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5伯牙绝弦
教材分析文言文是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引导学生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的蓝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让学生喜欢上它,并乐意去读去感受。其次是在学习的过程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思考、积极吸收。再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知音”的真正含义,理解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借助注解及其它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体会知音难觅,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做法。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培养其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解及其它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体会知音难觅,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做法。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了解伯牙其人、其事;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板书设计伯牙 绝弦 方法:反复读
遇 死 看注释
子期 查工具书
(知音!)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一、欣赏乐曲,引出课题
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
(介绍相关知识:《高山流水》,是现代人根据古时一首同名古琴曲而谱写的一首曲子,关于这首曲子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引出课题,师板书)
2、 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反复读、看注释、查工具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题《伯牙绝弦》引出对“绝”意的思考。
2、 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读三遍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注意把握好停顿)
3、 反馈交流:指名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4、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解题:读了课文,现在你知道“绝”的意思了吗?(摔断、毁了)师: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2、读课文,感“知音”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吗?引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仍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出示句子学习)①齐读句子,指名读,点拔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吗?这个谓是指什么?(“谓”:觉得、认为、以为)
②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伯牙绝弦原因是: (板书:子期 死)
③(伯牙认为子期死了,世界上就再也没有“知音”(板书:知音)就摔破古琴,从此再也不弹琴了。)
A、那什么叫知音?(相知相守,心意相通)怎样的人才能成为知音呢?
B、再读句子:从这句话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C、抓住“再无(永远都没有了,非常惋惜,看出伯牙对子期的敬重)、乃(感受到了伯牙的从容与决心)、不……
3、品文本,悟知音
师:为什么知音死了,就绝弦,这倒底是怎样的知音啊?课文中的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一点了?(再读课文,并用“ ”划出相关的语句。感受到伯牙与子期是一对心灵相通的知音?)
⑴交流、学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A 指名读句,指导朗读;
B相机理解文中前两个“善”的意思;
C学习对话:抓住“志”、“善”、“哉”的意思理解以及“哉”、“兮”两个语气词的运用来理解句子;
D指导朗读,并谈谈感受,抓住叠词特点,体会山之巍峨,河之广大。
⑵拓展与运用:
A大自然的奇丽景色又何止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那伯牙还会弹些什么?(清风、炊烟、明月、北风……)子期又听出了什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皎皎明月、萧萧北风……)
B引导学生拓展与语言运用:
是啊,他们是一对心灵相通的好友,他们之间的对话不是用语言而是用琴声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 。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志在江河
生: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流水,(生接)钟子期曰:“善哉, ”
志在明月,(生接)钟子期曰:“善哉,
……
⑶理解“念” “必得之”:
A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B从这个必字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这就是心灵相通,这就是以琴相吸,这就是心有灵犀,这就是“知音”啊……)(板书:!)
C是啊,这么知心的一对朋友,难怪“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仍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偶遇得知音
⑴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两人之前并没有来过往,他们只是在一次偶遇后就成为了“知音”。
(补充材料: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⑵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伯牙的琴声只有子期能听得懂。)是啊,同学们试想一下,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应该整天听到别人的夸赞,可是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呢?(因为其他人听不懂,他们都能真正听懂伯牙的琴声。而钟子期,只有钟子期才能听懂他的琴声。……)
⑶是啊,长时间来,伯牙都没能遇到一个人听懂自己琴声的人,那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终于在这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来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绝弦慰知音
⑴过渡:
师:“人生难得一知已”于是他们约好两年之后再相聚。到了约定的日子,伯牙满忙期望的来到江边,来到了与子期约定的地方,可是他左等右等等不到人,看到的却是子期的坟墓。此时此刻的伯牙他心情怎样?此时的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
(他伤心欲绝,非常难过。此时的他会坐在子期的坟前,再次弹起那首令他们惺惺相吸的曲子……)
⑵文中是怎么写的?(出示: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生读)是啊,“破琴绝弦”此时伯牙他扯断了心爱的古琴,摔碎了曾给自己带来无数美誉的古琴,此时此刻的他“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⑶、指导朗读:带着伯牙此时的心情,我们读: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⑷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个故事,记住这一千古绝唱吧:请同学们自由背诵课文
四、课外拓展,学会赏析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就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配乐《云水呤》):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从这首短歌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机动)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来《警世通言》好好看一看。
3.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让我们伴着这首音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配乐、学生齐背课文)!
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也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
这部分教学思路要清晰,不仅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抓住语气助词,朗读更有效
故事的讲述,尽可能简短
初读正音要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
断句,诗歌形式的出现,朗读更有韵味
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上一篇:26、月光曲
下一篇:24*金色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