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主题 政协 世博会 记者会 民意 蚂蚁庄园 成语 故事 | 时间:2023-11-12 17:56 | 人浏览

【答案】余文森:教师是新课改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三推动力:学校文化重建

 教师追求:新学校,新文化 第三推动力:学校文化重建
  记者:这次课程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八次课改了。以往我们的改革似乎更关注的是教育或教育改革本身,而忽视承载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学校,以至于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学校作为进行教育活动的地方,在本次课改中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
  余文森:我认为,发展教育必须通过发展学校来实现,改革教育必须通过改革学校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通过提升学校教育能力来实现。学校是教育改革的基点,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
  可以设想,如果学校还是以前的学校,管理还是以前的管理,学校的运行机制依旧,那么,新课程在学校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不仅如此,教师的改革热情会因此消退,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会因此流于形式。
  新课程热切呼唤新学校: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新文化。重建学校文化成为新课改的第三推动力。
  记者:重建学校文化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余文森:重建学校文化主要六大方面:学校功能文化重建,学校精神文化重建,学校制度文化重建,学校物质文化的重建,学校行为文化重建,学校儿童文化重建。
  学校功能文化重建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获得发展的舞台。因此,不能只进行教学,也要开展校本研究;不能只注重课程实施,也要注重校本课程的建设。学校要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应该树立“教师第一”、“培训是最大福利”的办学理念。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点。教育精神应该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学校要以学生为本,要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有科学研究的风气;教师要以育人为乐,以教育为毕生事业。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包括规则重建、纪律重建和组织重建。就学校组织的观念而言,学校应成为平等、对话、交往的场所,成为导致组织成员不断成长、提供人们发展空间的地方。
学校的物质文化重建要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要有发“三看齐”的观念:校长向老师看齐,校园向公园看齐,操场向娱乐广场看齐。
  学校行为文化重建包括人际关系及氛围、管理行为、教育行为与学习方式、学校日常生活行为与生活态度。
  学校儿童文化重建是学校文化的瑰宝。学校应有儿童的声音,要有童真、童心、童趣、和童智。
  事实一再证明:新课程创造新文化,新课程需要新文化来支撑。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不仅是学校教育内部的事情,而且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而要建立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动力系统,教师的发展是关键。
  ■ 观点
  ●课程改革不可能不向一切旧的、经验惯例的事物提出严峻挑战,不可能不遭受挫折和坎坷。
  ●倘若“一帆风顺”,可能意味着改革没有真正发生。
  ●课程实施工作者的觉悟不同,认识深浅不同,动机态度不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应该用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继承与革新并进、一元与多元并重、传统与现代并行、现实与未来并存、理论与实践并肩、显性与隐性并举、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课程改革应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它意味着课程改革不是一次一次来进行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课程改革是持续的、开放的,每年都要进行的,从这个角度讲,也就没有下一次或第九次课程改革了!
  ●课改,让课程文化走向繁荣。
  ●课程改革不求成败,只求进步。
  ●课改是一种文化变迁,任重道远。
  ●我们注定的命运不是苦难,也不是享乐,而是进步!要让生命的明天比今天更进步。

答案有错

上一篇:余文森:教师是新课改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一推动力:热情和“责任”

下一篇:余文森:教师是新课改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二大推动力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