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污染物排放标准P82:是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进行限制所规定的允许排放水平。
2、环境基准P82:是为统一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守则及信息编码而制定的规范。
3、环境保护法体系P38:是指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各种法律规范依照其内在联系而结合有一起的和谐统一的完整系统。
4、自然资源许可证制度:是指在从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P70: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对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权利、义务、管理措施作了具体规定,形成一个法律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罪名有哪些?P109
答:刑法主要规定了以下罪名:
重大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除以上三种罪名外,对行为人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的,以走私罪论处。
2.简述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特征。P144
答: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者见解的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妨害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
具有以下特征:(1)是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并且这些活动的大多数通常是在生产生活活动中进行的;(2)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媒介影响和危害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3)都是损害的结果。
3.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是什么?P129
答:与一般的民事诉讼相比较,环境民事诉讼有其自身的特点:
(1)起诉资格放宽。为了使公众广泛地参与环境与资源保护,英、美等国环境与资源法往往规定任何人都可以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提起诉讼。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公民对污染与破坏环境(包括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包括向法院提起诉讼。
(2)举证责任转移。在环境诉讼中,由原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有的国家在环境保护立法和判例中,采取了举证责任“转移”或“倒置”的原则,即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改为由被告举证,或者原告只需提出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如果被告拒绝承担民事责任,则需要提出反证。
(3)因果关系推定。由于环境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十分困难和复杂,在环境侵权中如果坚持严密科学的因果关系证明会在事实上剥夺受害人的胜诉权。为了加强对受害人的保护,许多国家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或司法判例中确立了因果关系“推定”的原则,即在不能确定因果关系时,采用“流行病统计学”等方法,“推定”因果关系是否存在。
(4)诉讼时效延长。由于环境污染损害的发生往往有一个积累、潜伏的过程,而且确定因果关系从而寻找致害人,确定产和人身损害的确切事实及提供有关证据比一般损害赔偿的诉讼要复杂得多,因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诉讼的特殊诉讼时效,即“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4.简述我国关于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P197
答:耕地资源十分重要,我国规定:
(1)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2)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5)鼓励合理开发未开发利用的土地(6)鼓励土地整理、防止土地破坏和污染,提高耕地质量。
5.简述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限期治理的对象。
答:(1)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2)设立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在《大气污染防治法》施行前已经建成的设施,如果其污染物的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实行限期治理。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类环境的中心主体是( B )A人类和其它生物 B人类 C人类、其它生物、无生命物质 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外部空间
2.环境保护法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规定,源出于生态学的( A )
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益”律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预防为主,并不意味治理不重要,它也不能代替治理 B根据公共信托理论,为合理支配和保护共有财产,由共有人委托国家管理 C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 D我国公民享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
4.下列不属于《固体污染物环境防治法》的防治对象的是( C )
A工业固体废物 B 城市生活垃圾 C排入水体的废水
D 液态废物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
5.下列行为不在《水污染防治法》禁止之列的是( B )
A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 B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废水进行灌溉
C向水体排放油类废液 D向水体倾倒城市垃圾
6.我国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颁布的第一个综合性环境噪声标准是( C )
A《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B《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C《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D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
7.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能够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污者,可不再交纳 ( A )
A排污费 B管理费 C补偿费 D整治费
8.下列地区经依法定程序可以兴建污染型工业的是(D )
A居民稠密区 B水源保护区 C风景游览区 D城市下风向
9.对城市区域内近期建设和新建改建的各项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的是( A ) A总体规划 B近期规划 C远期规划 D详细规划
10.被称为“固体噪声源”的是( D )
A交通噪声源 B社会生活噪声源 C施工噪声源 D工业噪声源
11.《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船舶造成污染事故的,应就近报告的机关是( C )
A公安机关B环保机关 C 航政机关 D 工商机关
1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 B )
A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B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C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 D航空噪声污染的防治
13.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发展应确保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并通过合作保护环境
B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为了人类共同利益,各国都应参与
