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人类社会 进化过程 | 时间:2024-09-12 08:19

发布时间:2024-09-12 08:19

| 人浏览

【答案】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3)

(第9—11章)

一、填空题

1.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教学过程认识说、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 本质说 教学过程实践说”。

2.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

3.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6.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7.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8.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 和 参观法”。

9.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10. “班级授课制”

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1.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

12. “复式教学”

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3.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14.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 B )。

A.培养智能、发展思维 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C.培养技能、发展思维 D.发展技能、培养感情

2.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 A )特征。

A.方向性 B.动力性 C.动态性 D.转化性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 A )——( )——拟定计册——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 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

4.( A )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A.非指导性教学 B.自学 C.个别教学 D.程序教学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C )。

A.实验法 B.实践法 C.研究法 D.练习法

6.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A )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

C.教材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D.教材的因素、同伴压力

7.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A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

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

三、简答题

1、 简述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P205

答: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从不知到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认识、探索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2、 简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P221

答;间接知识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规律。它的主要观点是:

学生获得知识有两种来源: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一般说来,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为主。但学生要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深刻理解和运用的知识必须要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除了让学生利用好已有的经验外,教学中要用各种不同方法,引导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增加一定的直接经验,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是学好间接知识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教学就是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的过程。要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 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主要矛盾。P208-209

答: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有(1)双边性,即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2)认知性,即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3)实践性,即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有(1)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3)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4、简述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P236

答: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学生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它的操作程序的步骤包括: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5、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P241

答: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的主要趋势:(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在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管理学、工艺学等学科上呈融合化趋势。(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当代教学模式研究既非单一的“教的模式”,也非单一的“学的模式”,而趋向两者的辩证统一。(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代教学模式研究越来越重视能力的培养。(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当代教学模式研究强调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6。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P259

答:“道尔顿制”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兴起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道尔顿制”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它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接受教师考查,然后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P261-264

答:班级授课制的特征有(1)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2)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元——课。(3)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4)教学场所较为固定。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4)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5)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2)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教学内容固定化、程序化,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4)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5)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8。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p276

答:对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主要有(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其中包括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其中包括采用社会强化,活动强化和榜样强化等方式;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其中包括掌握课堂行为矫正的内容;遵守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应用问题行为矫正的有效步骤。

四、论述题

1、试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p221

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规律。—般地说,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智力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识。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广度和深度。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的智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实际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的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的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就是说并不是任何知识的教学都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得到较好发展。

当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二者关系,只有把握好二者的联系,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才能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这在当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论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原则。249--250

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主要是:

(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启发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片面注重知识传授。注入式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掌握知识,又不利于其智慧的发展,是一种不科学不民主的教学方法。

(2)要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具体体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依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防止教法格式化。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特征,如概念性内容可选用讲授法,自然现象的规律揭示可选用演示法等。

(4)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5)与教师特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和经验,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特征。

(6)与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有利的教学设备,努力自制教具,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设条件。

3、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P269-270

答:目前中小学班额人数过多,学生座位古板老套,教室设备落后。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深感当前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必须改革,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后,了解到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主要是:。

(1)缩小班级规模。班级规模大小影响课堂教学管理。针对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以加强人际情感交流。如美国教育部1998年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把每班人数控制为18人,法国改革班级授课形式的目标是每班学生不得超过25人。(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例如,特朗普制就是大班、小组、个别教学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我国沿海省市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试验,是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策略。(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如,不超过20——25个学生,可采用马蹄形、圆形;25名以上学生可采取双矩形、同心圆形和双马蹄形;小组活动或个别学习的座位安排,可采取模块型。根据特殊的需要座位还可设计为弧型、辩论型。(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欧美等国试验并推行许多以个别化教学为标志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第一,在采用师生一对一的关系时选择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材,如程序教材、自学参考资料等;第二,由学生在自己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自定学习进程,安排学习活动;第三,采用了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如教学机器、音箱设备等。

4、试论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P273-274

答;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有(1)多陈述性语言,少评价性语言。一般地说学生不喜欢对自己行为加以评价,特别是消极性评价。教师拟多用客观的陈述性语言,不包含评价,学生能较为客观地对待。(2)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视自己与学生平等,会产生一种积极的交往氛围,促进合作和积极的反馈。(3)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现有学习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注意物理环境的布置。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高不开整洁、舒适的课堂物理环境。教师应该组织同学有特色地布置本班教室,注意座位、光线等对课堂的影响。(5)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对学生的反映做出反馈,尤其要关注学生提出的反对意见和“异想天开”的看法。让学生感到教师关注自己,以形成进—步探究的兴趣。

5,举课堂教举实例,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教学原则或所体现的教学规律,说明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规律或教学原则的重要意义。P223-225

答:案例: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鹅》中第二自然段:“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的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丹顶鹤的底稿,请你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的内容,给它填上合适的颜色。完成后,各小组内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丹顶鹤,大家评一评,把你们这组认为最美的画推荐出来,贴到黑板上,让同学们—起与你欣赏。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运用了“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在这里,为了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文意,采用画一画的形式,使学生对丹顶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刺激了他们的感官。

6、 分析某一课堂教学片断,找出其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245—248

答:苏教版语文第二册《雨点》的教学片断:

师: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池塘里。你们看,池塘里的水很平静,一动不动。书上用了哪个词语?

生:睡觉。

师:小雨点落进了池塘里,它闭上了眼睛,舒舒服服地躺在池塘里睡觉。小雨点会想到什么呀?

生:……

师:小雨点睡得多香多甜哪,我们千万别打扰它。谁能读好这个词?

生练读“睡觉”。

师:读好了词,你能读好第一句话吗?

生练读。

师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看看图,读读词,已经读懂了第一句话,请小朋友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来读第二句,看看能不能读懂。

这一片断的教学,主要运用了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片断中,师生通过谈话法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感受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的轻柔。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答案有错

上一篇: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2)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