作者的满意水平。(2)从活动中比较不同的工作者的满足水平。为了激励个体的积极性,并不需要提高满足程度,而只要加强满足工作结果之间的联系。(3)要使职工对自己工作的期望更有力,就要设法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激励。(4)如果这些期待不够有力,就需要重新考虑刺激是否恰当,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些刺激的。

9-布莱克和莫顿在管理方格中列出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①1.1方式为贫乏型的管理。对职工和生产几乎都漠不关心,只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这种领导方式将会导致失败,这是很少见的极端情况。②9.1方式为任务第一型的管理。领导作风是非常专制的,领导集中注意于对生产任务和作业效率的要求,注重于计划、指导和控制职工的工作活动,以完成组织的目标,但不关心人的因素,很少注意职工的发展和士气。③1.9方式为俱乐部型的管理。在这类管理中,领导者很少甚至不关心生产,而只关心人。他们促成一种人人得以放松,感受友谊与快乐的环境,而没有人关心去协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④9.9方式为团队式管理。即对生产和人都极为关心,努力使职工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最有效地结合,注意使职工了解组织的目标,关心工作的成果。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因而职工关系协调,士气旺盛,能进行自我控制,生产任务完成得极好。⑤5.5方式为中间型管理。即对人的关心度和对生产的关心度,虽然都不算高,但是能保持平衡。一方面能比较注意领导者在计划、指挥和控制上的职责。另一方面也比较重视对职工的引导鼓励,设法使他们的士气保持在必须的满意的水平上。但是,这种领导方式缺乏创新精神,只追求正常的效率和可较满意的士气。 布莱克和莫顿认为(9.9)型的领导方式是最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组织内外的各种情况,努力创造条件,将自己的领导方式转化为(9.9)型,以求得最高的效率。

10-成就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成就需要激励理论主要研究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还有哪些需要。麦克利兰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就是:①对权力的需要;②对归属和社交的需要;③对成就的需要。

11-持X理论观点的管理者有什么样的管理策略?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类型,将决定他们所采取的管理策略,并决定他们关于组织及其职工间应保持哪种心理契约的概念。上述对人性的假设,就必然意味着职工是计较型参与的。组织是用经济性奖酬来购买职工的劳务和服从,而组织则有义务通过一套权力与控制系统来保护它自己和职工们,免受人性中非理性因素的损害。权威于是就必然是存在于被指派的职位上,并指望职工们能服从占据了权威职务的人,而不管这个人的能力或个性如何。

12-冲突的来源?罗宾斯认为冲突的来源有三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13-冲突和竞争的概念?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冲突的产生不仅会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过分紧张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群体活动与组织秩序,对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竞争的双方具有同一个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14-传统工作设计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答:(1)它容易诱发职工的疲劳、厌倦感、产生心绪紊乱和焦虑,易出生产事故。(2)单调性的工作付出很大代价,工人技能普遍低下,消极怠工、罢工等现象时有发生。(3)工人感到在这种环境中英雄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对自己有多大能力也抱怀疑态度,工人觉得自己也像工作一样被简单化了。(4)就其本质来说,人不同于机械,人希望从事有变化有节奏的工作,不能和机械一样总保持单调的动作。(5)职工被指派从事某项工作,他只能了解片断的情况,而对自己的工作与其他工作全然不知,工人只能知道自己工位出现了什么问题,不知道最终产品的情况如何。(6)极端的专业化工作设计使职工变成机械或规章的附属物,他们没有多少机会与其他人进行社会接触,长期的社会性隔离是大多数人无法忍受的。

15-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挫折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产生的原因:(一)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有自然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背景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指因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困难。(2)物质环境因素是指由于物质的缺乏或故障,使人们无法满足其需要而形成的挫折(3)社会环境背景因素又包括家庭环境、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三方面的因素。(二)主观条件方面的原因:(1)个人目标的适宜性(2)个人本身能力的因素(3)个人对工作环境了解的程度(4)个人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矛盾。

16-挫折心理有哪几种表现?(1)升华(2)增加努力(3)重新解释(4)补偿(5)折衷(6)反向行为(7)合理化(8)推诿(9)退缩。

17-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弱势群体保护与管理的措施,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就目前而言,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2)社会保障制度;(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渠道来表达。

18-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菲德勒认为,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职位权力与任务结构大多置于组织的控制之下,上下级关系可影响下级对领导者信任和爱戴的程度,以及是否愿意追随其共同工作。