C每一国家都须承担还击功能保护责任,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应有差别 D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特殊情况和需要,故应让发达国家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14.我国对预防为主的真正重视,大体是在( D )
A70年代中期 B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 C 80年代中期 D 80年代末
15.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D )
A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基准 C 环保方法标准 D 环境质量标准
16.固体废物转移不包括( B )
A境内转移 B统一固体废物产生源内部的转移 C过境转移 D越境转移
17.下列行为符合,《水污染防治法》要求的是( B )
A新建无水污染措施的小型炼油厂 B船舶造成污染事故后向就近的船政机关报告 C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修建水上游乐场
D城市中被依法淘汰的设备转让给农村的企业
18.缴纳排污费后仍未达到排污标准的排污单位,从第三年起,每年提高征收标准( B )
A 3% B 5% C 8% D 10%
19.判断污染者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是( C )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保基础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基准
20.对逾期不处置或处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代为处置,同时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予以承担,这称为( C )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 行政代执行 D 行政调解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自然资源所有权变更的原因包括( BCDE )A自然资源的消灭 B征用 C所有权主体的分离或合并 D依法转让 E对换或调换
2.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形式主要有( DE )
A交纳罚金 B利润分成 C收取管理费 D收取税金 E收取费用
3.国家责任的形式包括( ABDE ) A终止不法行为 B赔偿 C补偿 D道歉 E保证不再重犯
4.期限的自然资源使用权可分为ACE
A次数性使用权 B有偿性使用权 C阶段性使用权 D持续性使用权 E 终身性使用权
5.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 ADE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奖励综合利用 C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 E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
6.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包括( ABC )
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D辅助性渊源 E“软法”
7.可持续发展原则包含的内容是(BCDE )
A当代人与上代人之间的关系 B当代人与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C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D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E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8.我国的自然资源权属制度包括( ABCD )A自然资源占有权 B自然资源处分权 C自然资源使用权 D自然资源收益权 E自然资源所有权
9.共同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 A发达国家应在全球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方面承担更多的或主要的义务 B各国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改善本国管辖范围内的环境C各国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D各国应在环保方面相互支持和援助 E各国应防止其管辖范围内和控制下的活动对其他国家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
10.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是( BCE ) A赔偿责任 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D监督责任 E刑事责任
1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指定的依据是各地区的( BDE )
A工农业布局 B自然条件 C人文社会条件 D资源状况 E经济发展需要
12.在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的依据是( AE )
A环保基础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环境基准 D污染物排放标准 E环保方法标准
13.自然资源的特征是ABCDE A可使用性 B整体性 C相对性 D地域性 E有限性
14.目前大气污染中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的机制和平衡的全球性问题有(AD)
A酸雨 B气候变异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破坏 E热带雨林
15.土地利用规划法包括( BDE )
A国土整治法 B城市规划法 C自然保护区法 D村镇规划 E农业区域规划法
16.合理的工业布局应包括( ABCD )
A适当利用自然资源的自净能力 B严禁污染型工业建在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区域 C加强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利用 D大型项目的分布与选址,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E对新城区应按不同功能分区,而老城市的规划、建设、改造则不必如此
17.征收排污费的目的( ABDE ) A改善环境 B治理污染 C增加国民收入 D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E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
18.在大气层和外层空间的环保方面,重要的国际条约有(CD) A《核实验条约》 B《外层空间条约》 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E《长程越境空气污染日内瓦公约》
19.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应考虑(CD )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基准 C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D现有工艺设备和技术水平 E环境容量
20.许可证的管理程序包括 (ABCE) A申请 B审查 C决定 D监督 E处理
五、案例分析:(10分)
1.某县发电厂在其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期间,为保证工期,进行施工。在环保设施储灰场建成前,未经环保部门同意,剪彩运行开始发电。在生产过程中,因储灰场尚未完工,该厂将粉煤灰和冲灰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造成严重污染。
问:(1)该厂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2)主管部门可以给予何处罚?
答:(1)该厂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前就进行施工,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重在事先预防性,尚未批准就施工,环境影响评价就毫无意义。该厂在施工、投产时,违反了该条例规定的“三同时”制度,即储灰物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该厂在生产期间,违反了《水污染防治法》向水体排放、倾倒废渣。
(2)责令停产,完善相关手续,修建储灰场,罚款10万元。
2.村民甲不满意乡政府和村委会同意划定分配的宅基地,与其邻居乙商量,将乙承包的耕地以5000元价钱“买下。至此时,乙几乎常年在外打工,已连续2年半弃耕抛荒。甲在此耕地上开始建房,后被乡政府发现,责令拆除已建地基、恢复原状并处以罚款。”
问:(1)甲违反了我国法律的哪些规定? (2)乙的行为是否违法?应如何处理?
本题主要涉及《土地管理法》关于保护耕地的规定。
答:(1)甲的行为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关于“耕地保护”的规定。此耕地是乙承包的集体所有的,乙无权出卖,甲也无权购买。甲擅自占用耕地的行为是违法的,
(2)乙所谓“出售”的行为是违法的,他仅是承包经营者,在合同期内有依法定目的使用的权利,但无权进行出售。其次,乙的弃耕抛荒行为也被《土地管理法》禁止,发包方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下一篇:暂无