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 新文学史上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老舍、萧红、孙犁等。
2. 汪曾祺早期用意识流方法写的一篇小说是《小学校的钟声》。
3. 苏七块是冯骥才小说《市井人物》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4. 代表汪曾祺小说风格的早期小说是《老鲁》和《鸡鸭名家》。
5. 《文学的“根”》一文的作者是韩少功。
6. 1987年池莉发表了《烦恼人生》,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发端之作。
7. 《乡村死亡报告》是作家阎连科的作品。
8. 捞渣是小说《小鲍庄》中的人物。
9. “回到事物本身”是寻根文学的主张。
10. 选择出生仅16天即死的“我”为视角进行叙述的小说是《风景》。
11. 王朔作品的主角几乎全是“顽主”。
12. 莫言的成名作是《透明的红萝卜》。
13. 小说《原始风景》描写了北国风景和人物,塑造了外祖父、祖母、二姨、傻娥等形象。
14. 鸟孩是作家阎连科塑造的农村拾荒孩子形象。
15. 反形式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16. 《你别无选择》和《无主题变奏》的发表,引发了一场有关“伪现代派”的讨论。
17. 第一篇展示“叙述圈套”的先锋小说是《拉萨河女神》。
18. “私人化写作”一般认为始于陈染创作的《私人生活》。
19. 格非被称为中国的博尔赫斯。
20. 《请女人猜谜》是作家孙甘露创作的先锋小说。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把吃作为小说主要内容与线索的小说有陆文夫的《美食家》和( D )
A邓友梅的《那五》B冯骥才的《神鞭》C刘绍棠的《蒲柳人家》 D林斤澜的《溪鳗》
2. 把汪曾祺称为“小悲小欢的写手”的评论家是( B )
A胡河清 B摩罗 C李锐 D陈思和
3. “以少胜多的白描,计白当黑的大写意”,具有这一塑造人物特点的作家是( B )
A林斤澜 B汪曾祺 C冯骥才 D陆文夫
4. 莫言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是( D )
A我奶奶 B我爷爷 C我父亲 D小男孩
5. 阎连科完美表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小说是( A )
A《年月日》 B《乡村死亡报告》 C《黄金洞》 D《日光流年》
6. 描写了祖孙三代女人故事的小说是( C )
A王安忆《长恨歌》B迟子建的《日落碗窑》C苏童的《妇女生活》D莫言的《红高粱》
7. 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有相似之处的小说是( D )
A马原的《虚构》B余华的《现实一种》 C林白的《回廊之椅》 D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8. 在小说中塑造了“时间”的先锋作家是( A )
A格非 B苏童 C孙甘露 D余华
9. 90年代“先锋”作家的总体特征是( B )
A游戏精神 B叙事崇拜 C形式主义 D语言游戏
10. 余华冷酷叙述达到极致的小说是( D )
A《世事如烟》 B《偶然事件》 C《鲜血梅花》 D《现实一种》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 简述风土、市井小说的主要特征。
第一,能工巧匠、传奇式人物,是这类小说最为关注的对象。(1分)第二,鲜明的地域色彩,也是这类小说独备的特征。(1分)第三,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掌故传说、美食佳肴等等,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内容。(1分)第四,有的突出通俗小说的故事性,有的淡化故事性。(1分)第五,语言素朴简洁明快,尤其是方言俚语的巧妙运用,民间口语的提炼,使语言具有了“内容性”。(1分)
2. 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局限。
第一,欲望主宰了一切,也主宰了小说,甚至流于粗鄙、琐碎,与“寻根文学”一样,野蛮粗俗与丑陋,似乎成为“现实”所有的真相。(2分)第二,作家对所写的现实往往缺乏鲁迅式的理性和对现实的超拔精神,似有沉湎于琐碎平庸生活描写的倾向。90年代后,写实小说大都遁入历史叙事。(3分)
3. 90年代初“私人化写作”与90年代后期“时尚化写作”有什么不同?
“私人化写作”依然是以颠覆“历史话语”为宗旨的,他们塑造与现实较为疏远的个人内心“孤岛”世界;而“时尚化写作”则根本不屑再去打碎什么,而只是张扬他们的欲望,想怎样就怎样,在作品中则表现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显得轻松自由,更反叛也更随心所欲。(3分)“私人化写作”力图对现实进行超越与疏离,而“时尚化写作”不再试图从陈腐的观念和秩序中沉重地挣扎而出,他们前所未有的“激进性”,不过是现代商业社会的文学时尚而已。(2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举例说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区别。
第一,以往的重大题材不再成为写实的主要内容,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小说写实的主要对象。(举例略,3分)第二,作家对所写的“现实”,不再以预设的立场加以褒贬,尽可能做到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是所谓的“零度写作”。(举例略,3分)第三,新写实小说对“典型化”理论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新写实小说无视所谓人物的典型性,不看重人物的个性,不是把人物当作独特的“这一个”,而是当作“这一类”来塑造,人物形象因而更体现出概括性。(举例略,3分)第四,被称为“新历史小说”的大部分作品,依然属于写实范畴。大都回避了历史的重大题材,而是民间传奇式的野史,是在“正史”背景下的个人或家族命运史,个人成长心理史,并采用极为个人化而非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进行叙事。(举例略,4分)
2. 余华的先锋小说有哪些不同的类型?举例分析其成败得失。
余华早期作品大多受卡夫卡影响,模仿得生硬滞涩,如《西北风呼啸的中午》(2分) 《一九八六》和《现实一种》是余华把抽象的暴力叙述得最为具象的两篇作品,前者有具体社会背景,后者完全抽去时代与环境背景,只剩下赤裸裸的生理人物。余华冷酷的叙述,在这两篇中达到极致,也成为他小说的显著特征。(3分)《世事如烟》和《偶然事件》是余华企图在叙述技巧上翻出新花样的两篇小说。前者不算成功,后者是余华最富有形式意味的一篇小说。(3分)《鲜血梅花》、《古典爱情》等戏仿之作依然围绕血腥暴力,但并非余华的成功之作。《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退回到了传统现实主义创作道路。(2分)《在细雨中呼喊》通过有限度地增强背景、设置主观性的“我”的叙述视角,使以前的残酷叙述变得温情而舒缓,是对以前创作的一次成功调整。(3分)
五、作品赏析(25分)
以汪曾祺《受戒》为例,分析其小说的基本特征。
第一,对人物的勾勒,大体都属于以少胜多的白描,计白当黑的大写意。(2分)第二,准确形象的对话描写。(2分)第三,着重写气氛营造,“气氛即人物”。(2分)第四,旧时风俗与手工技艺的细节刻划。(2分)第五,结构“苦心经营”到看不见痕迹,生活流,散文化。(2分)(举例分析略,10分)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