19-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有哪些方面?该模式有哪些现实意义?答: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该模式的现实意义是:(1)这个模式特别强调效果,强调为了领导有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从领导者的素质出发强调应当具有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这应为领导行为指出了新的方向;(2)这个模式将领导和情境的影响、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影响联系起来,表明并不存在着一种绝对的最好的领导形态,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具有适应能力,自行适应变化的情况。(3)这个模式还告诉人们必须按照不同的情况来选择领导人。(4)菲德勒还提出有必要对环境进行改造以符合领导者的风格。

20-菲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菲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他认为认知是指任何一种知识,包括思想、态度、信念以及对行为的知觉等认知元素。人的认知元素是无穷无尽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其一,协调——彼此不发生矛盾;其二,不相关——彼此没有关系;其三,不协调——彼此发生矛盾。一般说来,人们都力求将认知中各种元素统一和协调起来。但要做到这一点,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认知元素间难免发生矛盾,呈现不协调状态。例如,某职工确实付出很大的努力,想把生产搞好,但结果并不理想;某管理者多次与某职工谈话,要帮助他解决存在着的思想问题,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引起他的反感;某经理制订了工作计划,因遇到一些意外的困难,未能完全实现,等等。不协调有程度上的差别,这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认知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不协调认知的重要性越大,它可能造成的不协调程度也就越大。其二,不协调认知数目与协调认知数目的相对比例。

21-弗鲁姆和耶顿提出了选择领导方式的原则哪些?答:信息原则、目标合适的原则、非结构性原则。接受性原则、冲突的原则、合理的原则、接受最优的原则。

22-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人手。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订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炼;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23-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具体说来。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需要和满足。①安全需要;②情感需要;③尊重和认同需要;④完成任务的需要。

24-个体决策因素?影响个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因素包括:原型启发、克服功能固着、克服心理定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等。国内电视大学

25-个性的特点: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

26-工作设计的发展过程?工作设计的发展,经历了由工作专业化到管理当局为解决职工对过分专业化的反抗所采取的如工作轮换等临时性措施,再到工作丰富化、工作特征再设计等现代的工作设计方法这样三个发展过程。

27-工作设计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自主的工作小组;(2)新技术对工作设计的影响;(3)在家办公;(4)企业再造。

28-工作设计的概念?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29-工作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首先,从管理哲学角度,要牢牢把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人和工作的关系,并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灵活地、有选择性地使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和以任务——结构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从心理学角度,要认真考虑工作者的个人特征、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整个组织的气氛和管理方式等因素。再次,从工效学角度,注意工作设计应使某~工作的各项任务适合于人们的能力和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工作任务的时间安排要紧凑、合理,要把时间上紧密联系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设计在一起;要使工作本身有不同层次,既有比较常见的操作,又有相当责权的任务,以使工作具有渐进性;使工作人员运用相关联的设备尽可能在同一或邻近的地点从事工作。最后,从技术学角度看,也应当重视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生产和设备等条件对工作设计的影响。

30-工作生活质量与生产率的关系?工作生活质量是通过三个途径来提高生产率的:第一,工作生活质量措施能改善人们之间的交往,加强职工与组织之间的合作。不同的职务或部门取得协调统一,有利于实现全面任务。这样才能提高生产率。第二,工作生活质量措施能增强对职工激励,满足职工迫切的需要,从而激发起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第三,工作生活质量措施能增强职工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行解决群体中的一些问题,更好地参与决策。总之,工作生活质量措施,能够依靠改善交往和联合、职工激励和个人能力,直接地推进生产率,也能够依靠增加职工福利和满足未间接地影响生产率。

31-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一个人要从事这种工作,而不从事那种工作与工作评价的高低有很大关系。

32-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它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33-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就是工作态度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包括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嗫得良好的工作绩效。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34-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工作团队是由少数为达到共同目标具有互补技能和整套工作指标及方法并共同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人群集合。工作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1)准备工作阶段;(2)创造条件阶段;(3)形成团队阶段;(4)提供继续支持阶段。

35-公平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公平理论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管理者应从这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①公平奖励职工。要求公平是任何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公平理论第一次把激励和报酬的分配联系在一起,说明人是要追求公平的,从而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②加强管理,建立平等竞争机制。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绝对酬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受相对报酬的影响。人们在主观上感到公平合理时,心情就会舒畅,人的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启示我们管理者必须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把职工所作的贡献与他应得的报酬紧密挂钩。③教育职工正确选择比较对象和认识不公平现象。公平理论表明公平与否都源于个人感觉,个人判别报酬与付出的标准往往都会偏向于自己有利的一方,从而使职工产生不公平感,这对组织是不利的。因此,管理者应能以敏锐的目光察觉个人认识上可能存在的偏差,适时做好引导工作,确保个人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36-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薛恩提出如下的假设:①职工们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的激励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能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收益,他们就会去干。②因为经济性刺激物又是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的本质是一种被动的因素,要受组织的左右、驱使和控制。③感情这东西,按其定义来说,是非理性的,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以免干扰了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的权衡。④组织能够而且必须按照能中和并控制住人们感情的方式来设计,因此也就是要控制住人们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37-管理者的知觉对管理方式的影响:管理者的社会知觉怎样,直接关系到他们采用的管理方式。1)人际知觉与人群关系管理方式。如果管理者能够重视与职工交往,并与职工建立友好的人群关系,那么他们就能获得丰富的人际知觉,这样他们就能自觉地采用和执行与社会人假设相适应的人群关系管理方式。2)自我知觉与自我实现管理方式。如果管理者善于在各种社会知觉中进行自我知觉,从他人的行为,特别是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发现和了解自己,并形成了某种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他们就会倾向于采用和执行自我管理方式。3)对人知觉与应变管理方式。管理者如果能够经常与职工接触和交往,他们就能获得充足的对人知觉,了解到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相应的意识,把人作为一个复杂人来看待,从而采取和招待相应的应变管理方式。4)角色知觉与责任制管理方式。如果管理者善于进行角色知觉,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相应的意识,他们可能倾向于利用人们的责任心,实行责任制的管理方式。

38-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归结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种因素又可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进一步分类:从内外围方面来看,努力和能力属于内 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属外部原因;从稳定性来看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与机遇则属不稳定因素;从可控性来看,努力是可以控制的因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超出个人控制范围。

39-海德“平衡理论”的主要观点?海德认为个体对单元中两个对象的态度一般是属于同一方向的。例如,我们对某个工厂的评价很高,而对该工厂的职工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好感;我们对某人没有好感,见到他的朋友也可能感到有点讨厌。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或评价趋向于一致的心理压力,因而在同一个整体内相互联系的对象之间,可能发生态度同化现象。当个体对单元的认知与对单元内两个对象的感情关系相调和时,其认知系统便呈现平衡,反之,当个体对单元的认知与对单元内两个对象的感情关系相矛盾时,其认知系统便呈现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引起个体心理紧张,产生不满的情绪。人们总是试图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以恢复一定的平稳状态。海德从这个观点出发,提出了“平衡理论”。

40-衡量组织决策合理与否的标志主要有哪些?答:1.组织决策体系的科学性.2.组织决策者素质的现代化.3.组织决策民主化.4.组织决策手段的科学化。

41-衡量组织权责体系合理性的指标主要有哪些?答:1.组织内部结构的层次性与有序性.2.组织内部同级交叉权利的冲突程度.3.组织的权力类型是否符合维持组织现状和组织发展的需要.4.组织内责,权,利的一致性.5.组织成员担负责任的相对程度.6.组织授权行为的合理性.7.组织授权行为的认可度.8.组织成员对组织权威的认可度。

42-衡量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是什么?答:标准包括1.组织结构的合理化.2.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3.组织气氛的和谐性。

43-激励的方式有哪些?激励的方式有:1)思想政治工作;2)奖励;3)工作设计;4)职工参与管理;5)培训激励;6)榜样激励。

44-激励的作用有哪些?一方面,激励是管理运多键最困难的职能。激励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家所决定的:①竞争加剧;②激励对象的差异性;③激励对象要求的多#胜。另一方面,在调动内在潜力去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激励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激励可以引进大量的、组织需要的优秀人才;②通过激励可以充分约和在职职工的积极性,使其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③通过激励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在职职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绩效。

45-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辅助方法:(1)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2)企业的制度和程序制定;(3)物体的空间、外表和建筑物的设计;(4)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故事、传说、神话和寓言;(5)企业宗旨、纲领和章程的正式说明。

46-价值观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而且还影响整个组织行为,进而影响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行为,因此,为了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选择组织目标时就必须考虑到与企事业单位有关的各种具员的价值观。只有在平衡各方面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出合理的组织目标。

47-价值观和态度的概念?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48-简述EGR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德弗提出的。这一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一个关于需要类型的新模式,发展了赫兹伯格和马斯洛的理论。他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种需要,即生存(E)、相互关系(R)、成长(G)需要。

49-简述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韦伯的主要观点?答: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是把科学和理性作为管理的根本准则,认为存在一种最佳的管理方法和组织模式。主要代表人物韦伯的主要观点是层级官僚制。

50-简述激励的过程:需要→内心紧张→动机→行为→目标满足紧张消除→需要。


答案有错

上一篇:《组织行为学》网络考试题库之简答50-100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